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讀書心得與筆記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讀書心得

作者顏擇雅一開頭就說她寫這本書的初衷很單純
就是受不了大家在唱衰台灣!
這本書的書名就已經把台灣目前的狀況說得很清楚
最低的水果意味著只要願意付出勞力即可摘取果實
而最低的果實採完之後怎麼辦?
必須要有梯子,竹竿,爬樹各種不同技巧
才有辦法摘取更高處的果實
現況並不是年輕人不努力
而是站在地上就能摘到水果的時機已過

以現實面來說
過去幾十年的經濟起飛有其歷史因素及時空背景
從勞力密集作為世界工廠之一的高經濟成長率
到各種勞力密集產業外移
再到慢慢要進入創新創意的另外一個世代
工作需要具備的能力早已不同
這一代的年輕人需要具備更多的能力
但是卻未必能夠像上一代一樣容易採到果實
不應該只是輕易的推論出年輕人就是比較差
應該要去了解整個時空背景

書中有個談大學學歷貶值的例子很好
作者說
光講多少大學生沒資格念大學有個邏輯盲點
高教膨脹怎可能只膨脹到學生人數
卻沒膨脹到辦學者與教授人數呢?
為何大家只質疑大學生念大學的資格
卻不去質疑辦學者的資格
只怪大學生不用功
卻不質疑教學品質?
在我看來要不要質疑學生或老師都可以再討論
重點在於用更全面的觀點去思考一件事的利弊得失前因後果
而不是輕易的做出結論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筆記

改革一定會侵犯某些人的利益
某些取捨的重點則不是利益分配,而是價值

小確幸必須與自律互為表裡

經濟發展到某一程度
狼性就沒用了
在矽谷西雅圖積極進取根本不夠
你還必須要有創意和獨特洞見
因此矽谷西雅圖講的是熱情與企業使命
不是狼性

只要知識夠視野廣
就算最單調重複的工作
也能學到終身受用的技能

名校商學院面試題目
你遇過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人生目標?
你可為我們課堂帶來什麼樣的貢獻?

創業腦
隨時檢查傘包
學會謙虛:別誤把公司光環當自己光環
擴大視野

沒被科技取代的教師
能力必須與科技互補
熟悉各種線上教材的適性面向
對學習模式又敏感
知道應該幫誰安排哪一種教材
做那些補強
又是激勵高手
那你就會是一流的學習教練

彼得提爾喜歡讀
古人寫的有關未來的書
研究過往第一流腦袋如何預測錯誤
來精進自己的預測能力
他讀這種書想知道的不是預言內容
而是當年作者為何預言錯誤
大眾又為何錯信
後來是那些因素把預言變笑話
這些因素到底是真的不可預見
還是人們短視而沒預見?

重視提問與探討的歷史教育
學生是應該問很多問題的
包括老師沒辦法回答的問題

國際觀
觀是觀點,視角,而非單純的知識

我們有好東西自己卻不知道
我們有壞東西自己也不知道
我們只看到別人好自己壞,卻沒想過這種壞是一種必經過程
我們有一樣好東西很好沒錯 
問題是這東西不只我們有,別人也有,因此沒什麼好沾沾自喜



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讀書心得與筆記

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讀書心得

這兩年大量閱讀的過程中,讀到很多好書
但是也踩到很多地雷
為了增加閱讀效率挑了這本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
參考山口周這位高手是怎樣讀書的

先說明了這個時代為何需要自學的四個理由
  1. 知識的呆帳化:學校學到的知識急速落伍
  2. 產業蒸發的時代:創新的速度太快,舊產業蒸發
  3. 人生的三季稻:人的壽命變長但企業的壽命縮短
  4. 跨界人才:必須要有橫跨結合兩個領域的知識
簡單說知識爆炸的時代也是知識貶值的時代
必須要有運用跨領域知識的能力

接著再談有效自學的四個模組

  1. 戰略:想在哪個主題上提高知識戰鬥力,思考這個方向就是戰略
  2. 輸入:基於戰略從書本上或其他資訊得到資訊
  3. 抽象化構造化:將輸入的知識抽象化或予其他事物結合產生屬於自己的獨特啟發洞察發現
  4. 儲存:將抽象化構造化的啟發成套整理好保存,配合需要可以隨時取出
讀書必須要有戰略,輸入之後必須要抽象化構造化,與自己大腦原有的資訊整合,內化成自己的智慧,啟發自己獨特的觀點



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

其他閱讀技巧:
要輸入什麼很重要
不輸入什麼也很重要
思考戰略說到底就是思考一年內能夠閱讀的五十本書
分配到什麼領域或主題學習
如果想要學到一定程度的鑑識
至少也要讀完各五本左右的入門書跟專業書籍

選擇領域要以自己擁有什麼為起點思考
雖然現在不知道有什麼用處
但總覺得這本書裡有什麼
這本書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覺得很棒

要選擇適合自己程度的書來輸入
與人交談是最有效率的輸入
與其讀完一本書
不如直接請教深度理解這本書的人

帶著求知慾讀
帶著問題閱讀

所謂的提升知識戰鬥力是怎麼回事呢
一言以蔽之就是指提高決策的品質
優良的決策會直接導向優良的行動
優良的行動也會直接帶來優良的結果
事實-->啟發-->行動

作者在書末也推薦了幾個領域裡面他認為必讀的書籍
歷史,經濟學,哲學,經濟管理學,心理學,音樂,腦科學,文學,詩,宗教,自然科學
以上這些領域他都推薦了各約10本書
這約100本書真的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要設定一下戰略慢慢讀這些書!







