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30日 星期一

讀書心得-呂世浩老師的史記(1)

上完呂世浩老師的史記(1),才發現歷史真的很有趣,七週的課程說明了太史公為什麼要寫史記,對未來有何期許,為何本紀,世家,列傳的第一篇分別在講,五帝本紀,吳太伯世家,伯夷列傳,原來都是有道理的~~

整體來說,這七週的課程都是在講”讓”這個字,一個讓字為什麼能講七週,上完課才發現很多能力都是有層次上的分別,比方說單單講一個”信”字,言而無信是最差的,言而有信是比較高的層次,更高的層次是根本不用講,在心中有許下承諾就應該去做(季札掛劍的故事),如果我們不知道最高層次的標準是什麼?怎麼會知道努力的目標?如果沒看這些歷史故事,又怎麼會知道歷史上真的有人達到這麼高的境界?

讓又在講什麼?有何層次?我覺得很有趣的是一開始老師就提出一個問題,孔融讓梨是真讓還是假讓?我的智慧不夠,還真的沒想過這個問題…但是當老師提出這個問題以後,設身處地的想一下,四歲的小孩真的能讓?還是說他是看到大人的目光受到引導才選了小的?最終還要回去思考那梨子是他的嗎?假設梨子根本不是他的,那他在讓什麼?姑且不論真實的狀況是什麼,但是這真的是一個很有啟發性的問題~~

接著老師用這樣的故事引導我們去思考為什麼太史公把五帝本紀,吳太伯世家,伯夷列傳放在本紀,世家,列傳的第一篇?原來這幾篇都是在講讓國的故事,也就是說在太史公的心中,讓的最高境界是能讓國,所以要談讓的境界,首先,東西要是你的你才能講讓,不是你的你讓什麼?再來要讓也有分真讓跟假讓,史記裡面幾篇讓國的故事,有真讓有假讓,真讓國的都是逃跑不讓人找到,假讓的都是嘴巴講講最後”不小心”接了王位~~

最後能讓國就是最高境界了嗎?如果讓國才是最高境界,一般人應該都達不到~~因為我們不擁有這國家,怎麼讓?那在讓這件事上我們應該要怎樣追求比較高的層次?比較優秀的人在”讓”這件事到底是怎樣表現的?講真的我沒想到最後老師給的答案是”不讓”,什麼狀況”不讓”?責任不讓!該是自己應該盡的責任,絕對不讓!最後透過這個不讓,老師也談回太史公為何要寫史記,太史公也可以不寫,但是他為何要寫?太史公的家族在歷史上是專門寫史的,但是後來中衰,太史公的父親為了要回復家族的榮譽,從小幫太史公找全中國最好的老師,用最好的環境培養他,等他長大成人了,給他錢遊歷天下收集史料,在用了這麼多的資源以後,如果太史公說我有我的自願,寫史不是我的心願!那是怎麼樣的一個狀況?對比我自己的人生,在享受了很多人提供的好處之後,是否有相對應的責任?而這個責任是什麼,該不該讓?真的值得我自己好好思考~~

2018年4月26日 星期四

誠信

小猴子跟小旺來
要談誠信之前要談兩件事
1.自我評估能力
答應人為什麼做不到?通常都是自我評估能力出了問題,要十天可以完成的事情,以為只要五天,就隨便答應了,或是沒有預留時間,遇到很多突發狀況,導致事情沒辦法做完,答應了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以至於沒辦法完成,總之就是自我評估能力不足...避免的方式也很簡單.沒把握的事情不要輕易答應或是答應了要多預留一些時間,經歷過越多的事情,就能更精準評估自己的能力以及時間,這些需要時間的歷練

2.態度
事情出乎意料以至於無法遵守承諾之後,我們用怎樣的態度面對?是否盡力?還是找各種藉口?老爸希望你們是盡力面對的人,真的發現做不到了,至少可以提前告知對方讓對方有心理準備,而不是找理由找藉口...

有了這樣的概念後
你們要知道信也是有層次之分
古時候有個季札掛劍的故事,季札只是心裡想送徐君,並沒有直接給承諾,只是心裡有這個承諾,他就將配劍掛在徐君墳前,這個故事通常被用來比喻的最高境界,自己心裡答應了就是答應了,比較次的境界當然就是真的口頭答應對方,再往下應該就是白紙黑字才算,有沒有更次的?當然就是說話不算話了,分清楚各種層次,了解自己在哪裡...想清楚自己想當什麼樣的人,想說服什麼樣的人?你想說服越強的人,你就必須把所有細節都做到最好

最後想講的是
誠信需要時間的驗證,我們需要經過很多事情才能證明自己是有誠信的人,但只要關鍵的一兩件事沒誠信,一切就毀了...切記切記


2018年4月24日 星期二

如何做選擇?


小猴子與小旺來,人生的第三堂課,爸爸想跟你們分享如何抉擇?
如何做選擇是很大的一個題目前幾年爸媽接觸佛法,學了一點點皮毛,了解到人的所有選擇都依據兩件事:離苦以及得樂,但很多時候結果不如預期,反而得到痛苦
這時候請記得一件事,這都是因為自己的智慧不夠,所以無法做出正確的抉擇,不要怪其他人或怪環境,選擇是困難的,也因為困難才要持續學習!
當真的不知道如何抉擇時,記住兩個重點
1.時間,最有價值的東西都需要時間發酵,記得這件事!不要只看眼前
2.團隊,當個人的利益與團隊衝突時,以團隊優先,最終團隊利益一樣會回到個人



2018年4月14日 星期六

終身學習


猴子跟小旺來,老爸要教你們的第一堂課,終生學習,每天都要學著變得更好,沒有什麼能阻止你學習,除了你自己!

沒有目的性的學習有其優點,但今天我們不討論這部分,我認為有目的學習一件事情一定要充分了解學習的動機,然後設定清楚目標,以及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經過哪些階段(步驟),而自己目前又是在哪個階段,定義清楚自己的位置,才知道有多少努力空間


舉一個簡化的例子

你們兩兄弟現在在台北,想去高雄,想去高雄的動機是什麼?距離高雄有多遠?中間需要經過哪些城市?定位清楚,自然有機會達到目標


懂得認錯

小猴子!
一歲半的你已經很會走,很愛小跑步,出門知道要拿襪襪,自己挑自己喜歡的鞋子,愛戴帽帽,拿大雨傘,看到小貓小狗就要衝過去,地上有水就喜歡去踩,真的是一隻過動猴
爸爸媽媽是早就學會了,阿公阿嬤也喊得出來了,因為異性相吸嗎?很愛喊姐姐妹妹跟阿姨說掰掰的時候要跟全部的人說,每次我們都看得很有趣,教你做各種手勢也學得好快,最先學會掰掰,知道見到人要舉手說Hi,kiss bye,懂得裝可愛,也懂得做出帥氣的動作,最令我們覺得噴飯的是你很懂得自我激勵,只要完成一些事情,比方說幫忙開關燈開關門,完成拼圖等等,就會幫自己拍拍手,自我激勵當然很不錯~~
但有件事你一直學不會,或是說不願意學?不願意認錯說對不起,逼你就會臭臉,不然就是躺地板上賴皮爸爸服了你..但還是要告訴你,想教你的第一堂課是終身學習,而第二堂課就是懂得認錯改過要學習進步有個前提,就是要知道自己不足,錯了,才能改變才能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