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3日 星期一

中華民國健言社-2024.9.22奧瑞岡辯論賽評審心得

因為疫情導致停辦好幾年的中華民國健言社奧瑞岡辯論賽
今年又重新舉辦了
在主辦單位的大力推動
還有健言體系各友社的積極參與
今年總共有12個參賽隊伍

因為太多年沒有辦辯論相關活動
很多社團都有一些斷層
所以這次主要是希望透過競賽
讓大家交流並推廣辯論
賽程的安排也希望以賽代訓
今年似乎是首度採取循環賽
讓每一隊都能至少打兩場比賽
而且是以正方跟反方打同一個題目

我個人是非常喜歡這樣的設計
比賽結果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想透過比賽傳達什麼訊息?
目的是推廣交流
是訓練大家換位思考
自然就會透過賽制來配合這樣的目的
以終為始的概念用在這邊再洽當不過

但這樣的目標設定之後
才知道困難在哪裡
參賽隊伍多
又要打循環賽
需要的場地,工作人員,評審人數
以及賽事進行的時間掌控,勝負統計......
總之在所有人員的努力之下
也圓滿地完成了這場賽事

作為評審之一
對於這次的比賽是非常期待
廢死跟安樂死是很老的辯論題目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慢慢都會有新的統計資料出現
甚至已經有一些新的法律
比方說跟安樂死有關連的病人自主權利法
還有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在這次一整天五場比賽看下來
有三件事讓我覺得特別值得紀錄:
  • 用你的魔法對付你
  • 有限的時間內找出最具說服力的說法
  • 個人總分100分,風度佔了其中20分



用你的魔法對付你

我看到的兩場安樂死
正方不約而同的都使用一樣的策略
正方希望在病人自主權利法還有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基礎下
加上安樂死這個選項
這個策略原則上沒有問題
有問題的點在於正方既然要使用這法律
就應該概括承受這兩條法律的所有優缺點

但有趣的是兩場比賽的正方
都去攻擊反方這兩條法律的缺點
而反方也很認真的在這點上跟正方攻防

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矛盾了
我使用你的魔法對付你
然後再跟你抱怨這個魔法不好用?
既然正方要使用反方現況下已經在使用的法律
那麼雙方的利益跟損害是相同的

所以更有說服力的做法應該是
現在的法律好棒
我們雙方對這點都有共識所以不需要討論了
但是正方的作法是在現有的基礎
再加上安樂死
所以正方的方案會更好
我們針對差異討論損益即可

而反方就應該針對這個加上的部分
去討論需根解損
真的有必要性急迫性嗎
會不會多了一點點好處的同時
也增加了很多缺點
比方說因為經濟壓力導致的不道德決定
因為家裡沒錢了
但每個月要照顧病人要花非常多前
導致有些本來還可以活下來的人
被逼著選擇安樂死?

那麼用你的魔法對付你
在生活當中的場景會怎樣發生
又怎樣運用?

這讓我想起台北市健言社歷史上不斷重演的一件事
每個來到社團的人
會從新人時期一直被鼓勵上台
變成擔任幹部鼓勵別人上台
然後上台的機會也會慢慢被新人取代
畢竟每一週上台的總數量就是固定的

總之如果沒有特別再去參加社團的其他講師班或辯論課程的話
上台次數就會減少
有些人就慢慢不進來社團了
我覺得這其實很合理
我們每個人剛進來都是被照顧的
等到我們應該要照顧別人時
真的不太應該再去爭搶這些有限的資源
要做的應該是想辦法去參加社團其他課程
加入理事會學習擔任不同的角色
或是試著把餅做大創造更多上台機會

當然這樣的概念算是大部分人的默契
並沒有明文規定一定要怎樣
但有些人比較積極主動
沒有規定就努力爭取
再怎麼溝通也沒有效用
15週的課程自己就上了7次8次這樣
這當然不是個案
畢竟我進社團16年了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同樣的事情......

通常發生這種事都會有很多溝通協調
各種善意提醒苦口婆心損益分析
理性感性的交流都會有
也確實維持了社團一直以來幫助別人發光的傳統
如果是用你的魔法對付你
會發生什麼狀況呢?

能上台演練真的很棒
除了自己能練習
還能示範給新社友看
如果每個資深社友都能積極上台示範
真的太棒了
可以開個理事會然後提案通過
鼓勵所有資深社友一起來參與
大家一起示範給新社友看
讚!
但從來沒有開會通過這種方法
讓所有資深社友可以積極報名上台
其實我個人還是有些小小失望

公地悲劇為什麼會發生?
就是每個人都不自制
認為可以無限制地掠奪公共資源
掠奪資源的人難道不知道最終結局?
能夠佔便宜也僅僅建立在其他人的忍讓之下
在這種情況下說服是沒有用的
唯有把對方的做法推到極致
跟對方使用相同的魔法
對方才會發現矛盾及荒謬之處......



