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0日 星期三

數據謊言與真相-讀書心得與筆記

數據謊言與真相讀書心得

這是一本討論大數據的書
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脫離不了大數據
打開網路,不管是使用google 找資料,用FB,用IG,用LINE
只要我們在網路上留下的足跡
這些數據都被收集下來並推算出我們有何購物傾向
接著被精準傳送廣告資料......
透過這本書了解一下數據代表什麼真相或是謊言
有助於我們更了解這門新興的科學
並改善我們的生活

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幾個點

  • 搜尋資訊本身就是一種資訊
  • 政治理念不同的人還是會造訪相同網站
  • 臉書完美生活背後的真相
  • 分身的預測
  • 大數據的限制

搜尋資訊本身就是一種資訊

書中有一段談到失業率與色情網站的關聯性
失業率越高的時候,就會有越多人搜尋色情網站
失業會想找工作,導致求職網站的搜尋率上升
這是很直觀的理解
但是色情網站的搜尋量也上升?
這是一種不是非常直接的聯想
不過好像也滿合理的

更進一步思考
如果我是色情網站業者
當我們知道失業率高的時候,我可以做什麼促銷活動?
畢竟更多的瀏覽代表更多可能的曝光跟可能的消費

社會越來越複雜
判斷事情的時候無法單純用一對一的因果關係去衡量
而在一對多或是多對一的因果關係中
大數據可以幫助我們跳脫思維的限制
把看似不相關的兩件事情連結起來
我覺得這會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也有可能出乎意料的能幫忙人類解決一些問題
因為很有可能當我們在處理一些問題時
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找不到根本原因

甚至書中提到的單單在臉書按讚
也會透露出你的智商高低
因為大數據可以根據你追蹤的粉絲頁和按讚的文章
去分析你的個性,喜好,能力等等有太多訊息可以分析
也難怪有很多人說臉書會比家人跟伴侶更了解你......
這些蒐集資訊本身就是一種資訊,而且無法騙人

政治理念不同的人還是會造訪相同網站

在書中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滿震驚的
之前看過一些心理學的書都有提到人性當中會有思考盲點
會有所謂的確認偏誤的存在
也傾向只看自己喜歡看到的資訊
也因此才有所謂的同溫層效應
還有FB跟IG都會根據使用者的喜好
推送大數據演算出來會被喜歡的圖文

結果作者說
根據他研究的結果
政治理念不同的人還是會造訪相同網站
我覺得這是滿好的一件事
一個平台需要有不一樣的聲音才有機會更好
如果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受到確認偏誤的影響
而願意試著聽聽不一樣的聲音
這真的是一種很大的進步

當然,更進一步的解析
造訪相同網站最多只能代表不同理念的人都看了相同的資訊
不能引申為他們看完資料並理解或是能夠因此而同理其他人
但是至少這會是一個好的開始

臉書完美生活的真相

其實已經很多人提過這個議題
實際上人生不是所有事情都一帆風順
起起伏伏的人生才是正常的狀況
但是我們並不會將所有的事情都放在臉書上
一般來說臉書最常見的就是各種炫耀文
美食旅遊曬恩愛曬小孩
很少有人會在臉書不停的抱怨人生遇到的挫折

但是當我們看到其他人在臉書上的各種分享及炫耀文
很難把比較的心情放下
除了比圖片比內容
還要比按讚數跟留言數

臉書當然有它的功能
但是臉書是被刻意經營的片面真相
而不是全部的人生
用臉書來解釋數據的謊言與真相
應該是最容易理解的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
PO美食或放小孩照片的按讚跟留言通常都數倍於學習心得
而且我也從來不PO遇到困難的訊息
會有這種情況當然是大多數人玩臉書就是想要輕鬆
大家通常都報喜不報憂
也多多少少帶著炫耀的想法
會有這種現象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可惜的是就算心裡知道是這樣
在臉書上看到別人的炫耀文心裡還是會過不去
但轉念一想
正因為這樣才要繼續修練自己的內心
讓自己能更平靜地去觀察這一切
也只有在心平氣和的狀況下
才能好好解讀判斷在這個時代所出現的大數據
背後到底代表了什麼意義
而我們又能如何運用這些數據