2019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讓天賦自由-讀書心得與筆記

讓天賦自由讀書心得

讓天賦自由全書從四個角度討論如何實踐天賦
  • 天資
  • 熱情
  • 態度
  • 機會

讓天賦自由書中談到智力的範圍是廣泛多元
不只局限於語文或數學
傳統上只談IQ很容易就限制了個人多元發展
在新的時代要了解到每個人都有鮮明的獨特性
應該挖掘自己獨特的天賦
除此之外
也要能找到自己的良師益友
良師的功能
  1. 識別,幫助了解個人的才能與熱情
  2. 鼓勵
  3. 輔助:提供建議與技巧
  4. 督促,不能只是把過關當目標

在掌握自己能控制的部分之外
也存在著尋找天命可能遇到的困難
書中提到的三個障礙同心圓
  • 個人:疾病和貧窮
  • 社會:從眾行為
  • 文化:個別社會團體共有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
這些外在條件會限制我們發揮天賦
但有些"幸運人士"總是有機會克服這些困難
這些幸運人士的四個特徵
  1. 幸運的人常能讓運氣發揮最大效益
  2. 他們懂得聆聽直覺,並採取輔助措施(例如冥想)幫助自己提升直覺能力
  3. 慣於預期自己的好運
  4. 不允許自己被厄運箝制
總的來說
讓天賦自由這本書談的是勇於挑戰自己
不要把天資定義在傳統上的IQ而已
在新時代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
只要能找到自己的天賦,在各行各業都能發展得很好
此外想辦法找到自己的熱情非常重要
最理想的就是書中說到的天命:
喜歡做的事與擅長做的事能夠互相結合

但除此之外也要想辦法找到自己的人生導師
並且了解外在條件也會限制我們的發展
必須知道如何去克服困難
所謂的幸運人士並不是真的特別幸運
而是它們懂得讓運氣發揮最大效益
也不允許自己被厄運箝制


讓天賦自由筆記

天命:喜歡做的事與擅長做的事能夠互相結合
不了解自己天賦才能的原因
  1. 我們並不瞭解人類才能的廣度
  2. 不瞭解人類的各種能力乃是彼此相關,是全人的概念
  3. 我們不了解人類擁有多少成長與改變的潛力
天資:我有
熱情:我愛
態度:我要
機會:在哪

創意與革新的天敵就是常識

正因為我們已經習慣沿用一般人對智力的定義
才導致這麼多人低估了自己真正的才智


讓天賦自由

智力的三項特質

  1. 智力的範圍廣泛多元,不只局限於語文或數學
  2. 充滿動能,腦部動態功能才能讓你在事物之間發現新的連結 產生創意
  3. 鮮明的獨特性,智力與指紋一般,各不相同

創造就是生產
所以必須透過媒介才能展現創意
所謂創意,就是在既有事物之間發掘新的連結
事物不曾改變,你看待它們的方式與角度卻已不同

找尋讓你看見自已的夥伴

找尋天命的三個障礙同心圓

  • 個人:疾病和貧窮
  • 社會:從眾行為
  • 文化:個別社會團體共有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

幸運人士的四個特徵

  1. 幸運的人常能讓運氣發揮最大效益
  2. 他們懂得聆聽直覺,並採取輔助措施(例如冥想)幫助自己提升直覺能力
  3. 慣於預期自己的好運
  4. 不允許自己被厄運箝制

敞開心胸接受新機會的方法之一
就是刻意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尋常的情況

良師的功能

  1. 識別,幫助了解個人的才能與熱情
  2. 鼓勵
  3. 輔助:提供建議與技巧
  4. 督促,不能只是把過關當目標

人類的生命應是一個不停循環的整體
你的能力有可能在不同的生命階段以不同的強度展現

專業與業餘之間的差別
有時與品質無關
只是當事者選擇的結果

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讀書心得與筆記

生活的藝術讀書心得

在讀這本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之前
也讀過這作者魯爾夫杜伯里的另外兩本書:

思考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行為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

魯爾夫杜伯里對於思考及行為的偏誤有很精彩的案例跟說明
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也沒令人失望
這本書的內容主要來自於
  1. 心理學
  2. 斯多葛學派的理論
  3. 查理蒙格
針對查理蒙格的部分應該是指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的書中也帶到很多心理學的資訊
生活的藝術這本書則是用故事及案例的方式
慢慢用52篇文章說明
要用怎樣的心態打造美好的人生

