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分享了一篇如何準備辯論賽三招基本功與需根解損
這篇想分享如何準備反駁質詢與結辯
- 如何反駁
- 質詢的方式
- 結辯
如何反駁
辯論當中會有很大比例在討論因果關係
也就是需根解損當中的根屬性
辯論的架構通常會是這樣
論點:執行A之後就能夠達成B
論證:提供執行成功的案例及數據佐證
結論:所以應該執行A來得到B(A=B)
通常在政策性辯題裡面
A就是正方的執行方案
B是得到的好處
以生活中常見的案例來說
應不應該換工作
應該,因為換工作可以加薪
然後提供換工作加薪的數據佐證
換工作是A
加薪是B
A導致B
談的是因果關係,也就是根屬性
那麼應該要怎樣反駁對方呢
一般最常見的有三種方式
- B不重要
- A未必B
- 沒有A也有B
B不重要
以換工作這個案例來說
B不重要就是從加薪不重要的角度為出發點做反駁
加薪不重要
因為要不要換工作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
比方說找工作時最常考慮的三個要素
錢多事少離家近
目前的工作雖然錢沒有很多
但是事少離家近
換一個錢多事多離家遠未必划算
甚至可能對於生涯規劃沒幫助,學不到東西,沒有成就感等等
B不重要,或者是沒有想像中重要
可以考量的因素還很多
A未必B
換工作未必加薪
有沒有可能表面上看起來加薪
但其實是因為工時增加
搞不好換算成時薪變成是減薪?
沒有A也有B
不用換工作也可以加薪
比方說直接跟主管談條件
達成什麼樣的工作成就或業績就幫忙加薪
或者經營副業什麼的
那麼沒有換工作(A),也有加薪(B)
這種作法通常也叫做替代方案
作為反方三種反駁方式都可以試著思考看看
但一般來說正方的論點應該都是經過整理思考過
留下來比較有說服力的論點
要單單用B不重要就反駁掉
我覺得這種狀況真的不常見
我們可以在辯論賽前用這三種反駁方式先想想如何反駁
接著可以再更進一步思考以下兩點
- 同意A=B,但是A不可行,或是執行A除了會產生B,還會產生其他重大損失
- 提出一個替代方案,花費更少的成本,達到更高的效果
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
有時候某些反駁的方式會有點可笑
比方說強調加薪不重要確實是有點搞笑
這時候就可以換個反駁的方式
總之不是一定要三種都用上
但是如果某個論點三種反駁都可以講得很順
那就代表這是個很差的論點......
而第二階段提出的替代方案
其概念跟談判上常常講到的替代方案
概念是一致的
想要達成某的目標
未必只有一種方法
當我能夠想到越多的方法手段
我在談判時就會越有自信越有底氣
很多時候談判跟辯論的概念都是相通的
更進階的思考
當反方用這些方式反駁質詢正方
正方要怎麼做呢
正方要再次強調
B很重要,只有A可以導致B,其他事情不會導致B
質詢的方式
我記得剛開始學辯論的時候
有一次某位講師教我們
設計質詢題目要都用封閉式提問
只讓對方回答對不對,是不是,好不好
然後引導對方矛盾
說起來很容易
但實際看過跟打過幾次比賽後
發現這根本無法執行
一方面對方也不是任你擺佈
大家都問封閉性問題
難道我就傻傻回答嗎
一方面是規則上對方是可以要求回答更多更詳細
後來比較有經驗了
才知道要看狀況設計質詢題目
要有封閉性問題
也要有開放性問題
不要只想著讓對方回答是不是
有時要設計讓對方回答多一點
多說一點我希望對方說出的數據或推測
更進一步說
人原本就很容易犯錯
在台上緊張就很有可能多說多錯......
而且既然是團隊比賽
三個人的認知如果沒有同步
同一個問題三個人的回答不一樣
這個在賽場上也是常常看到的......
