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1日 星期三

2022閱讀書單及我最喜歡的10本書

2022年讀了83本書加上寫了28篇學習心得
只看數字是跟2021年差不多
算是達成去年設定的目標
但除了數字
在內容上我覺得有滿大的差異
今年有把一些前幾年覺得不錯的書再讀一次
這些書大部分我就不再列入統計
另外今年有滿大比重的學習心得都是從日常生活中來的
社團跟小孩的互動算是大宗
讀書心得當然也有一些
但比重有調整
對我個人來說記錄下如何應用書上或上課時學到的方法
會比單純寫讀書心得來的有幫助


2022除了重讀一些書之外
因為有一些特別的需求
也找了相關的書來幫忙自己解決問題
親子互動類的書......
為了身體及飲食健康
練了瑜珈找了很多瑜珈類的書來看
也找了一些料理科學的書來參考並試著煮飯
打球的因素看了很多運動心理學的書
然後看了一些名人傳記看看這些優秀的人如何努力
有點像是前幾年準備跑初馬時大量閱讀跑步類的書一樣
想要解決什麼問題就找該領域的專家
專家們會告訴我們如何設定目標且按部就班達成
這些方法跟技術理論上都是可以被複製的

從網路上當然可以找到大量快速的資料
但是看書畢竟是出版社幫忙篩選過作者跟內容
資訊的品質比較高
且可以慢慢看深入的看
看網頁資料或影片可能是受到平常使用習慣的影響
就是會想要快速划過去......


此外
除了在部落格的讀書心得分享
也實際辦了幾次讀書會
對我來說感覺是很不錯的
我們去年使用的方式是挑自己想分享的書
好處是聽到一些我根本不會去看的書
也算是拓展視野的一種方式
我挑書的時候通常是挑自己有興趣的
或是有困難想看看別人怎樣解決
心裡知道要看看不一樣的東西但還是會慣性思考......
有讀書會的話就會有機會接觸的完全不一樣的挑書邏輯
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書跟不同的觀點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2023年的年度目標
不只要繼續閱讀跟寫心得之外
讀書會還是會續辦
除了挑自己喜歡的書
也會試著針對某主題或某本書分享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可以看到大家對同一本書有不同解讀
看到的重點跟實際的應用可能都不一樣
應該也是另外一種不同的樂趣

想想從2018養成固定讀書跟固定寫心得的習慣
到2022為止也看了快500本書跟寫了快200篇心得
每天看起來要做的事情其實不多
但累積下來也是滿嚇人的數字
回顧2022我自己最大的改變是每天記錄三件重要的事
單單這個習慣就讓我自己的效率提升很多
原子習慣這本書大賣還是有一些道理的
最近讀到比爾蓋茲的一句話剛好跟這些事情很有關聯:
我們總是高估未來兩年會發生的改變
低估了未來十年將發生的改變!
看完這句真的要告訴自己堅持下去

2022我最喜歡的10本書

習慣力:打破意志力的迷思,不知不覺改變人生的超凡力量


2022閱讀書單

教育與學習成長類

最強習慣養成:3個月╳71個新觀點,打造更好的自己
高產出的本事
下班後1小時的極速學習攻略
最高生產力工作法
打造理想人生的習慣大全 : 65個習慣開關,讓你輕鬆戒掉習慣.無痛養成好習慣
工作與生活的技術
無意識的力量 : 日本NO.1高效心智訓練,從潛意識.動機到行動,仿效一流菁英的14種致勝思維,實踐目標最有效的實用心理學
學得更好
超強便利貼筆記術
人生最重要的整理離世清單


職場企業經營與行銷類

不上班賺更多
有錢人與你的差距不只是錢
為什麼菁英都是清單控
打造成功有型的一流男人味
ZARA沒有名片的總裁
懂事總經理的30個思考
像冠軍一樣思考
40歲一定要養成的關鍵習慣
身體喜歡這樣工作
K-POP音樂產業大解密!
文案力:如果沒有文案,這世界會有多無聊?


社會知識類

真相製造
氣味的奇幻力量 : 撩撥情緒慾望,左右行為反應的神祕第五感官
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
ICU重症醫療現場:熱血暖醫陳志金 勇敢而發真心話
故事經濟學
習慣力:打破意志力的迷思,不知不覺改變人生的超凡力量
共讀的力量
常識統計學
慢慢致富



哲學與心理邏輯思考類

達賴喇嘛談心經
影響孩子一生的慢思妙答
為什麼我們這樣想那樣做
哲學人生問答
大家都這麼說,所以就得這麼做嗎?