我不清楚這本書為何要湊到52篇文章
是要跟前兩本書一樣也是52篇?
篇數這麼多的好處是每一篇都很短
而且前後不連貫可以輕鬆閱讀
但分類上就比較雜亂
相對來說就比較不利於吸收整理

在這本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當中
讓我印象比較深的有這幾點
  1. 反生產力
  2. 高估作為,低估不作為
  3. 斯多葛學派
  4. 預防的價值

反生產力

車子真的能夠省時嗎?
為了買車養車產生了費用
又要用時間去賺錢支付費用
簡單說就是拿時間換錢,再用錢換回時間

再舉個案例
智慧手機真的很好用
方便記錄,查資料,跟其他人聯繫,就是一台隨身電腦
但是他也會降低我們的專注度
很有可能讓我們分心一直去關注網路社群

不僅僅是智慧手機或是買車
仔細的思考我們身邊有很多工具並沒有幫助我們提高生產力
反而是浪費了我們的時間

我們會系統性地高估作為,低估不作為

高估行動,低估思考
高估出擊,低估等待
在討論執行方案的時候
不執行任何事情靜觀其變也是一種方案
但是遇到事情不做點什麼是很煎熬的...

斯多葛學派

控制能控制的,不能控制的要放手
更進一步說
請賜予我寧靜好讓我能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情
請賜予我勇氣好讓我能改變我能去改變的事情
請賜予我睿智好讓我能區別以上這兩者的不同


只關注在我們可以發揮影響的事物
對其他一切則視而不見
以投入取代產出
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投入
卻無法控制產出

預防的價值

智慧是一種實踐的才能
他是一種機敏的程度
避免困難比解決它來得簡單
聰明人解決問題,智者則避免他
但難就難在避免並不誘人

有AB 兩種電影情節
A電影的船即將撞上冰山,結果船長用驚心動魄的方式救了大家
B電影的船直接繞過冰山,大家根本沒有任何感覺
B電影中的船長是比較好的船長 但受人喝采的卻是A
因預防所獲致的成功(避免失敗)
從外表示看不出來的


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

生活的藝術筆記

反生產力
車子真的省時嗎?
為了買車養車產生了費用
又要用時間去賺錢

郵件真的省時嗎
科技真的能省時嗎?
為何節省時間的人往往是浪費時間的人?

五秒鐘的不
巴菲特:成功的人與非常成功的人差別在於
非常成功的人幾乎對所有的事情都說不

博弈理論
羅伯特阿克賽爾羅:以牙還牙策略
但是在這種互惠狀況下
就會變得容易被操控

去你的錢
應該保留一筆幾個月的生活經費
讓自己可以選擇離職

種種的購置是如何消失在空氣中
為何該少買東西多做體驗
很重要的是:你的工作也是一種體驗

掌握能力圈
巴菲特說:
了解自己的能力圈,待在裡面
這個圈圈到底有多大其實無關緊要
知道圈圈的邊線究竟在哪則非常重要
所有富有價值的事物,都需要投注許多時間方能獲得

守恆的秘密
為何無聊者比冒險者更成功
大腦喜歡短時間,躍進式的發展
對於高潮和低潮,快速的變化和刺激會有過度反應
但對持續性的發展卻幾乎無感
在這種狀況下
我們會系統性地高估作為,低估不作為
高估行動,低估思考
高估出擊,低估等待

查理蒙格:你不必非得光鮮亮麗
你其實只需要比別人聰明一點點
並且維持很長很長一段時間

美名監獄
自我計分牌
外界計分牌
石器時代無視外界計分牌的祖先早已消失
不在乎別人看法不與其他人互動是沒辦法在石器時代生存的
但到了現代,外界計分牌已經不再具有這麼大的意義

上了年紀之後 你就會有你應得的名聲
  1. 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
  2. 專注於名聲與威望會扭曲了我們對能夠真正帶來幸福的事物的感受
  3. 專注於名聲與威望會讓我們深感壓力,這不利於建構美好人生
社群媒體創造了一種把個人變成小型品牌管理者的文化
人們透過臉書推特打造出一個假裝快樂外表活力十足的我
讓人變成討讚機


歷史終結錯覺
你可以改變自己,但改變不了別人
未來我們也將會有幾乎和過去一樣大的改變
只與你喜歡和信任的人共事

你的兩個我
經歷中的我:意識中體驗到每個當下的那個部分
記憶中的我
峰終定律:只會記住高峰和終結
時間並未扮演任何角色
忽視持續時間
有別於經歷中的我善於揮霍,幾乎失去一切
記憶中的我則格外容易犯錯,從而輕易便誤導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
請最大化當下的體驗,而不是未來的記憶

尊嚴圈
小圈子比大圈子有用
東西越少越能嚴肅看自己的信念
塞太多東西就有可能互相衝突
我們的意志原則偏好還是會在日常生活中遭受到各種攻擊
這些攻擊不像刑求那般明顯,而是細微到令人不察
最惡毒的攻擊往往不是身體方面的,而是語言攻擊
防禦技巧:請攻擊者一字一字地重複他的論述
奮戰自己的主控權
錢買不到的東西

