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3日 星期二

是邏輯還是鬼扯-讀書心得與筆記

是邏輯還是鬼扯讀書心得

最近看得好幾本邏輯跟心理學的書都有談到確認偏誤這個概念
人性傾向接受自己喜歡的證據而忽略不喜歡的證據...
也因此產生邏輯不好的問題!
畢竟作為推論基礎的證據既然都是經過心智主觀篩選而不客觀有偏差的證據自然不會推導出正確的結果!
所以與其說是邏輯問題,不如說是心理問題!
訓練自己更全面的審查所有證據
甚至是強迫自己正反立場的資訊都要接觸
就可以解決相當多邏輯問題!

除了確認偏誤這個常見的思考盲點
是邏輯還是鬼扯這本書也提到了一個人性常見的問題
這本書提到
沒有簡單的答案這回事!
不要不加思索地接受任何簡單答案
尤其是回答複雜問題簡單答案
或許就是整本書最重要的三句話!

但人性傾向於接受簡單的答案
要違反人性是困難的
只能盡力避開違反邏輯思考的地雷區...


是邏輯還是鬼扯?

書中介紹了許多邏輯常見錯誤
印象比較深的有

1.過度概括
我們透過經驗學習,會將事物歸納整理成某些原則
但這樣的原則僅僅是基於經驗做成的假設
無法確定總是成立
因此只能稱之為概括知識
適度的經驗有助於更快速的判斷
但過度相信則是一種邏輯偏誤
過度概括的案例-->把特例當常態
看到新聞報導颱風天有人去衝浪
就認為衝浪的人都是這樣不顧安危...
破解方式:我們只要找到例外,就能證明概括有誤


2.模糊定義
是毒藥還是藥物?
劑量少是藥物,多了就是毒藥
你的認真努力VS我的認真努力
誰才更認真努力?
我們討論的是同一個認真努力嗎?
如何定義?
破解方式:先釐清彼此對於某名詞的定義,雙方對該名詞的定義是否一樣?


3.錯誤歸因
某個結果往往是由很多因素組合而成
如果簡化成某A必然產生某B
自然容易產生錯誤


4.錯誤類比
對朋友這麼好,對家人肯定也很好
兩件事分別是獨立事件
充其量只能說對朋友好,對家人好的機率高

5.片面揀選證據-確認偏誤
片面揀選證據是錯誤類比,過度概括與簡化等錯誤的根源
當情感強過理性
情感因素使我們檢選喜歡的證據
忽視不喜歡的證據
或許這一點才是邏輯不好的最重要因素
我們只接受自己想接受的觀點,然後揀選證明我們是正確的證據來說服自己!


是邏輯還是鬼扯筆記

第一章 過度概括

概括知識是暫定的,因為他立基於對經驗的概括
但過度概括是不好的

特定到概括的過程稱為歸納
歸納邏輯:是從以觀察的特定事件推測出涵蓋所有相關觀察的通則的過程

演繹是概括到特定
演繹邏輯是將通則適用於特定處境的過程

先驗等於演繹
後驗等於歸納
先驗推論
後驗推論

特例VS常態
找到例外就能證明概括有誤

某領域有聲望不代表在別的領域有權威
偏見是過度概括的一種形式
廣告經常隱含缺乏保證的概括


第二章 模糊定義

是毒藥還是藥物?
胎兒是人類嗎?在哪個時間點開始被定義成人類?

