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7日 星期五

隱性反骨-讀書心得與筆記

為什麼選讀這本書

2021年這本書剛出版的時候就買來讀完了
當時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寫得很棒
持續思辨否定自我的大標題很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但看完想寫心得時
發現有太多感觸太多東西可以寫了
所以最後什麼也沒有寫......

最近因為某次讀書會的主題是哲學相關
又把這本書拿出來重新看一次
在準備的過程中一直在思考
怎麼把這本半自傳式的書
用簡單的方式在10-15分鐘介紹出三個重點
讓大家能對這本書有初步認識
進而想要讀看看

最終我想介紹的就是這三點吧


  • 人真正能影響的只有自己
  • 孤獨才能思考
  • 有時間做不擅長的事情很幸福




人真正能影響的只有自己

大約十年前作者李忠憲教授跟一些教授
一起參與過一些公共事務討論
當時大部分人不知道那些選擇會產生什麼結果
以2024年的現況來看
十年前的一些決策確實對大環境產生很多改變
而這些教授們當然是影響決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不管是2021年這本書出版的時候書中所寫
或是2024年的現在作者的臉書文章分享
都可以看到一樣的概念:
人真正能影響的只有自己
不要想要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要有這種想法加上具體去執行
真的是非常難
因為我自己在口語表達社團學習
常常可以聽到來上課的社友分享學習動機
大部分人來社團學口才
當然是希望能夠清楚表達
然後產生影響其他人的能力
但作者卻說不要想要影響其他人
人真正能影響的只有自己

對更年輕的我來說是很難理解這個概念
但現在可能年紀真的慢慢大了
抑或是有一些不同的經歷了
就比較能理解這種狀況

以我自己主辦的讀書會來當案例
年輕時我可能會很想要透過各種方式宣傳
找多一點人來參加
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但是現在辦讀書會
會更著重在自己到底可以在這個讀書會學到什麼
而不是想著透過這個讀書會大力宣傳什麼
當我是用這種心態去執行時
默默的這個讀書會也即將滿三年了
我自己的變化也滿大的
真的是不要想著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人只能影響自己
把重點放在怎樣讓自己變得更好!




孤獨才能思考

作者李忠憲教授因為工作需要通勤
每天會有很多搭車的時間
他就把他搭車的時間拿來思考跟寫作
每天寫一兩篇自已思考後的心得
慢慢地過了幾年之後
思考的內容跟文筆都有大大的進步

後來本來不運動的作者開始跑步
而且是幾乎每天花60-90分鐘去執行
當然也會有一些跑步社團可以大家一起練
但作者是自己每天跑
所以他能夠在這段跑步的時間內
慢慢思考很多問題

哲學類的書常常會有一個這樣的提問
你是要當痛苦的人還是快樂的豬?
是要深刻思考後痛苦地活著?
還是什麼都不想,無知且快樂活著?

當然這樣簡單的二選一題目有些太過武斷
但確實思考這件事是很不容易的
我也是很認同這樣的概念
跟其他人的情感交流資訊交流都有其必要性
但唯有孤獨才能深刻思考
必須想辦法找出獨處的時間

對我而言深刻思考的好處在於想清楚人生的目的跟意義
如果人跟其他生物一樣都只是為了活著為了傳宗接代
那麼會發現其實人生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在做虛工.....
如果人生還有其他意義
那麼答案會是什麼?
我們應該把時間(生命)用在什麼事情上面?
作者也給出了一個很有趣但很有深度的答案
有時間做不擅長的事情很幸福



有時間做不擅長的事情很幸福

作者自己本身的求學過程幾乎都是學霸等級的
在這個領域一路上都是勝利者
當然會對自己非常有自信
也會因為成績得到一些特殊待遇

但後來他開始跑步之後
他發現他對運動沒有天賦
他在書中自嘲是他的跑步只是走得比較快
也跑輸他的夫人

我自己也有練跑一陣子
大概知道以李教授的每個月跑量
應該是可以馬拉松破四
但是他練了很多年都沒有這個成績
我還記得2020那年我有報名台北渣打馬拉松
因為有追蹤教授的臉書知道他也有參加
那時我還特別注意想說能不能遇到教授
過折返點後還真的看到他往折返點前進
但我不是認臉
是因為他的跑姿真的太特別
一看就知道跟別人不一樣
鑑別度特別高!

但成績並沒有阻礙他跑步
他除了持續跑之外
還喜歡在跑步時思考
我想跑步這件事真的是帶給作者很多
除了孤獨的思考
還有跑步的挫折
每天這樣練但是成績一樣不好
知道每個人的天賦不一樣
雖然成績不好但一樣喜歡跑步

書中有好幾個小故事談到他因為成績好或跑步差
讓他去思考人為什麼會想要比較輸贏
以及怎樣才會比較幸福?

大家一樣犯錯
為什麼成績好的人可能就會多一次機會?
這些人長期得到特殊待遇
會不會造成他們以為自己很特殊?
跟其他人不一樣?

也談到他因為跑步沒天賦
反而有機會慢慢跑慢慢思考
自己為什麼要花時間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自己到底跟其他人有何不同?
成績好懂得考試就真的那麼與眾不同嗎?
一般社會大眾為什麼特別願意容忍這個族群犯錯?
人與人之間真的是公平的嗎?
我們的社會風氣是不是過於傾向單一價值觀
給成績好的人太多優惠?
這樣對整個社會還有這些學霸個人真的是好事嗎?

有時間做不擅長的事情
其實也意味著已經脫離基本的生活需求水平
有餘裕去追求理念或願景
也代表能夠接受自己的缺點
更進一步是知道不要過度自信
知道自己有不擅長的事情
要保持謙虛
有時間可以跑步很幸福!

隱性反骨



我可以如何應用這本書

以前讀行銷類別的書
都在談差異化
怎樣在藍海做出跟別人不一樣有價值的產品
特別強化自己的優點當然是很重要的事情
但是有沒有可能因為長期深耕某單一領域
有時候過度自信反而會犯一些低級錯誤?

這本書一直用作者自己的故事帶領我們去思考
能有時間做不擅長的事情除了幸福
我想這也可以隨時提醒我們要謙虛
不管自己在專業領域再厲害
一樣會有很多東西我們不懂
唯有帶著這樣的心態
才有機會深刻思考而不是當無知的豬

關於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我自己這兩三年的經歷就是去練瑜珈
每次上課就會發現
很多拉伸的角度做不到
但是老師也說那些不重要
不用跟其他人比較
重點在於覺察自己的身體能做到什麼
我想瑜珈對我來說
也是一種做不善長的事然後帶來幸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