斯多葛學派
控制能控制的,不能控制的要放手
更進一步說
請賜予我寧靜好讓我能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情
請賜予我勇氣好讓我能改變我能去改變的事情
請賜予我睿智好讓我能區別以上這兩者的不同

只關注在我們可以發揮影響的事物
對其他一切則視而不見
以投入取代產出
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投入
卻無法控制產出

意見火山是指:
  1. 對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意見
  2. 對無法回答的問題高談闊論
  3. 輕率魯莽的就複雜的問題提出答案
如果真的想形成一個意見
應該靜心好好寫下對某個問題的思緒
而不是輕率地提出答案

精神堡壘
唯一不會被奪走的
就是你的思想
你的思考工具
你如何詮釋不幸,損失和挫折的方式

忌妒
臉書是完美的忌妒溫床

預防
智慧是一種實踐的才能
他是一種機敏的程度
避免困難比解決它來得簡單
聰明人解決問題 智者則避免他
但難就難在避免並不誘人
AB 兩種電影情節
A撞上冰山結果船長用驚心動魄的方式救了大家
B直接繞過冰山
B是比較好的船長 但受人喝采的卻是A
因預防所獲致的成功(避免失敗)
從外表示看不出來的

注意力時間與金錢是最重要的三種資源
保羅多蘭:幸福取決於你如何投入自己的注意力

減量閱讀但要加倍精細
閱讀兩次的效率不僅是讀一次的兩倍,結果更高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甚至會達十倍

教條陷阱
意識形態三項準則
解釋一切的
無可反駁的
模糊不清的

心理減法
比起單純思索生命中的美好事物
心理減法更能顯著提升一個人的幸福感
與其妄想自己尚未擁有的東西
不如想想一旦失去目前所擁有的 你會有多麼惦念
銀牌會跟金牌比
但銅牌會跟沒獎牌的比
銅牌反而更幸福

思考極限值
思考和行為的關係就像是手電筒和探照燈
寫作最大的秘密
最好的點子都出現在寫作之時而非思考之際

改變世界錯覺

期望管理
期望越小幸福越大
預期對幸福感有著巨大影響
不切實際的期望是最厲害的幸福殺手
處理方式
我非要擁有:必要性
我想要擁有:願望 篇好 目標
我期望擁有:期望

史鐸金定律
百分之九十的東西都是垃圾

關於讚美謙卑
  • 看重自己需要耗費精力,必須同時經營一個放送系統和一個雷達系統一方面要像世界放送你的自我表現,一方面要像雷達一樣不斷紀錄這個世界對你的反應
  • 越是看重自己就越容易陷於自利偏誤,不是為了達成目標,而是為了抬高身價
  • 容易樹立敵人

內在的成功
只關注在我們可以發揮影響的事物
對其他一切則視而不見
以投入取代產出
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投入
卻無法控制產出

後記
費曼:
知道某些事物的名稱VS知道某些事物 
之間的差異很大

本書來源
1.心理學
2.斯多葛學派的理論
3.查理蒙格










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邏輯謬誤鑑識班:訓練偵錯神經的24堂邏輯課-讀書心得與筆記

邏輯謬誤鑑識班讀書心得

在教了辯論跟邏輯的課程之後
對"邏輯不好"的狀況想要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所以一口氣借了很多本談邏輯的書
邏輯謬誤鑑識班應該是這當中最容易閱讀的書之一
書的架構分初級班,中級班,高級班,有故事有案例
並提供演練及解答,容易讀又有深度,由淺入深
又能透過演練馬上給自己回饋

作為一本談邏輯的書,做到以上幾點已經非常令人驚艷
但我認為書中最有價值的是這段話:
謬誤的辨識其實不難
比較難的反而是一顆開放的心!

對這句話有感是在於
邏輯的基本道理不難
找出正確的因果關係,用論證推論出結論
掌握這大原則就不會太離譜
但問題在於大腦的認知機制裡面
有一個大bug確認偏誤(還有其他很多偏誤...)
會讓我們先下結論再找理由支持自己的論點

更誇張的說
能力越強越會找資料的人
就更懂找到支持自己論點的資料
但真相真的是"我看到的"證據所顯示的那樣嗎?
然後人性又討厭聽到跟我們不一樣的意見
最終就是窩在自己的同溫層...
恐怖喔~~

在這樣的情況下
與其說是邏輯不好
不如說是對於人類大腦與心理的運作方式認知不足
而產生錯誤的理解與推論
最終得到一個錯誤的結論
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
除了理解邏輯架構
更要保持一顆開放的心
理解思考會有盲點
下結論之前要盡量正反兩方的意見及證據都要參考



