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4日 星期二

懶人圖解簡報術-讀書心得與筆記

我為什麼要讀懶人圖解簡報術這本書

首先是對於作者林長揚老師的好奇心
之前看過作者的網站
然後也知道作者有在教簡報
網站跟簡報都很有質感
自然會想知道是用怎樣的思維模式做出這些效果

再來就是懶人包流行好久了
最早是用文字將事件或想傳達的理念整理成幾項重點
方便受眾理解閱讀
接著隨著時代的演進
為了要能有效率地在FB或IG傳達訊息
有懶人圖也是很合理的
畢竟圖片還是比文字更吸睛
那麼圖片跟文字的懶人包有何差異?
我會希望能從書中讀到一些相關訊息
以這個目標為出發點的話
對我而言書中提到的剖析觀眾三步驟
  • 設定群眾
  • 走入人心
  • 預測問題
或是在設定閱讀主題的必備元素
  • 核心理念
  • 各大重點
  • 如何應用
這些核心思考的方法
不管是懶人包或懶人圖其實都是一樣的
而以如何應用引申出來的SCAN法則架構
  • Situation(現況)
  • Consequence(後果)
  • Aims(目標)
  • Need(解法)
則是更清楚的解釋了要如何引導受眾
激發受眾的動機
並且給予行動方案
所以與其說是製作懶人包或懶人圖
不如說是學習影響他人改變他人行為的一種思考模式

以上是懶人包跟懶人圖相同的部分
至於差異當然主要是文字跟圖片的不同
書中有提到圖片三大排版技巧
  • 對齊:插入直線對齊
  • 留白:上下左右都要留,資訊不要超過80%
  • 色彩:工作的顏色,喜愛的顏色,個性的顏色
其他還有提到一些細節
比方說
卡通人物不用刻畫得太細
會讓角色有親切感跟熟悉感
也可以扁平化圖像
或是先找出關鍵字等等
都是很具體讓讀者讀完之後可以試著實際操作看看
影音,圖片,文字雖然都是溝通的方式
但我們在接受的效率上還是有一些不同
我覺得這是當我們想一次跟很多人溝通時必須要特別注意的


讀完懶人圖解簡報術之後我可以如何應用

我記得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為了避免思考我們願意做任何事
所以如果有懶人包
幫忙把所有的資訊都整理過
甚至連結論都有的話
真的是太方便了
都不用思考......

但換個角度想
懶人包篩選的過程中會不會有一些重要資訊被遺漏
不管是因為不小心甚至是刻意的
有沒有可能因此造成不一樣的結論
畢竟我們都是靠資訊在下判斷的
如果得到錯誤的訊息
自然會有錯誤的結果

並不是說懶人包不好
懶人包可以降低理解門檻
讓我們可以快速了解一件事的大約輪廓
但是在運用懶人包的過程當中
也必須要把資訊是被篩選過的這件事考慮進去
因為被篩選過的資料有可能是有用的
也有可能是被故意忽略想影響我們下判斷的
帶風向的懶人包並不少見

但只要能理解這件事情
懶人包或懶人圖解還是很好的一種溝通工具
舉例來說
就像作者林長揚教練在書中提到的
懶人包可以做為演講授課的輔助教材
  • 課前懶人圖解
  • 課後重點整理
  • 課程中串成影片撥放
我想只要是有教課或演講經驗的人
應該都很能理解為什麼可以這樣使用
這種使用懶人圖解的方式很符合大腦記憶模式
很適合做為上課簡報使用
也可以解決這時代注意力稀缺造成的問題

最後我很喜歡作者在書中提到魯迅的一段話
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
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
浪費自己的時間就等於慢性自殺

懶人包可以幫助別人節省時間提升效率
但是不管是創作者或讀者都要很小心

對於創作者來說
要如何在過程中不帶成見的蒐集正確資訊
避免傳達錯誤訊息
很重要

對於讀者來說
資料只要經過篩選就會開始失真
再往上一個層次思考
不管是google,FB,IG都會透過演算法
送給我們喜歡的資訊
這會限縮了我們更全面思考的能力
所以更顯現出異見的力量這類書籍的價值
必須要有反面的意見來激發我們更深入的思考
然後提高決策的品質

另一方面
不是自己整理的資訊理解肯定不夠深刻
因此在看完懶人包之後
還是得試著自己在更深入理解這個主題
試著找一些資料再次驗證
甚至是反對立場的資料反思
最終整理出自己的見解
我覺得用這樣的心態去使用懶人包才會對自己真的產生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