精確規則會產生極大的漏洞
人們總能找出規避法律的方式
相對於法律,美國憲法是個簡潔的一般規則
較不容易產生漏洞

套套邏輯 tautology
他很窮因為他身無分文

隱藏意義
每個陳述至少有兩個意義:公開意義與隱含意義
案例:
有兩件事我不能忍受:對其他文化的偏見以及荷蘭人

順便一提 說句題外話
當有人說這兩句話時,接下來要說的通常都是重點~~~


第三章 在此之後故以此為因

錯誤歸因
不下雨嗎-->殺人祭獻


第四章 錯誤類比

只要你開始抽菸,就會抽大麻
只要抽大麻,就會開始吸古柯鹼及其他更強的毒品
滑坡理論
同婚相關案例

連續體的謬誤 fallacy of the continuum
越少越好與越多越好兩者都是不良的連續體論證


第五章 片面揀選證據

片面揀選證據是錯誤類比 過度概括與簡化等錯誤的根源
當情感強過理性
情感因素使我們檢選喜歡的證據
忽視不喜歡的證據

傳統是求同本能的一種形式 其行事往往忽略證據
習俗  無所謂對錯 只有文化的相對性
習慣通常是片面揀選
偏見是以片面揀選證據為根據的求同本能形式

第六章 團體迷失

在團體中很難說出真心話
見到錯誤也很難勇於提出

第七章 詐騙

詐騙的六個部分
勸誘
誘因
誘餌
調包
壓力
遲滯:法律遲滯與時間遲滯

第八章 迴避問題

大腦學習事物的基本原則是聯想
但若造成錯誤的事實或情感聯想,思考可能偏離常軌
比方說被廣告影響造成固定聯想

虛張聲勢通常表示迴避問題
不可否認 再明顯不過 再簡單不過

第九章 讀我

齊一場論
所謂一般原則(齊一場論)指理解所有證據並以此為根據正確的知覺真理
但實務上我們很難湊足所有證據
只能正確的詮釋可得的證據

證據的適當姓
數量
種類
重要性

必要的
充分的
相關的證據是必要的但非充分的



2019年7月11日 星期四

學習的王道--讀書心得及筆記

學習的王道讀書心得

作者透過分享學習西洋棋及太極拳的經歷
分享學習的王道(The Art of Learning)
我認為學習的王道書中最精華的學習方法有以下幾點:
  1. 透過學習日誌幫助學習:日誌可協助釐清錯誤因素,作者認為所有的錯誤都包含技術和心理因素,知道錯誤的因素才可重點加強
  2. 訓練自己穩定心理狀態:當錯誤來自心理因素,導致比賽或正式場合無法表現出應有實力時,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平時練習我們應學會刻意維持緊張局勢,坦然面對節節升高的壓力,日常生活中業務銷售,商場談判,甚至體育活動等等,到處都是心理戰的戰場,必須訓練自己心理穩定
  3. 應該將成功跟失敗與學習過程做連結:失敗並非智力不足,而是因為學習不足或學習的方法不對,必須認知能力可以透過學習而增加!
  4. 跨出舒適圈:挑戰更強的對手(目標),跨出舒適圈,持續進步
  5. 啟動專注模式並提高思考品質:觀察自己生活作息並做實驗,自己在執行過哪些活動後或是在哪個環境氛圍下,更能夠專心學習?找出這個行為模式,並在需要專注時執行該行為模組,引導自己進入專注模式。比方說:在固定的咖啡店喝過咖啡後就能靜下心來思考,只要找到自己的專注模式,就可以在需要專注的狀況下先執行該模式
學習的王道

學習的王道書中主要的重點都跟刻意練習提到的一樣
量化目標,專心,跳出舒適圈
請專家給予回饋或自己記錄給予自己回饋
個人認為這本書相較於刻意練習,有兩點特別值得提出來
  1. 心理狀況:如何掌握自己的心理狀況,甚至在競技場上如何影響對手的心理狀況?讓自己百分百發揮,而對手因為心理素質不夠而表現打折?當對手出爛招奧步試圖影響我們的時候,要能靜下心來認清這是奧步,不要被牽著鼻子走,作者提到有遇過對手下棋時會踢他腳,一開始他被激怒而影響下棋的判斷,但慢慢的隨著心態越來越穩定,先承認自己的能力不足,開始找方法克服,漸漸懂得啟用專注模式穩定心情,而且也知道對手用奧步是因為無法正大光明的勝利,慢慢的就找到應對的方式!
  2. 透過學西洋棋跟學太極拳的過程交叉比對並實際驗證學習方式是否有效,親身經驗的故事往往更具有說服力!而且是跨領域的運用,證明學習的方式存在一種通用的智慧,可以提升我們的學習效率

學習的王道筆記

習棋日誌,紀錄學習的過程
研習技巧原則理論,直到知識與淺意識結合為一

平行學習及程度轉移
思考研究學習西洋棋的方法是否能轉移到學習太極拳?

習數以忘數
習形以忘形

下的不順的時候是怎麼想的?
如何才會不容易受到情緒起伏影響?
分析這樣的心理狀態是學習過程的基本要素

智力區分
實體型固定智力VS增長型動態智力
你屬於哪一種
爸媽對小孩的影響很大
成功跟失敗是與天生的能力做連結?
還是與學習過程做連結?
學習的王道書中強調爸媽應該引導小孩成為學習論者

當我們有遠大目標想達成,要突破舒適圈挑戰更強的對手求進步時,要如何平衡長期過程與短期目標以及不可避免的挫敗?


