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的兩難讀書心得
這本書一開場就介紹費茲傑羅寫過的一段話:
一個人是否具備頂尖智能
就看他是否能同時持有兩種對立想法而仍正常行事
很多書都轉錄過費茲傑羅的這段文字
尤其是企業經營或是個人成長類的書都很喜歡套用這段話
確實是!
如果能用對立的想法思考
自然具備了換位思考與同理心的能力
不管是個人或企業都非常需要這種能力
這種能力更能衍伸成創新的能力!
有這樣能力的人能夠同時思考,衡量兩個互相對立的觀點
不會陷入不是A就B,只能二選一的困境
不慌亂也不妥協於任何一個選項
反而能創造出全新方法兼具兩個選項的優勢
這種思考過程就是作者在書中定義的整合思維能力
而這樣的思考模式對我來說
就是辯論的思維模式
最重要的是
作者認為這種整合思維是可以透過訓練學會的(辯論也是!)
這本書就是分享如何學會整合思維
作者認為要達成整合思維要有四個步驟
- 考量重點:把問題的更多面向納入考量重點
- 因果關係:考慮多方向與非線性的因果關係
- 決策架構:解決個別問題時,仍掌握整體
- 解決方案:在衝突對立中找出創新解決方案
相較於整合思維
一般常見的思維方式也會考量這四種面向
但是沒辦法像整合思維這麼全面
作者認為一般的思考模式如下:
- 考量重點:只把特殊因素放入考量重點
- 因果關係:簡化因果關係
- 決策架構:依序分別獨立的處理問題的各部分
- 解決方案:輕易接受不完美的取捨方案
其實換個角度想
這兩種方式也有點像是追求完美方案或是使用80/20法則決策!
使用80/20法則思考時
追求的是效率,我們會先篩選一些影響較大的變因優先處理
希望最小的輸入達到最大的產出
但作者認為這種方法把犧牲合理化,並稱之為80/20法則
他認為簡化並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而僅僅是一種因應機制
簡化雖然可以讓人舒服一點
卻對整合思維的過程有害
為了追求完美,我們考量的重點越多,問題會變得愈混亂
但追求完美的整合思維者並不介意
事實上整合思維者喜歡複雜
因為這樣就可以確保沒有誤刪任何關鍵資訊
能以整體考量問題
我個人對於這一段敘述有一些不一樣的想法
80/20法則是一種因應機制
整合思維也是一種因應機制
這兩種思維模式都很好
永遠使用80/20法則無法創造卓越
永遠追求卓越的整合思維也有可能太過耗時太慢下決策
重點是在什麼樣的情境下挑選不同的使用模式
針對不同的目標使用不同的工具
決策的兩難書中有一個案例很適合作為參考
有某專案希望能透過提案改善搭乘火車的體驗
一開始的提案是希望改善車廂(簡化因果關係)
但是經過討論以及利用整合思維的模式
可以試著用更多角度拆解到底什麼東西影響了搭乘火車的體驗
結果發現影響火車體驗至少與以下幾個項目有關(考慮多方向與非線性的因果關係)
至少包含了
事前旅程計畫,啟程,進入車站,買票,候車,上車
座車,抵達,後續的旅程
把這麼多變因全盤列入考量,確實能夠提高成效
但也有可能需要增加更多的成本以及更多的時間才能達成目標
不過總的來說能通盤考量並且知道什麼情況使用哪種思維模式,或許是最能達成目標的方法
決策的兩難書中知識系統的三大元素
- 觀點:你是誰,你追求什麼
- 工具:透過何種工具了解所處的世界
- 經驗:將技能內化為本能
觀點:你是誰,你追求什麼
我們每個人都是處在過濾的世界
因為我們活在一個極度複雜且意義紛雜的世界
到處都有因果矛盾之處
唯有透過簡化帶來的假性輕鬆
否則很有可能精神錯亂......
我們會過濾外界的資訊
部分原因在於要保護頭腦,大腦無法一次解讀太多資訊
加上人類偏好簡化及專業化
就算是每個人得到的資訊都相同
但是因為每個人的觀點與價值觀皆不相同
也會產生不同的解讀
書中這一整段的說明
就跟辯論課程會先學釐清事實與觀點的差異一樣!
因此在分析判斷的第一步
就是要釐清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觀點?
同樣一件事實根據不同的解讀就會產生不同觀點
明辨現實與想像,對立就能變成機會
不需要選邊站
很有可能兩個模型都是錯的
正確的作法是:
你可以做什麼整合多方觀點,提升心智模型的品質
觀點決定視野
工具:透過何種工具了解所處的世界
我用那些工具與模型來組織資訊,理解世界?
整合思維有三項強大工具
- 生成性推理:問可能是什麼?而不是"是什麼"?
- 因果模型建構
- 肯定式詢問
問"可能"是什麼的提問方式其實無形當中就創造了一種可能性
各種因素都有可能導致某種結果
用一種開放性的心態面對問題
而因果模型建構對我而言很類似辯論的論點推論過程
並把一因多果與一果多因考慮進去
世界上的事情極少是一個原因對應一個結果
必須考慮多方向與非線性的因果關係
經驗
強化專業度
培養創造力
經驗可以訓練我們的敏銳度跟技術
整合思維者的觀點
- 既有模型不等於現實
- 從對立模型中找到施力點
- 一定有更好的模型
- 我有能力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 我不怕複雜的情境
- 我給自己足夠的時間解決問題
整合思維者對世界的觀點
- 現存的各種模型不代表事實,只是我們對世界的詮釋
- 互相對立的模型並不可怕,矛盾反而是能讓我們善加利用的著力點
- 現行的模型並不完美,一定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只是還沒出現
決策的兩難讀後心得與結論
有一段時間整個企業界非常偏重於執行力
討論執行力的相關書籍都賣的很好
但作者個人喜歡追朔執行之前的思考
也因此作者蒐集了很多成功企業家整合思維成功的案例
作者認為要從結果倒推回行動很困難
從行動倒推回產生行動的思考就更困難了
很少有人反省自己思維方式的經驗
正因為作者有這樣的想法
並且試著去了解這些人如何整合思維
也才有了這本書
那麼我們應該著重在執行還是思考?
其實按照同樣的邏輯
並不應該是二選一
依照決策的兩難這本書的整合思維
我們應該全都要!
這本書雖然沒寫到辯論
但其實全書的架構跟內容都跟辯論相同
辯論的需根解損,換位思考,各種基本架構相關的內容
都可以在這本商業書籍看到類似的關鍵字
本質上是在談相同的內容,只是用字遣詞不同
從這個角度出發
或許這是一本非常棒的辯論推廣書
最後紀錄書中很棒的一句話:
我們不可能開始學習我們自認已經知道的事
謙虛可以激勵我們持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