邏輯謬誤鑑識班筆記

  1. 常見的辨識力訓練
  2. 形式謬誤辨識與論證結構分析
  3. 隱藏前提,反例與綜合練習
  4. 情緒障礙,誤解與思想框架
邏輯謬誤鑑識班

  • 謬誤的辨識其實不難,比較難的反而是一顆開放的心
  • 合理的說法與正確的說法之間有很大的距離
  • 批評稻草人的謬誤:曲解了人家說話想表達的意義而批評他

訴諸無知的謬誤

由於我們無法證明某個事務是錯的或是不存在的
因而主張該事物是對的或是存在的
這樣的推論方式就犯了訴諸無知的謬誤
反過來也是一樣

廢話的謬誤

有些話聽起來很有道理
也是正確的
但卻是沒什麼意義的廢話
所以注意了
當我們說了一番很有道理而且別人難以反駁的話
先別高興得太早
因為我們說不定只是說了一堆廢話


歧義的謬誤

一個詞有好幾個不同的意義
在一個推理中如果某慈會有不同的意義被使用
則此推理就可能犯了歧義的謬誤


一個完整的推理稱為論證

一個論證由前提推論過程與結論三個部分所組成
而推論過程常常被忽略不談


在謬誤的分裂上

  1. 非形式謬誤:第一章談的都算
  2. 形式謬誤 :能夠用邏輯形式表達的謬誤,可以用抽象的邏輯符號語言所表達的結構


隱藏前提

小玉開名車 
小玉家裡很有錢
隱藏前提是 開名車代表家裡有錢

偵錯神經有幾個方向可以努力

  1. 經常性反思
  2. 控制好情緒障礙
  3. 避免誤解
  4. 跳脫思想框架

訓練克服各種情緒障礙的一個好的方法是
想像目前自已很難接受的事情或是與自己意見相反的事情
並嘗試去找出一個合理的理由來讓自己在理智上認為其有一定可信度

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

為未來而教:葉丙成的BTS教育新思維-讀書心得與筆記

為未來而教讀書心得

我最喜歡書中的這段話:
有什麼事情是只有你可以對妳學生做的
而網路上那個名師的影片沒辦法對妳學生做的?
答案是對話!
老師應該是引導者而非講述者

大家都知道google大神的妙用
問題在於因為大神太好用
找到的資訊多且雜
要如何判斷何者為真?
要下功夫學新知識的時候
又應該如何設定目標?
如何驗證是否有按步就班朝目標邁進?
適時的回饋就是老師存在的價值!

除此之外
為未來而教這本書談到很多如何誘發學生動機的方法
以及很多實際操作時失敗及成功的案例
書中有非常多精彩的故事
比方說怎樣讓學生互相出題考試檢驗是否已經學會該學科?
限制學生不能用google找答案
要先思考根據自己過去的經驗是否有辦法推敲出答案?
因為用google 找資料找答案的同時,失去了思考的機會

大學生要如何做簡報給小學生聽?
甚至是用自己的經驗告訴學生
這個世界最難做的簡報就是面對一群很有權力
但程度很差的人做簡報...

看這本書能感受到葉丙成老師對於教學滿滿的熱情
激發學習的動機還有學習的態度方法都說明得很清楚
這些方法不只能教育學生也能教育小孩
值得一看的一本書!


為未來而教

為未來而教筆記

1.價值理念篇

英雄缺的是舞台,不是薪水
能夠很深刻影響別人的工作有兩個
一個是醫生,另一個就是老師

老師怎樣論斷自己的成功跟失敗?
就是要先看自己對教學有沒有一個中心的思想理念跟價值

一輩子受用的能力
學習熱忱
有競爭力

2.人才能力篇

年輕人需要具備四大能力
思考
表達
自主學習
面對未知變局

六大軟實力
  1. 如何找資源
  2. 如何交朋友
  3. 如何盱衡情勢合縱聯盟
  4. 如何發現關鍵問題
  5. 如何讓人印象深刻
  6. 如何行銷創意

過程導向>結果導向
訓練思考的習慣而不是成為搜尋引擎

一流人才必備三條件
有眼界,可以判斷什麼是重要的東西
有能力,可以靠自己把這東西學起來
有玩心,讓能將自己的志業玩得精采萬分
learner 
doer 
communicator 
connoisseur

3.教學創新篇

激發動機
上課的目的是要教會學生,而非炫耀自己的知識
老師務必也要樂在其中,上課才有熱情,有熱情教學才會成功

確立教學目的
學習成效檢驗
溝通與動機營造

這個世界最難做的簡報就是面對一群很有權力
但程度很差的人做簡報


4.BTS教學篇

用google 找資料找答案的同時,失去了思考的機會

出題,評分,授課
讓學生對於學習有更多的主導權
參考案例:Zuvio App 

了解,引導,觀察,學習


狹義翻轉(教室)
廣義翻轉

有什麼事情是只有你可以對妳學生做的
而網路上那個名師的影片沒辦法對妳學生做的
答案是對話!
老師應該是引導者而非講述者

翻轉教室核心
在家能自主完成有系統的學習
在校能被有效評量個人學習成效

不當過客
做人做事做學問

連結未來
引發動機






2019年11月12日 星期二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讀書心得與筆記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讀書心得

或許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全書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
你有沒有在幫讀者實現他自己?