設計美術類

日本美術鑑賞術
型男穿搭聖經


寫作溝通與談判類

小說課之王:折磨讀者的秘密
簡報藝術2.0 : 創意簡報的設計與展現
說話的內功 : 汲取世界48哲人的智慧, 八階段深度磨練言語的力量 
敲開人心的社交心理學 :看懂臉色說對話
你該信任誰
一流二流三流說話術
給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術
我不是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


料理類

肉料理的美味科學
廚房裡最重要的小事百科
鹽油酸熱融會貫通廚藝四大元素建立屬於你的料理之道
韓系Home Cafe :跟著韓國IG網紅在家做職人級咖啡, 視覺系絕美飲品美拍必勝
料理科學
把化學吃下肚
我的第一本醬料地圖
義式咖啡的萃取科學
媽媽便當店:超人氣料理140+自由配!今天減醣菜、明天造型餐、野餐也OK,網路詢問度最高的美味便當食譜


運動及瑜珈類

瑜伽科學解析:從解剖學與生理學的角度深入學習
神奇的瑜珈健康法
瑜珈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忘憂之道慢瑜珈
運動功能修復全書 
醫學療癒瑜伽
懶人瑜珈
籃球完全稱霸
拉背調整小姿勢,拯救痠麻痛


親子類

議題教育超有感: 用繪本打造孩子的核心素養
害羞沒關係!孩子自信說話學習書 
鋼琴老師沒告訴你的24件事


傳記類

天才的人間力-鈴木一郎
史蒂芬‧柯瑞:無所不能的NBA神射手
周思齊的九局下半
百轉千變的足球王者梅西


2023年1月4日 星期三

2022回顧

2022年疫情慢慢進入尾聲
很多受到限制的事情也都漸漸回到常軌
對我而言這一整年最大的收穫大概就這三件事
  • 生活習慣
  • 身體健康
  • 人際互動

生活習慣

今年建立了一個新的生活習慣
每天晚上簡單紀錄一下今天做了什麼
一開始對這個習慣的要求只有兩點
  • 每天寫
  • 紀錄三件事
這三件事要是對自己有意義的或開心的事
家族聚餐,陪小孩,運動,閱讀書寫都可
總之範圍可以說相當廣
但是每件事至少要花30分鐘左右才行
說真的一開始也會覺得三件事很簡單
可是當有意識的去注意之後
要每天花30分鐘做三件對自己有意義的事
好像也沒那麼容易

但堅持幾個月之後
似乎也習慣了每天要先找時間做有意義的三件事
除了原本就花很多時間閱讀,備課教課,寫讀書心得之外
跟小孩的互動時間也增加了
聽小孩聊當天在學校發生有趣的事
說故事給小孩聽陪小孩下棋
甚至自己也安排了更多時間去做壺鈴訓練跟做瑜珈

到年底發現三件事可以變成四件事五件事
生活的品質似乎也提升了
最近也開始訓練小孩晚上一起做紀錄
一開始小孩說只會寫一件事
但一段時間之後開始可以寫兩件三件
雖然他認為有意義的事跟我想像的很不一樣
但我還是認為這算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身體健康

從十幾歲開始就幾乎每週打籃球
中間有幾年還穿插著每週打羽球
2019練跑一年之後挑戰初馬破四成功
我算是一直維持著運動習慣
體能跟身體狀況都維持得不錯
但2021年9月時發現偶爾會腳麻
看了醫生之後才發現脊椎跟背部有些問題
簡單講就是姿勢不正確造成身體很緊繃
可能因此壓迫到神經才會腳麻

再更進一步查了一些資料
才發現原來這是很常見的問題啊⋯⋯
還好發現的還算早症狀也不嚴重
加上老婆在復健科
我要去復健挺方便的
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一段時間之後恢復的蠻多的
但這種問題基本上就是因為姿勢不正確造成
復健只是治標不治本
為了調整姿勢就去練習瑜伽

一轉眼也一年了
仔細想想這種運動真的很神奇
某些動作明明很小
但是做起來就是很累
有時候老師叫我們維持某個動作
慢慢吸氣,慢慢吐氣
對不起,就沒辦法啊
真的很喘只能大口呼吸

有時候老師說腳伸直手伸直
我就伸不直啊……好奇怪
但是旁邊的大姐們倒是大部分都可以⋯⋯
本來我以為自己的柔軟度還算不錯
現在倒是有比較正確的認知了
於此同時也讓我想起跑馬拉松的那一年
我初馬破四跑超快(自以為)
但其實前面一堆大哥跑的比我還快⋯⋯

對我來說
倒也不是說一定要跟其他人比柔軟度比速度
而是在一次次接觸過去不懂之事時
再次了解到世界之大
有太多東西可以玩,可以學了
看到強者未必要比輸贏
而是想想原來還可以做到這樣啊
自己可以試著努力去達成一樣的境界很好
懂得欣賞別人是付出多少努力才得到那些成果
也很好

在這個復健過程中
除了瑜珈以外
還有每週去做一次壺鈴訓練
訓練身體正確的發力
當然透過訓練體能有慢慢變好
但我覺得最有成就感的是從年初無法拉單槓
到年底可以拉4-5下
這也是習慣跟持續訓練累積的成果

而這一段期間除了運動
搭配適度的飲食控制
我大概用2年的時間慢慢地瘦7-8公斤
重點是體脂降了6-7%左右
換算一下發現減掉的肥油
差不多可以裝滿3罐2000CC的汽水瓶......

