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 星期五

為什麼贏家不思考讀書心得

為什麼選這本書?

自己本身很熱愛運動也喜歡看球賽
常常聽到球評介紹一些頂尖運動員時會提到
金字塔頂端的運動員的身體素質都差不多
決定勝負的往往是心理素質
那麼到底什麼是心理素質?
金牌選手跟其他人有何差異?
這是我很好奇的部分

為什麼贏家不思考


書中談了什麼?

為什麼贏家不思考是一本討論運動心理學的書
作者Clyde Brolin本身是記者
訪問了過百位金牌運動員後寫下這本書
探討最頂尖運動員在競技運動中
除了看得到表現於外的運動競技狀態
看不到的心理是處於什麼狀態?
比起中文書名
我認為英文書名更能清楚解釋這本書的內容
In The Zone
How Champions Think And Win Big
全書其實都在談如何強化自己的競技心態
當中最重要的方法應該就是意象訓練
透過大腦想像各種比賽時可能發生的情況
想像比賽中的景象,聲音,對手及自己的行動
越細節越好
那麼在真正的比賽中就有機會進入化境
化境的定義是競賽當下什麼都不思考
但是表現卻能超乎預期的好
是從有意識的控制身體進入到無意識的控制
很多運動員在這種情況下都會說自己in the zone

書中介紹了好幾種心理特質
勇氣信心態度毅力熱情團隊合作
但不管是哪個特質
其實全書的重點就是怎樣透過有意識的心理鍛鍊
讓自己有機會進入到無意識的zone
重點在中間的鍛鍊過程(原因)
而不是不思考(結果)⋯⋯

讀完這本書會知道如何強化心理素質
以及做一些重要事情之前可以意象訓練
這些能力可以廣泛運用在運動演講或其他活動
確實是蠻有用的
但這本書讓我覺得最好奇的點
是為什麼書名要翻譯成贏家不思考
明明書中的重點是要有很多的事情準備
要強化心態大量實際體能技術訓練
要有意象訓練
透過大量的思考之後才有機會進入不思考的化境


那為什麼要這麼翻譯?
是否有特別想要針對的特殊受眾?
或是有什麼特別的行銷目的吧?
故意說贏家不思考
但其實贏家是要瘋狂意象訓練⋯⋯
因為如果書名是贏家要大量意象訓練
讀者看到這書名一懶惰就不想買書了?
畢竟能不思考就變成贏家的書
聽起來好像比較有吸引力


這因為書名引發的好奇心倒是讓我聯想到另外一件事
最近幾期台北市健言社的社長盃比賽題目
都是即席演講相關
也因此連續幾期都安排即席演講的課程
有一堂課的老師是多次即席演講比賽冠軍
他說他為了拿冠軍準備了幾百題的題目
那這種情況下的即席冠軍(結果)
是因為即席?還是因為大量準備?(原因)

又有一堂即席演講的課
是通哥來上如何有邏輯的即席反應
課堂上問了大家是否支持死刑跟18歲投票權
大家發表意見之後
通哥問了一個問題
大家不管支持或反對
是否找過相關資料來佐證加強自己論點的說服力
有說服力是因為有資料有經驗有準備?
還是因為他即席反應很好?
正確的原因是什麼?

昨晚銘哥的課程即席演講快狠準
談到即席演講時要有專業ppt
point(觀點)power(能量)talk(演說技巧)
這三個關鍵字裡面
觀點要如何而來?能量是如何累積?
演說技巧如何進步?
演講的內容要傳遞價值
要對聽眾有啟發,呼籲行動
演講的架構可以使用prep 的順序
先Piont(觀點)reason(理由) example(案例)
Point(再次強調觀點)
或是What,why,so what
這些關鍵字都可以幫助快速架構即席演講

三堂即席演講的課程聽完
三位老師都提供了快速上手的思考架構
對於即席演講都很有幫助
但骨架有了血肉從何而來?
其實三位老師在課堂或明示或暗示
也都有提到還是要靠不斷學習以及經驗累積
才有辦法把即席講得好

對我來說每次的上台都是
事前準備+經驗累積+臨場表現=最終成果
所謂的即席演講就是準備時間壓縮到最短
但是過去累積的經驗跟知識不會歸零
因為有累積才有銘哥說的ppt,point(觀點)power(能量)talk(演說技巧)
有特殊觀點,有能量有說服力
但一直沒有聲音語調手勢(努力學習中)
所謂的即席演講真的是[即席]演講嗎?
就像這本贏家不思考但其實要你大量思考⋯⋯
真的要好好想一下

未來如何應用書中的概念

所以總的來說這本為什麼贏家不思考對我的幫助
可歸納為兩點:
第一點在重要的會議,演講,競賽之前
都可以透過意象訓練增加自己的能力
第二點不管是書名甚至是課程名稱
跟實際的內容不相符時
可以試著想想為什麼有決定名稱權力的關鍵人物要這麼做
理由是什麼
我覺得這樣假設性提問雖然不會有答案
但是對於換位思考很有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