前幾天老爸跟朋友們討論到這件事:先處理心情還是先處理事情?
聽到很多精彩的分享,一定要記錄下來給你們參考
有位朋友說:他認為先處理心情,95%的狀況都可以透過先處理心情來解決
另一位朋友說:他覺得要看民族性,外國人比較能就事論事,先處理事情,台灣人就比較需要先處理心情
還有一位分享了薩提爾冰山理論~~
我自己的看法則是要看對象~~
我覺得這些都是很好的想法,你們可以參考看看
這個問題以前老爸花過非常多時間思考,當時自己認為只要能就事論事就好,不過還是會遇到就事論事無法處理的狀況,後來上了這堂課:通過情商實現鼓舞人心的領導,又看了一些薩提爾冰山理論跟NPL(神經語言程式學)的書,開始有了一些不同的想法,
一般來說,人們溝通時會分兩個模式,TPN模式(任務模式),這個模式比較接近所謂的數字領導,就是只想把事情解決,但是因為腦神經以及內分泌種種因素影響,在這個模式下,人只會解決當前問題,不會學習成長,反過來說,在SN模式(社交模式)下,雖然是閒聊,沒重點的分享,但是容易產生新的想法,也較能接受新的事物,在這種狀況下容易成長,不過眼前的事情不會被解決XD,根據統計,成功的領導者通常有66%的溝通使用社交模式,33%使用任務模式,而一般人剛好反過來!
如果用科學數據來看的話,人的行為很容易受到內分泌的影響,而內分泌又會受到情緒的影響...這是一個兼具理性與感性的答案~~
至於要先處理心情還是事情?
我認為這不是二分法~~
老爸給你們的建議是
先了解自己是什麼個性的人?想成為怎樣的人?要違反自己的個性去做事情是很痛苦的~~但是如果你們了解自己之後,對自己有一些期許,那麼你們一定要學著兼顧理性與感性去處理事情
再來就是要了解你們面對的溝通對象,他是怎麼樣的人?你想和他建立什麼樣的關係?
把這些問題想清楚,你們會有屬於自已最棒的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