分身的預測

作者以他自己的經驗分析
為什麼他跟他的弟弟喜歡的球隊不一樣
理論上兩個人的成長背景都一樣
應該要喜歡同一個球隊
但後來他研究發現
小男孩在成長到8歲左右開始要選擇自己喜歡的球隊時
如果球隊在這個時間點得到冠軍
小孩就會有更高的機率變成這個球隊的球迷

書中的另外一個例子是紅襪隊的老爹歐提斯
以他的年紀本來成績應該要退化了
結果應用資料比較分析之後
發現一些客觀條件跟他差不多的人並沒有退化
果然後來老爹還是打出很棒的成績

其實這部分的應用有點像是在找成功的要素
符合哪些條件之後
有更高的機率變成我們期待的成果
但說穿了,也僅僅是有更高的機率而已,並非必然

我自己的想法是
既然這種因果關係不是這麼直觀
要透過大數據的演算才能知道
那是否也代表這種因果關係的關聯性的連結比較弱?
這些相關的資訊當然都可以參考
但現階段要做為決策的重要因子
我想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不過
如果這種大數據的技術再繼續演進下去
搞不好到了某一天把數據輸入之後
就會直接把那些因素影響多少百分比的結果
成功率是多少等等全部都計算出來
人類只要照表操課就可以達成目標
但是如果真的變成這樣
好像人生就有點無趣了

大數據的限制

書中提供了很多大數據相關故事
但作者其實也同意這是一門新的社會科學
還是有很多未知及不確定
最直接的就是蒐集大數據是不是侵犯隱私權?
這些數據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是否真的正確?
還是說被過度解讀了?
人性思考上有一些盲點
比方說有確認偏誤以及過度推論偏誤
有沒有可能先確定結果了
再去找配合結果的數據來驗證?
如果是這樣就整個走錯了......




數據謊言與真相



數據謊言與真相筆記

大數據大垃圾,越多數據代表越多問題
本書描述的大數據意味者
用更便宜的價格取得更大量更誠實的樣本

但是現象不等於真相
更不等於理解原因

過濾氣泡 filter bubble
搜尋資訊本身就是一種資訊

大數據本身就是攏統的概念

多大的數據才算大?
比起大數據我們更需要正確的數據
GOOGLE不是靠搜尋出更多數據成為龍頭
而是藉由找到更好的數據才能脫穎而出

大數據的四種力量

  • 提供新類型的數據,就是大數據擁有的第一種力量
  • 提供誠實的數據,就是大數據的第二種力量
  • 允許我們把焦點放在人口中的小子集,就是大數據擁有的第三種力量
  • 允許我們進行許多因果關係的實驗,就是大數據擁有的第四種力量

預測球員未來的表現

找一個我的分身
類似的身材打擊數據守備位置打球經歷
很有可能有類似的生涯成績表現

教育與人生

美國還是機會之地嗎
根據大數據,教育好的地方更有機會脫離貧困

學生因為考試寫錯一兩題
導致分別進入第一志願跟第二志願的學校
到底對未來有無影響?
書中的蒐集到的資料認為並無影響

這本書的結論

社會科學正在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
而這門或真價值的新科學將有助改善我們的生活

2021年3月6日 星期六

故事學:學校沒教,你也要會的表達力

故事學:學校沒教你也要會的表達力讀書心得

會挑選這本書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不知道算不算是TED帶起的風潮
總之這些年大家都在學著說故事
也有好多書在討論如何說故事
所以想看看這本故事學如何分享說故事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作者歐陽立中與許榮哲之間的關係
兩位作者都是說故事高手
之前有機會在台北市健言社聽到許榮哲老師的小說課
也知道兩位作者一起合作出了桌遊的書
基於這層理由及好奇心
想看看另外一位說故事高手會怎樣說故事