有限的時間內找出最具說服力的說法

奧瑞岡333制每一個人在台上的時間大約是10分鐘
一場比賽下來大約是60分鐘
正反方都會有各自設定的策略
死刑跟安樂死這麼大的題目
討論了幾十年都沒有定案
怎麼可能在一小時內講清楚具體的執行方案?
以及分析清楚所有的利弊?
不可能!

能做到的僅有設計好基本的架構
我們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在這個核心價值下我們打算怎麼做
這樣做會帶來很大的好處
以及一點點的壞處

在60分鐘的比賽整個過程中盡量把這樣的方案說圓
不要有大的缺點
不要有前後矛盾
基本上就算是準備的很不錯了

比賽中遇到自己有利的論點
就多花一些時間強調
如果是缺點就盡量避而不談
稍微解釋帶過即可
評審也是一般人
很重要的東西講三次
對評審一樣很有用

同一隊的三個人想法跟說法應該要有一致性
要做到這些都必須要在申論稿出來之後
一直花時間自我質詢
再透過質詢找出自己申論的矛盾之處調整修正
然後無限循環
直到找出一個1小時內比較不容易被攻破的說法
然後三位一體說法一致

昨天一口氣看了五場比賽
也聽了很多評審的講評
很多建議都是評在重點上
也確實是比賽時可以調整修改的方向
我自己也學到不少

但同時我也在想
比賽的時間就是一小時
評審的各種角度提供的建議其實也只是提供一些不同解釋方法
如果全部整理一下要用在下一場比賽
我覺得也不太可能
畢竟有太多論點跟論證跟比賽策略的方法了
一個小時的比賽不可能這麼發散

所以還是回到一開始講的
怎麼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出最有說服力的說法?
不管是自己的想法
或是評審的建議
其實都是在擴充選項
我覺得這也是學辯論的重點之一
我是在3個選項當中做決定?
還是在10個選項當中做決定?
我們不是不會做選擇
而是不知道有那麼多選項......



個人總分100分,風度佔了其中20分

比賽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出最具說服力的說法
但這種短期內有用賽後就會被攻破的東西
對我們的人生有何幫助?
比賽過後我們除了輸贏
還有過程中學到策略應用邏輯推理之外
還能留下什麼?
有沒有更多有價值的東西讓我們應該要來學辯論?

這次比賽交鋒的過程有幾個場景是挺有趣的
比方說當被質疑到前後矛盾時
回答說我知道隊友說錯了
但我要挺隊友這類的幽默回答
現場因為大家都知道勝負已定
所以這樣的回答確實讓場面輕鬆不少

當然也有一些情境是一直問問題但不讓對方回答
或是雙方提高聲量交流

各種情況都讓我回想我自己頭幾次打比賽的時候
也是越講越激動
事後看影片的時候才發現幹嘛這樣?
還有一次看別人比賽
某一隊贏了但是卻被評審說風度不好

如果仔細檢驗評分表
會發現每個人的總分是100分
而當中質詢時跟被質詢時都有風度評分各佔10分
兩次加起來就佔了20分
佔比真的很高!

慢慢有更多比賽的經歷跟評審的經驗之後
才注意到輸贏只是整個競賽過程當中的一個環節
成績很重要
比賽後的交流其實更重要

比賽畢竟只是一時的
勝負是評審在評判
風度在評分表上還佔了20分
但對大部分不了解規則的人來說
在台上的風度跟儀態也會影響他們對辯士的評價
而這些東西都會擴展到比賽之外的社交圈

更何況與其他人溝通時
風度在溝通中的重要性絕對不只兩成
有太多的溝通研究都證明我們會很在意溝通對象的人格特質
那麼我們怎樣把這種比賽當中的短期策略
發展成人生學習成長的長期策略?
其實還是一樣以終為始

為什麼要參加比賽?
如果能把目的想清楚
後面的方法跟手段自然就有解答
除了輸贏
還可以檢驗自己的邏輯思考
怎樣跟自己的團隊溝通
甚至在比賽當中有風度的跟對手交流
尋找出可能的共識跟差異

我特別喜歡這次比賽有循環賽
也有規定限制某些有辯論經歷的人不能參賽
目的就是讓新手能增加經驗
也有很多隊伍按照這個邏輯讓不同選手都能上場
想清楚目的果然還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辯論要強調需根解損
永遠要先想清楚目的以及到底想解決什麼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