整本書都在示範如何在手機閱讀時代寫出吸引讀者的文章:

  1. 多給讀者刺激,包含滿足閱讀動機與適應閱讀情境
  2. 寫的文章有識別度並有利於打造自己的品牌

書中直接提供很多成功案例並分析成功的因素
但也提到了就算按照這些要素寫
也不保證一定寫出暴紅文章
資訊大爆炸的時代
只能試著用成功機率較高的萬能框架
一直寫一直寫
慢慢建立自己的品牌識別度

要爆紅要靠天時地利人和
但是持續寫作不管如何
都能培養自己的觀察力分析能力
以及提供特殊觀點的能力

以我自己寫了快兩年的讀書心得來說
說實在並沒有寫得很好
但是以投資自己的角度來看收穫卻是滿大的
要寫心得就要把書的重點整理出來
要比對書中所寫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
甚至筆記的部分也要稍加整理讓讀者也能看得懂
就像作者說的要以讀者的角度出發
透過這整個過程會對這本書有更深刻的理解

雖然說這本書的重點更多在於用套路寫出吸睛的文章
但作者也說了有沒有爆紅只能盡人事聽天命
但透過寫作磨練自己的學習效率及分享觀點的能力
當然寫作就會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筆記
寫作材料來源:好奇心 素材庫

情境意識:手機閱讀時代的挑戰 注意力稀缺
用戶思維:影響他人的前提
滿足閱讀動機
適應閱讀情境
篇幅控制在1500-2200字

多給刺激
典型刺激
1.故事刺激
2.金句刺激

寫作之前就要明確知道這篇文章是否有利於打造自己的品牌
系列文章提升專業度
獨家視角提升辨識度

如何寫出一見傾心的標題
引發共鳴
注意力寫作要求我們使用讓讀者理解成本更低的詞
在這裡也就是動詞和名詞

用故事介紹自己以建立信任
作品追求情感真實而非事實真實

鳳頭豬肚豹尾
金字塔原則

痛點決定選題:四個永恆痛點

  • 事業上的激進與保守
  • 生活上的穩定與冒險
  • 認知成長的前與後
  • 能力與平台的博弈



突發熱點跟永恆痛點的差異


突發痛點拚時間跟拚角度
案例
在不知道比賽輸贏之前寫了兩篇文章
一篇講輸 一篇講贏
不管輸贏都可以在比賽結束之後馬上PO文

用正面積極或反面嘲諷的角度寫文章
揮正拍消解情緒
反手拍引爆情緒
了解自己的特色
正向去打 消解矛盾
反向去打 引爆矛盾

你有沒有在幫讀者實現他自己?
你有沒有在幫讀者實現他自己?
你有沒有在幫讀者實現他自己?

幫讀者表達想法
幫他說出他說不出的話

立畫面
有代入
表情緒
做鋪成

萬能框架
亮觀點
說現象
做分析
下結論

結尾刺激轉發

2019年11月10日 星期日

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讀書心得及筆記

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讀書心得

全書重點:

  • 提筆之前進行的思考與準備才是讓寫作力大幅提升的關鍵
  • 以讀者為本位寫文章
  • 增加視角:你我他的看法有何差異?
  • 用故事打動人心
  • 你的世界與人生將因文章而改變
  • 透過書寫認識自己

提筆之前的思考與準備

作者認為要寫出好文章的重點在寫作之前的思考
所以全書幾乎都在提供如何思考的方法與案例

以讀者為本位寫文章

思考的第一個重點應該放在讀者身上
應該要用送禮給讀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送禮
要讓收禮的人很開心
應該要思考
  1. 了解對方的類型
  2. 了解對方的興趣跟需求
  3. 提供符合對方興趣跟需求的東西
以這三個角度開始思考
可以大大增加對方的好感

增加視角:你我他的看法有何差異?

視角越多,主題越清晰立體,文章也愈具可讀性
也就是說同樣判斷一件事情
你我他的看法有何差異
若能用更多不同的角度切入
就能提供更有價值更有參考性的文章

提高覺察力可以利用乘法訓練法
也就是利用外部題材*自己擅長的題材 
找出題材共通點加以發揮
提出不同的觀點看法

舉例來說
外部題材:聖誕節要送禮物給小朋友
內部擅長:談判
如何透過談判跟小朋友協議互動
讓親子雙方都能開心地度過聖誕節

用故事打動人心

故事有時間的流動(連續性)
有高低差(起伏)
可以烘托出文章的重點訊息(研磨力)

你的世界與人生將因文章而改變

借鏡他人文章,讀書有助於提高寫作力
使用鳥眼與蟲眼(遠觀與近看角度觀點都不相同)

透過書寫認識自己

寫作具有情感的宣洩與淨化作用
透過書寫認識自己
並可利用未來履歷表提升自我形象
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