書中當然是滿滿的故事
對我來說這本書比較特殊的點在於
這本書的副標題:學校沒教你也要會的表達力
所以故事學除了教說故事的手法
也有一些表達技巧

比方說在說故事的過程中
要如何用動詞跟名詞組裝畫面
還有透過層次的方式
講出境界的高中低
或是用過去現在未來表現時間的層次
也可以利用聲音的層次,透過男女老少輕重緩急不同語調
讓聽眾有不同感受

書中也介紹了幾種自我介紹的方式
夢想法
  • 未來--有何夢想
  • 過去--有何付出
  • 現在--展現熱情
信念法
  • 遇到事件
  • 形成信念
  • 現在結果
用這樣的架構去說自己過去與未來的故事
讓聽眾能更深入認識你
這一段跟自我介紹的技術這本書分享的方式很類似
若對於自我介紹有興趣,可以參考這本書

總得來說
這本書容易閱讀容易理解
對於說故事有興趣可以讀一讀
再跟其他談說故事的書比較一下
從不同視角看說故事這件事
一定會有一些收穫

故事學:學校沒教,你也要會的表達力


故事學:學校沒教你也要會的表達力筆記


打開你的故事雷達
說故事之前要先知道什麼是故事
故事一定有以下五個要素
  • 時間
  • 地點
  • 角色
  • 情節
  • 對白
每個人每天都會遇到很多故事
打開雷達偵測這五個要素
慢慢就能對故事有更深的理解
也能說出好故事

用4F提問法挖掘故事及說故事
事實(Facts)
感受(Feeling)
發現(Finding)
將來(Future)

自我介紹
夢想法
  • 未來--有何夢想
  • 過去--有何付出
  • 現在--展現熱情
信念法
  • 遇到事件
  • 形成信念
  • 現在結果
兩難故事
  • 兩難
  • 掙扎
  • 抉擇
層次法
  • 高中低
  • 過去現在未來
其他溝通技巧
用動詞跟名詞組裝畫面
八大語調:輕重快慢男女老少

2021年3月5日 星期五

一人公司-讀書心得與筆記

一人公司讀書心得

這本書雖然叫一人公司:為什麼小而美是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
但在我讀來這本書談公司治理的部分不多
大多是在談個人的人生目標以及建立個人品牌
就像作者說的,每個人就是一人公司
成為一人公司,要掌握自己的生活與工作
必須先成為自己核心技能組合的主人
還有一人公司如何釐清目標客戶

書中首先定義一件事:更多不代表更好
更大的公司規模同時代表更多的營運成本,溝通成本
以及更多的壓力
當然也有可能帶來更多的營收
但是營收變大真的有意義嗎?
個人的生活是否會因為公司成長而變好?
讓我們變得更幸福更快樂?
公司的好與個人的好是否有直接關聯?
更直白的說,賺更多的錢是否代表更好更幸福的人生?

以這樣的思維出發
作者賈維斯(Paul Jarvis)在書中連續提出了好幾個問題
公司成長是否真的對你的企業有意義?
如何解決問題?但不要只是投入更多的方式來解決?
你是否真的需要資金或創投?

這些提問並沒有標準答案
更大是否更好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
但是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以及新的選項
先想清楚人生目標可能比經營一間大公司還更有意義
而且一人公司也有可能經營得很好
進而帶來更幸福的人生
書中就有很多這樣的案例
有一些有機會創造更多營收的專業人士
放棄擴大經營的選項
轉而思考如何經營一人公司
也同時追求對於自己有意義的幸福人生

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
也為了更好的經營一人公司
這本書分享了一些經營一人公司的技巧
我認為比較值得探討的就是釐清目標客戶
你更關心現有客戶還是潛在客戶?
其實非常多的行銷業務類的書籍都有提到一個概念
開發一位新客人的成本是維持舊客人的好幾倍
大公司可能有更多的資源可以雇用業務開發新客人
但是對一人公司來說
更應該要把時間跟精力都投資在舊客戶