其實一直以來體重也都還算標準
但是有小孩之後多了一個人生目標
希望小孩長大之後可以跟他們一起打籃球
體重輕一點會比較容易達成這個目標
所以就把大約10年前研究過的減重資料再看過
然後也多看了好幾本書......

10年來科技進步很快
有很多新的資訊出來
自己對於資料的理解跟執行力也有一些進步
這次在2年減重的過程中
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痛苦的經驗可以分享
只要吃XXX就可以輕鬆減重了(誤)
寫到這邊突然覺得這文章好像某些行銷的套路XD
我沒有產品要賣啦......
就是分享一些心得而已

找了這麼多資料看了這麼多書加上自己親身經驗
我認為如果想要控制體脂(重點是體脂不是體重!)
至少要知道幾件事
  • 人體運作是為了活下去,不是為了減脂
  • 要有強烈的動機
  • 是一輩子的生活習慣

人體運作是為了活下去,不是為了減重

影響體重的原因非常多
基因,飲食,睡眠,運動,心情......
最基本的原則是吃進的能量小於消耗的能量就會瘦
但是人體本來就會傾向合成脂肪
儲存脂肪利於人類活下去
所以在這個前提下並不是吃越少越好
吃太少人體就會想辦法降低消耗的能量
並且想辦法儲存能量
一進入這種模式反而不利於減肥.....
這種儲存能量的機制無法控制,但要試著去理解
才不會過度控制飲食反而造成反效果
除此之外飲食睡眠運動是可以試著去努力一些事

要有強烈的動機

我減下來是因為想跟小孩打球
另一方面減下來比較健康
打球時活動度也比較好
當然每個人動機都不一樣
但是動機是一切行動的根本
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才會開始並持續

是一輩子的生活習慣

有一次跟老婆說量體重時量到體脂15.8%
老婆的第一句話是你瘋了
如果有答非所問排行榜
這不知道能得第幾名......
隔天一早起來量到體脂又回到17多
其實體重上上下下都很正常
重點在於趨勢
控制體重需要建立一個自己可以長期實行的生活習慣

我每天量體重已經5年
紀錄吃的東西約2年
一開始是記錄自己吃什麼以及大概吃了多少卡路里
然後慢慢從早餐開始調整麵包改成燕麥
一段時間體重稍微下降且習慣這種飲食之後
又再慢慢把早餐的鮮奶改成乳清
又過了幾個月之後再把午餐調整一點
用這樣的速度平均大概三個月才降一公斤
但是過程中沒有什麼痛苦的記憶
蛋白質類的食物有多吃一點
碳水類的盡量少吃一點
基本上也不太忌口(因為其實已經習慣新的飲食)
只要每天的攝取總量合理
想吃餅乾想吃蛋糕就吃
偶而超標也不要管他
畢竟這是長跑不是短跑
慢慢的兩年下來也累積了7-8公斤

要短期做一個激進的方式減重逼一下
可能很多人都可以做到
但是就像我自己寫的第一點
人體的運作是為了活下去不是為了減脂
不管是身體上或心理上都會受不了
很痛苦的事情勢必沒辦法持續

這幾年因為新接觸的長跑瑜珈壺鈴
甚至是體重控制等等各種不同項目
透過書上看到的知識還有跟老師學
實際操作並調整
其實不管學什麼概念上都很類似
要有強烈動機能夠開始跟持續
要有目標找對方法
習慣這種思考模式之後
學新東西會比較容易上手
對我來說也可以用這些方式去教養小孩
也算是一舉多得吧


人際互動

今年讀到一本談論人脈人緣的書
作者說他其實是內向的人
但為了想要影響人幫助人
他讓自己變得比較積極主動去跟其他人互動
對我來說滿有啟發性的
也是我可以努力的方向

因為有時候跟老婆聊天時
老婆會說你的天賦就是叫別人做事
是一個機車難相處的人
當然對於這些我都不否認......
但似乎隨著年紀的增加
以及接觸辯論慢慢把換位思考內化
講話也沒有年輕時那麼直接
可能有比以前好相處一點?

在這個基礎上
也為了增加閱讀的樂趣
以及多聽聽不同面向的想法
2022辦了幾次的讀書會
雖然次數比我想像中的少
但是對我來說收穫比想像中的大
或許2023年可以再調整一些小細節之後再繼續進行

除此之外
這一年有很多朋友找我討論事情
各種主題都有
是否要轉職
如何面試
如何處理管委會的一些問題
跟鄰居的糾紛
甚至談戀愛的議題都有
連在台北市健言社找我討論社務
以及一些社團講師講課後找我討論課程的次數
也都增加了
對於這些討論未必真的能幫上忙
就是提供一些不同角度的想法
真正決策還是要靠自己

但對我來說
今年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感想是
有時候未必要主動去分享什麼
當人家有需要時想到你
有強烈動機要改變
這時候溝通的效果會更好
講話的時機很多時候比內容還重要......
這也是未來我在跟其他人溝通時可以特別注意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