另外設計題目必須要以樹狀圖的方式安排
也就是說提問後要假設對方有可能怎樣回答
而根據對方的不同回答
我們又能順著繼續往下問
我記得某次比賽透過這樣的方式就得到很好的效果
那次的題目是核能電廠是否應該運轉
我是抽到要運轉的那方
我記得那時的流程是這樣
我:您方反對核電廠運轉是因為安全問題?
對方:除了安全,還有其他問題
我:根據您方的申論及論點,最主要都是提到安全問題,是嗎?
對方:是的
我:那如果我方能證明安全,您方就能接受核電廠運轉嗎?
對方:不能接受
我:所以不管安全或不安全,您方其實都反對核電廠運轉
對方:是的
當時質詢到這邊
雙方辯士跟裁判都笑了
不管反對的理由是否成立
總之我是反對了
理由是假的虛的
其實這邊對手正確的回答方式應該是
對,如果能證明安全我們就會同意
那麼接下來雙方就可以針對安全的定義來做討論
怎樣叫做安全?
核廢料或核災發生到什麼程度是可以接受?
什麼程度不能接受?
同時雙方也應該用同樣的標準檢視其他替代方案
替代核能的發電方式,比方說火力的煤炭或天然氣
是否有其他不安全的狀況?
比方說每年挖煤炭其實死了很多人
還有煤炭造成的空氣汙染等等
這些方案相比下來,誰比較安全?
用同樣標準通盤考量
用這樣的方式才有機會做更深入的討論
樹狀質詢題
設計質詢題前要先設想對方可能怎樣回答
對方回答是,要怎樣問
對方回答否,要怎樣問
對方回答不一定,要怎樣問
往下想越多層
越有機會問出雙方的共識與差異
而結辯就是要做好這些分析
如何結辯
一場比賽經過申論,質詢,答辯之後
最終雙方都要派出一名結辯
那麼結辯要做什麼
結辯主要要做三件事
- 整理雙方的共識
- 整理雙方差異
- 雙方方案的優劣損益比較
雙方的共識
前陣子聽到有人說他覺得辯論是一種不好的溝通方式
因為都在爭論誰對誰錯
當時我心想:你真的接觸過辯論?
誰跟你說是這樣的?(語氣和緩,沒有要酸的意思,而且也只是心中碎念XD)
因為常常聽到有人誤解,所以我也沒有提出異議,聽聽就算了
誰說學辯論就會爭個你死我活?
辯論真的是很容易受到誤解的一門學問......
就以經典的電車難題來說
電車到底要直接撞上一群人或是轉彎撞上一個人
這種二選一難道就一定只有衝突跟爭論嗎
其實這個題目會這麼難以抉擇
就是建立在雙方都認為人命很重要
在人命重要的這個共識跟前提之下
選擇才會變得困難
如果人命不重要,隨便選就好啦,就不用糾結了...
核能電廠運轉也是類似的狀況
反對運轉是因為安全
那麼如果確定不安全,要運轉的那方難道會同意運轉嗎?
怎麼想也不合理
那麼爭議在哪裡?
你認同的安全跟我認同的安全
標準有可能不一樣
你的安全是完全不可以發生任何危險,機率為零才可以
我的安全是萬分之一的機率我能接受
那麼我們的共識是安全
差異在於對安全的標準不一樣
辯論當中其實有很大一部份在分析正反方的共識差異損益分析
尤其是在結辯時會針對這個部份加強
而透過這些比較
凝聚出來的共識反而會更有說服力
也讓大家更願意一同執行
這就是辯論非常有價值的一塊,
比方說會議上不同意見的兩方
如何透過討論找到雙方的共識
分析彼此差異,最終決策出雙方大致能接受的方案
這就是辯論方法的實際應用
當然妥協出來的方案未必是最好的
但至少是大家討論過比較能接受的
我記得在異見的力量這本書當中有說
要提高決策品質其實只要做到這件事就會有很大成效
就是要有不同的意見可以被表達出來
異見有沒有被採納並不重要
但是有異見就能讓人重新再次思考
提出的方案還有沒有可能更好?
說來簡單,但做起來真的不容易~~
但透過辯論的方式
確實有可能達到共識並且讓提案更好
誰說辯論只有爭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