我個人是非常認同這個說法的
大家都知道開發新客戶成本很高
但試試可能成交的新的大客戶常常是非常誘人的一個選項
拒絕這樣的機會非常困難
尤其拒絕的成本跟接受的成本並不是那麼明顯的數字
比方說為了新客人而排擠到舊客人
可能只是讓舊客人的訂單往後延遲幾天
讓舊客人稍稍不爽而已
而且與新客人磨合的溝通成本
以及安撫舊客人的時間成本往往被忽略

再更進一步探討
我們都了解自己的客人是屬於哪種性質的嗎?
是追求高單價高品質的客人?
追求CP值的客人?
還是產品有就好的客人?
我們自己又是提供哪一種服務?

舉例來說
如果我是提供超便宜產品的團購網廠商
我就得認清楚我的客人最在意的就是價格
客戶會因為低單價就來
但也會因為其他廠商提供價格低的產品就轉移訂單
所以我的策略應該就是靠低價拚大量
經營上也就不用特別注重我的客戶忠誠度

反觀
如果我是賣高品質高單價的產品
我就必須很在意我的品質以及客戶服務
願意花大錢的客戶通常更在意買賣時的尊榮不凡的感覺
也更需要建立與客人之間的互動以及信任
而當信任感建立之後
就更容易有下一次的交易

我覺得一人公司很大的篇幅就是在分享這樣的概念
建立口碑之所以有價值
是因為客戶看得懂我們提供的價值
如果我提供的企業價值被定義在殺價競爭
那麼我就隨時會被其他低價的供應商取代掉

所以當我們是一人公司的時候
除了要了解自己的各種優勢劣勢之外
更要了解我的客戶為什麼要買我的產品
是什麼原因促使他們這麼做
我該如何讓他們保持愉快
最重要的是:我該如何協助他們達到目的?
在這種思維模式下
我自已認為一人公司很容易就會走向提供高品質高收費的路線
畢竟不管如何
一個人的時間有限,能服務的人肯定也有限
當作出口碑之後
自然就會想要挑選好的合作夥伴
只在意價格的客戶自然就會被篩選掉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這本書花很多篇幅分享如何釐清目標客群
還有如何建立口碑等等
這些事情對一人公司來說都是最重要的事情





一人公司:為什麼小而美是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



一人公司筆記

何謂一人公司

以保持小規模為最終目標
領導人須具備的條件:發展一間不要成長的公司

定義一人公司

一人公司的簡單概念就是:質疑成長的企業
嚴格說來,每個人就是一人公司
成為一人公司,掌握自己的生活與工作
必須先成為自己核心技能組合的主人

成長是否真的對你的企業有意
如何解決問題?但不要只是投入更多的方式來解決?
你是否真的需要資金或創投?
新創企業專注於更多而不是更好

一人公司的目標

設定目標上限
而不是設定下限
超過業績目標不要再做,試著篩選出更好的客人
你更關心現有客戶還是潛在客戶
你是否讓你的企業變得更好而不是變得更大
你的企業是否真的需要擴大規模才能成功
你的規模上限在哪裡?

你如何把對別人的忌妒變成享受他們的成功並向他們學習?
僕人領導需要謙虛,謙虛最終會帶來回報
知道很多事情的一點點變得越來越有價值(跨領域學習)
提升其他人就可以提升整個團隊或企業

定位一人公司
確立正確的思維模式
  • 個性的重要性:了解自己獨一無二的個性也是特色賣點
  • 唯一的客戶
  • 可擴展的系統
  • 教你所知道的每件事

維持一人公司
適當的運用信任與規模請其他人協助
推出產品,再循序漸進的反覆改良
了解關係的隱藏價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想像的更有價值
有很多新的企業軟體方便提升工作效率

權力悖論

必須小心權力的誘惑
越在意權力,越追求權力
越容易失去權力

關於客戶

他們為什麼要買?
是什麼原因促使他們這麼做?
我該如何讓他們保持愉快?
最重要的是:我該如何協助他們達到目的?