分享如何寫文章的書很多
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是這當中很精簡的一本
讀者為本位以及說故事是幾乎每一本都會講到
這本比較特殊的應該就是這兩部分
1.提筆之前的思考與準備,透過書寫認識自己
2.外部題材*內部擅長,透過乘法訓練法帶來不同的觀點

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筆記

  1. 提高整體寫作力的訓練
  2. 練出一手淺顯易懂的文章
  3. 練出一手有說服力的文章
  4. 練出一手有深度的文章
  5. 練出一手引人入勝的文章
  6. 你的世界與人生將因文章而改變

提高整體寫作力的訓練

讀者本位的文章-送禮
讀者想看的東西-引起讀者興趣
盡可能寫得淺顯易懂

讀者的類型興趣需求
可以用送禮-假說-驗證
慢慢可以送禮送到心坎裡

輸出並善用記憶
理解資訊-->整理資訊
不要抄寫 
抄寫會跳過理解跟整理的過程
對於記憶無幫助

向自己提問
自問自答會決定文章的品質

建立例行動作:提高專注力-發覺開關
專注的狀況下可提升文章品質

設定期限
設定八成的時間寫完文章
原本預計要10天完成文章
必須要求自己8天就完成

擴充辭庫
細微的差異與累積的差異決定最後的成果


練出一手淺顯易懂的文章

結論明確
列舉後補選項->排列優先順序->做出結論

文章減半

抽象-->具體
文字抽換 數據化

注意與讀者之間的共同認知
明確傳達事情或訊息&範圍訓練法
如果沒有比較對象的話
大部分的事情都是無法評斷的


練出一手有說服力的文章

5W3H
獲得讀者共鳴
訊息+理由訓練法
具體案例
區分事實與判斷
用所以~~回答的訓練法
總而言之總結
運用譬喻

練出一手有深度的文章

增加視角->視角越多,主題越清晰立體,文章也愈具可讀性
挖掘感覺的成因-問為什麼
透過細節的描寫引發讀者興趣
提高覺察力-->乘法訓練法 
外部題材*自己擅長的題材 找出共通點

練出一手引人入勝的文章

用開頭打動讀者的感情-->引言要獨立思考
標題20選1
用引號傳達臨場感
坦白寫出自己的心聲
用自己的言語談論體驗

用故事打動人心
有時間的流動(連續性)
有高低差(起伏)
烘托出重點訊息(研磨力)

擁有自信和決心
均衡使用理論與感覺
用無拘無束得表現創造臨場感與躍動感-->擬音 擬聲 擬態

你的世界與人生將因文章而改變

借鏡他人文章
使用鳥眼與蟲眼
讀書有助於提高寫作力
慶幸遇到困難
透過書寫認識自己
寫作具有情感的宣洩與淨化作用
用未來履歷表提升自我形象




2019年11月8日 星期五

Pepper開發者從0到1的創新工作法-讀書心得與筆記

讀書心得
這本書由作者講述自身故事
分享該如何以上班族的身分面對從0到1的創新?
上班族如何展現創意?

Pepper開發者從0到1的創新工作法
作者認為
淺意識是從0到1的主戰場
專業的外行人最厲害
衝動是美德
光有點子不可能實現從0到1
在有計畫與無計畫之間前進
而不會失敗是危險的徵兆
效率化將扼殺從0到1
從0到1的原動力是好奇心

我個人的理解是
SOP可以確保不會犯大的錯誤
但是也不會產生創新
SOP已經把路徑設定好
我們可以安全的走在舊路上
相對的沒辦法走出自己的路
新路不保證"百分百"比舊路好
但是新路"有機會"比舊路好

書中讓我最有感的案例就是賽車手測試賽道的故事
賽車手練習時有意識的偏離賽道
我們的目標不是游刃有餘的路線
也不是大幅脫離賽道的路線
是從來沒有人成功過與失敗只有一線之隔的路線
不會失敗是危險的徵兆
這代表沒有挑戰極限!



筆記
一軍VS三軍
有印象的員工VS其他多數人
誰會留下印象?當然是一軍
一心一意面對工作的人不要用謙虛來逃避!
而是應該勇於承擔!

限制條件是創意的泉源
限制條件累積起來 思考的焦點就會越來越明確
比起創造價值 他們更執著於順利完成工作

專家+外行人的雙重性格才是專業的保證-->一定要用USER視角思考

意識思考及淺意識思考
意識有邏輯因此不可能創新
非日常經驗能夠帶來獨特的想法
表演體驗*工程師
透過跨領域的經驗帶來不一樣的想法
找出自己內在的領導要素並表現出來
而不是單純模仿
要自我內在發掘

無理的要求才是機會
降低三%的成本雖然很難
但如果是降低三0%立刻就能做到-->松下幸之助
因為無理的要求才會激發思考

任何人都能完成的工作 不可能是從0到1

領導力的根源是熱情
至今為止誕生的所有從0到1都是在影響力*想法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願望為主技術為輔
將使用者的隱藏願望設定為最終目標
隱藏願望指的是即使詢問使用者也問不出來
但如果他們看過經歷過就會想要擁有事物