所有的錯誤都有技術和心理因素
如何訓練心理狀況?
受到外在環境影響時如何讓自己平靜而專注?
面對投機取巧的對手時,如何維持冷靜?
紀錄棋局時除了紀錄棋步,也記錄心理狀況情緒變化

高層次學習有個關鍵要素:在壓力下迅速復原的能力
追求目標的努力與你的人格特質必須和諧一致

太極拳
覺察力的練習

深度的重要性甚於廣度
拆解學習
王兵殘局
畫更小的圓

面對阻力--訓練將阻力轉化為優勢--刻意製造起伏漣漪鞭策自己向前

利用想像練習提升學習效率

真正的大師看得少,看進去的卻很多
分組歸納
刻畫的神經途徑
看得少更專注細節
感覺就像讓時間慢下來

心理戰略使對手迷失方向
精鍊的技巧+敏銳的觀察力
心理戰到處都是:業務銷售,體育競賽,商場談判

學會刻意維持緊張局勢,坦然面對節節升高的壓力
訓練自己時常進入千鈞一髮的狀態

如果專注思考前先放鬆片刻
思考過程的品質會不會比較好?

壓力與復原的概念
精準監測每套動作之間的時間間隔
間歇訓練
利用身體影響心理
失去注意力之後如何放鬆?
全神貫注--完全放鬆


啟動專注模式
比賽前的充電比臨時抱佛腳更重要
等待其實並非等待,他就是人生

建立啟動專注的儀式
慢慢縮減儀式但達到相同效果
最終只要想像練習 透過想像啟動儀式


把情緒化為優勢
置身美麗花園談非暴力輕而易舉
真正的挑戰在於面對敵意惡劣挑釁
仍能維持根本的觀點

作者與情緒互動的整個過程
從情緒封閉-->驅離情緒-->觀察情緒

最終利用情緒激勵自己

面對情緒第一步是承認問題在我身上
讓自己更柔軟
利用自己的情緒(儀式)進入專注模式
比方說麥可喬丹打球的垃圾話,利用情緒讓自己表現更好





2019年7月6日 星期六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筆記與讀書心得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讀書心得

這是一本協助尋找人生方向並獲得快樂的書
也是一本企業管理參考書

前幾年看影片
Clayton M. Christensen提問要用什麼衡量工具來衡量人生?
他認為上帝衡量的方式是你用你的天賦幫助了多少人
而不是用金錢與地位去衡量每個人的人生
我們最重要的是挑對衡量工具
而不是像經營公司一樣,只看短期利益









這本書相較於影片能夠講解得更詳細

最重要的人生三問

  1. 如何知道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快樂
  2. 如何知道我與配偶兒女朋友的關係可以成為快樂的泉源
  3. 如何知道我這一生會堅守原則以免除牢獄之災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

書中提到很多企業案例
比方說為何企業決策時會選擇短多長空的做法?
原因在於我們是用一年一年的KPI去評估經營團隊的績效
根據這樣的衡量方式
經營團隊自然只會追求短期效益...

如果把這樣的經營概念套用在人生
我們用錯誤的KPI來衡量自己的人生
最優先追求金錢權力而非家人的話
長期來看極有可能導致不快樂的結果

書中有提到幾項工具可以協助更幸福的人生
1.激發好的動機,根據赫茲伯格提出的雙因素理論,薪水屬於保健因素,保健因素僅是讓人不討厭工作而已,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動機因素,動機因素包含:挑戰性的工作,得到認可,責任跟個人成長,成就感,學到東西的感覺,成為團隊的要角
動機因素才會讓人熱愛工作

2.審慎策略加上無可避免的選擇
我們可以規劃人生策略,但總會遇到意外,意外發生時,需要具備調整策略的能力

3.評估公司能力的三種因素:資源,流程,企業的優先順序
強大的企業是強在企業流程以及企業的優先順序非常清楚,友好的企業文化
同樣的概念套用到教育小孩身上,我們給了孩子資源,但是我們是否能教導孩子如何有效率的應用資源,甚至找資源,了解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物?如何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判斷如何應用資源的過程,將家庭文化建立起來

4.百分百堅守原則要比百分之九十八來得容易
如果你不越界,個人道德界線的力量將非常強大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筆記與書摘


一般人以為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決定之前蒐集資料
資料越多越好
但這就像開車看後照鏡一樣
我們蒐集到的資料往往只關於過去
如果你想克服人生的挑戰
必須深入了解什麼樣的因會導致什麼樣的果



工作

對你的工作生涯而言,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
但問題在於你覺得最重要的不一定等於讓妳快樂

誘因理論:為什麼經理人在營運的時候不考量股東的最佳利益?
一個理論是否可靠
最好的檢驗方式是找出一些反常的例子

赫茲伯格提出的雙因素理論
1.保健因素
薪水是保健因素
改善薪水只是讓人不討厭工作而已

2.動機因素
動機因素包括
挑戰性的工作
得到認可
責任跟個人成長
成就感
學到東西的感覺
成為團隊的要角
動機因素才會讓人熱愛工作

重要的是過程而非抵達終點
如果你想幫助別人可以考慮從事管理工作
為了發掘真正的快樂
你必須持續不斷的找尋有意義的機會
讓你得以學到新的東西
肩負更多的責任

本田輕型機車案例
審慎策略VS無可預期的選擇
初期進入美國市場時想要銷售重型機車
但是看到輕型機車的機會時願意調整銷售策略
也因為調整策略而獲得成功

企業案例對比人生如何抉擇?
哪些是審慎策略?哪些又是無可預期的選擇時做了調整?