對客戶做出更少且更好的承諾
不要做過多的承諾,但做出超乎承諾的表現

一人公司遵循教育客戶的新趨勢
教育客戶擁有好睡眠的重要性,利用睡眠教育訓練
而不是直接銷售床墊

雙向獎勵
推薦人與購買人都得到一點獎勵
回報最佳忠實客戶

口碑
只獎勵回覆客戶服務意見超過七分的顧客

不想選邊站而想要中立的代價可能更高

一人公司具有的獨特性是無法複製的真實的你
你的風格你的個性你的行動意識
以及你面對複雜問題時,找出創造性解決辦法的獨特方式
你如何將你鮮明獨特的個性,融入到你的產品與公司形象中?
找到特定的客群
滿足這些特定的客群而不是想要滿足所有人

第二波體驗

麥肯錫研究
70%的購買體驗更取決於客戶的感受
也就是企業如何對待客戶
而不是取決於實際產品
83%的新業務來自口碑推薦
讓客戶向認識的人談起你的企業,最佳方式就是確保他們滿意你為他們所做的事情

你的承諾就是合約

要被他人正面評價的方式
就是做出承諾,然後信守承諾
人們通常會根據兩個概括性面向來評估彼此:
我們在人際關係上看起來有多和善
以及我們看起來有多能幹

你如何創造口碑行銷與推薦的機會?

不是思考我能創造什麼產品
或者我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我們應該先思考
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我要如何度過我的日子

可以在哪裡利用自動化與科技進行擴展,好讓企業能維持營運
如何把需要大規模生產才能做到的任務外包出去
如何在一對多的溝通管道當中,加入個性化與區隔性?

身為一人公司,如果想要脫穎而出,並且建立受眾
你就必須公開分享,教導競爭對手,而不是想著要超越他們
並靠著分享專業建立口碑

我認識誰
有誰能因為跟我認識的這個人接觸而從中受益?
別當一批孤狼,與其他獨力承包人建立關係?

空有想法是毫無價值的

專業人士在投入之前就對他們所做的事很熟練
他們能先跨出一小步試水溫
對於一人公司有任何想法,就先測試,邊做邊修正

2021年3月4日 星期四

自我介紹的技術-讀書心得與筆記

自我介紹的技術讀書心得

讓內向,害羞,沒有自信都變成優點
18秒3句話,輕鬆打造自己的賣點,讓每個人喜歡我
這是這本書最主要的目標
從書的架構以及書中分享的自我介紹技巧來看
可以很清楚感受到作者橫川裕之真的非常擅長自我介紹
很多技巧可以照表操課,即學即用
是很實用的自我介紹工具書
我自己讀完會想把自我介紹的技術分成兩大部分
  • 自我介紹的各種原則及技巧
  • 自我介紹的三種種類

自我介紹的各種原則及技巧

自我介紹的目的,是讓聽眾的行動符合自己的期待
自我介紹介紹的不是自己,而是未來
著眼點在於對方而不是自己
應該站在被介紹者的角度思考
告訴對方未來我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或協助
激發對方想要更進一步認識我的動機

在自我介紹的過程當中我們必須先製造傳遞訊息的氣氛
好的氣氛有助於溝通
作者在這邊舉了一個例子
他提到為什麼有的人講話就是比較有說服力且吸引人?
他認為人應該要擁有自己的信念
並利用這個信念由內而外影響我們的表情,姿勢及視線
創造傳遞訊息的氣氛
也可以試著在溝通時把下巴抬高兩度
讓視線變遠變廣,感覺自己控制了全場
都可以讓溝通時的氛圍更好,更有說服力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以下這段話:
有說服力的人,說出來的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所以有深度
由於經過深思,所以說話時對於所要傳達的事深信不疑
這種深信不疑會隨著聲音表露於外
因此能對聽眾產生影響

在台北市健言社學習口語表達這麼久
針對談判,辯論,口語表達這類課程也有一些教學經驗了
對於這段話是超級有感
同樣的一段話讓不同的人說出來
說服力就是不一樣!
有深思熟慮過,才會深信不疑
自信才會展現,也才會有說服力
重點在思考,而非表達!