故事有魅力 自然會有伙伴
因為每個人都想成為故事的一部分

在有計畫與無計畫之間前進

2019年11月7日 星期四

數位時代的高效行銷-讀書心得與筆記

數位時代的高效行銷讀書心得

數位時代的高效行銷這本書的三大重點
  1. 簡單架構說明行銷及品牌
  2. 數位廣告的詐騙勾當
  3. 歐美數位行銷專家的待辦事項

數位時代的高效行銷

簡單架構說明行銷及品牌

作者在一開頭就定義marketing
不管是翻譯成行銷(向前行進然後銷售)或營銷(營運跟銷售)
都離英文原意--創造市場---差距很大
所有行銷都應該要與創造市場有關
而且要讓客戶能理解我們的產品
如果你沒辦法用一句話讓顧客了解你的產品
做出這個產品有什麼意義?

接著作者簡單定義了品牌
這邊作者舉了一個番茄醬的品牌故事
他喜歡吃國外某牌的番茄醬
但台灣沒有該品牌
他們還是會想盡辦法買這個國外的牌子
某次因緣際會下他吃到台灣的另外一牌番茄醬
發現比國外的好吃
覺得很不可思議
就找了他的國外朋友們來盲測
這些人都是喜歡國外品牌番茄醬
結果盲測結果卻是大家都選了台灣的番茄醬
如果不盲測
大家永遠無法接受台灣的番茄醬大於國外的番茄醬
為什麼?
品牌不是你的信仰而是他們的信仰
品牌就是大家對你的一切認知
品牌只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定義:其他人對你的信任
這就是品牌的威力
品牌決定於大腦認知而不是味道


接著進入數位時代的高效行銷
作者提出了一個概念
他認為線上形象來自線下經營
大部分有大量追隨著的那些明星
他們在線下早就有大批追隨者
也就是重點不在於這些人在網路上做什麼
重點在線下他們已經是很有價值的品牌
作者另外提出了三個提問希望幫大家釐清一些問題:
  1. 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能幫助其他任何人嗎
  2. 我在網路上的作為可以啟發任何人嗎
  3. 我的朋友或顧客們為什麼要在意我正在做什麼
作者認為長得好看對於網路經營有幫助
但真正的重點還是在於提供價值而不在好看

數位廣告的詐騙勾當

由於網路行銷平台越來越複雜
一般人也難以理解網路廣告執行方式以及如何驗證是否有效
作者提出一些數據說明數位廣告每年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這些損失包含:
  • 位置不對的廣告
  • 違反用戶意志的獎勵廣告
  • 打斷賞閱的惱人廣告
  • 電腦大軍詐騙出點閱量
  • 廣告成效歸因詐騙
  • 自吹自擂的反社會廣告
一般來說談數位行銷類的書籍比較少著墨在數位廣告詐騙
但這本書花了滿多篇幅說明這一塊
我認為這是數位時代非常值得思考的一個區塊

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的經驗
當在Google搜尋某些關鍵字後,比方說球鞋
接著就會有各種球鞋的廣告跑出來
Google,FB,YT,甚至是各種部落格鋪天蓋地而來
這當然是精準投放,但是也真的很惱人!
而且說到底
到底是誰得為這些廣告費用買單?
當過度行銷甚至是詐騙行銷騙取點閱量跟廣告費變成常態
廠商跟消費者其實都是受害者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一個太巨大的題目
但是我想藉著了解這種行銷廣告的生態
應該是非常棒的第一步!

歐美數位行銷專家的待辦事項

  • 搜尋引擎優化
  • 社群媒體管理
  • 提出可靠的推特及臉書行銷策略
  • adwords關鍵字搜尋或是snapchat應用等等
說真的這些待辦事項真的太專業
一般人不容易接觸到
但是若對網路行銷有興趣
確實可以按照這本書提供的大綱去學習
相信會比瞎子摸象更有效率

總的來說這本書針對數位時代的行銷提出了很多很基本
但是也很重要的看法
在不確定怎樣網路行銷之前
還是應該先想想
  1. 行銷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2. 數位行銷專家怎麼做?
  3. 如何避開地雷區?比方說無效的廣告投放?


數位時代的高效行銷筆記

目前網路85%的流量來自行動裝置
其中三分之二花在臉書上

google演算法偏好在地的長篇原創內容
未來的SEO可以用一個詞概括:速度

很多內容之所以會被瘋傳,是因為背後有人砸錢

在對的地方使用對的工具
找到對的論壇跟對的人
找到意見領袖KOL(key opinion leader)

臉書自然觸及率只有2%
頻繁貼無意義的文會調降觸及率

不需要自己建立商城
貼文需要做AB測試

臉書加上AI可能讓整個人力資源產業徹底崩壞
目前已經可以直接在FB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