檢驗工具:那些假設必須證明為真?策略才能成立!

為了長遠所做的正確決定,短期看來卻不合理
一個策略是否成功,資源分配就是真正的考驗
當個人努力的方向與公司目標相反
有些人一心一意追求卓越,卻不知不覺把資源分配在短期可以看到成就的事情上
不管公司策略或人生策略,都是好幾百個決定塑造出來的
這些決定關乎你如何運用時間精力和金錢

總結
1.讓工作充滿熱情的因素
2.如透過審慎計畫及和面對無可預期的機會來尋找熱愛的工作
3.資源分配是否與你決定的策略相符


圓滿的人際關係

好資金VS壞資金
最後能成功的公司有93%最初策略行不通只好放棄,並非按照最初的策略才成功,而是最初的策略失敗之後,還有多餘的錢可以
改變,要用最少的資金很快找到一個可行的策略
不至於花了很多錢才知道走錯了路
這種情況下投入的資金就是好資金
如果投入資金之後
急於看到成長而非獲利,則是壞資金

好壞資金套用到人生-->投資在工作而非人際關係


人生投資可否有先後順序?
來上一堂破壞課這本書中提到
父母平均每小時跟小孩說1500字  
但是也有少到只有600字的父母和多到2100字的父母
而研究結果是前30個月聽到的話語越多 
日後在字彙和閱讀能力的表現也越好


IKEA 以顧客為出發點
幫他們完成生活上必須完成的工作

為什麼要買奶昔?
早上是因為開車要找東西陪伴
下午是爸媽獎賞小孩
都是買奶昔
但是希望解決的問題不同

外包的悲劇
戴爾將製造硬體外包給華碩
外包的越多,喪失越多競爭力
最終反而培養了一個競爭對手
必須了解你的能力
那些能力是未來命運所繫?

一家公司的能力取決於三個因素:資源,流程,企業的優先順序
對比你的孩子能做什麼?
給了孩子最多的資源卻剝奪了孩子的能力
孩子是否能從這些學習的經驗學到重要的深層的流程能力
如團隊合作?創業精神?也知道事前準備的好處?
對孩子而言資源和流程完全不同

給孩子再多的資源都無法給孩子自信
自信來自克服困難的事情

展翅高飛:培養下一代領導者
即使他們資質普通
由於不斷的從經驗學習如何克服挫敗或巨大的壓力--能力就是這樣鍛鍊出來的


如何培養孩子心中設定優先順序的能力?
公司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文化是為了共同目標一起工作的方式
公司員工總是照著做而且做得很好
因此不會想到用其他方式來做
如果公司文化已經形成
員工就會自動做好必須做的事

文化不是管理階級花時間和員工溝通講述就可以形成
文化必須建立在員工做的一連串決定之上
文化是建立在組織的流程與優先順序之上

家庭文化的建立
家同成員不斷地一起工作
不但能了解這各家的優先順序
知道對這各家而言什麼事最重要的
最後大家也知道如何解決問題



遠離監獄


全面思考與邊際思考

邊際思考陷阱
百視達VS Netflix
百視達逞罰租約過期的客戶,讓客戶降低租片的動機
相反的Netflix 只要付月費就能看片 客戶越忙越沒辦法看 還幫Netflix 省運費
百視達無法運用此商業模式因為會與自己的營業項目衝突
但卻因為這樣給了Netflix 機會

邊際成本和總成本的認知
製造某新產品的總成本
或利用既有人員和設備,只牽扯到邊際成本和收益
幾乎所有主管都會不由得傾向邊際思考
但競爭之下大公司會採取原有的營業模式
一旦失去競爭力就全盤皆輸
如果你需要一部新的機器又不願意購買
最後你會發現你雖然沒買
還是必須付出代價

一個又一個的下不為例
這就是邊際思考的危險
因為情況特殊
你認為就這麼一次破例 往後還是會堅守原則
但是就這麼一次 已經無法回頭

百分百堅守原則要比百分之九十八來得容易
如果你不越界
個人道德界線的力量將非常強大

你只看到投資必須投入的資金
看不到不投資所要付出的代價

目的三部曲
1.畫像
2.投入
3.量尺

找到人生正確的量尺
可以幫助多少人
讓他們變成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