其實這個概念也可以引申到作者提到的另外一件事
作者提到自我介紹的聽眾除了對方
最大的聽眾其實是自己
自我介紹可以是一種自我宣示,也是一種自我形象建立
一定要先喜歡自己,因為人不會介紹討厭的事物
而我們既然深思熟慮過,了解自己獨一無二的優點
就更能自信從容的介紹自己

自我介紹的技術


自我介紹的小技巧

如何挖掘自己的優點?

可以拿紙筆列舉自己
  • 喜歡的事情
  • 享受的活動
  • 花很多時間的事情
  • 被稱讚的事情
  • 說幾個小時都不膩的事情

如何打造理想的自己

  • 想想自己憧憬的人具備什麼特點?
  • 為什麼吸引我?
  • 有什麼我可以學習模仿的部分?

把這些條件都列舉清楚之後
把自己擅長的事情跟熱愛的事情釐清
更重要的是這些事情可以為對方帶來什麼樣的幫助及改變
然後整理成每個人獨一無二專屬的自我介紹
  • 告訴對方未來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或優點
  • 提供對方過去已經建立的實績或專業
  • 我現在希望對方可以採取的行動
溝通時要放棄一次將訊息傳遞給所有人
而是只針對想傳達資訊的單一對象表達
這樣的傳遞效果會更好
而且絕對要使用果斷的語氣結束一句話
有自信的表達才有說服力
另外溝通時如果沒有反彈或回饋,並不是好事
表示沒有人去思考你提供的訊息到底有沒有意義

作者也提到了發聲的小技巧
如果喉嚨聲音太尖,會給人不沉穩的印象
從喉嚨發聲,訊息會傳達到聽眾的喉嚨
從胸口發聲,訊息會傳達到聽眾的胸口
從腹部發聲,訊息會傳達到聽眾的腹部
從下方部位的發聲位置也會包含上方
所以作者建議盡量練習從腹部發聲
要把訊息傳達到對方心裡!

對於自我介紹的原則跟基本概念已經有初步認識後
作者根據介紹的時間長短把自我介紹分成三種

自我介紹的三種種類

  1. 一句話自我介紹
  2. 十八秒自我介紹
  3. 一分鐘自我介紹

一句話自我介紹

一句話自我介紹分兩種
  • 受益型:我是將A改造成B的XXX,B指的是現在可立刻實現,較近的未來,告訴對方與自己建立關係之後,會產生什麼改變,可以獲得什麼益處,我可以幫對方解決什麼問題

  • 展望型:我是打造B的XXX,B指的是現在無法立即實現,較遠的未來,向聽眾發布的約定

十八秒自我介紹

三句話
  • 第一句就是前面一句話自我介紹的延伸,自己能提供的未來
  • 第二句話,證明,提供過去的實績說服對方
  • 第三句話,現在,希望聽眾採取行動

一分鐘自我介紹

對我而言就是十八秒介紹的擴充
把十八秒的內容再稍微擴大及深入
這邊也有一個值得參考的點
其實好的自我介紹真的不需要超過一分鐘
大家都不喜歡聽又臭又長的自我介紹
有重點的自我介紹一分鐘就已經足夠了

這本書的最後作者提醒了做出成績的人正在做的三件事
  • 提高將思考轉換為文字的能力
  • 老老實實地付諸實行
  • 報告聯絡討論
這些都是思考及溝通的重點
追根究柢為什麼不會自我介紹?自我介紹的自信不足?
我想書中的解釋是沒有深度思考
而這本書就是教我們如何思考個人特質以及兼顧對方需求
再來調整自我介紹方式的一本工具書
書寫的文字是思考的呈現,而思考的量與字數成正比
要培養很棒的自我介紹能力
真的要像作者建議的好好深度思考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