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 星期五

2024.9.1及9.15台北市健言社講師試教評審心得,筆記及自我提醒

今年不用當台北市健言社講師認證評審
感覺到非常的開心!
評審真的是非常惱人的工作
聽完課程後要決定這位考生的表現
是否符合台北市健言社的認證要求
雖說當過幾屆評審後通過標準的那條線相對是明確的
但困難的點在於有些考生在那條線的附近
要給過還是不給過?

以考試的角度當然是不給
但是人會進步
考完試如果聽完講評有改進然後跨過了那條線
這樣是否可以?

再換個角度思考
就算當下通過了
但考試是一個特殊場景
現場的聽眾跟演練的題目是被特化過的
聽眾就是今年一起上培訓課的戰友
演練的題目可能跟戰友一起搭配過很多次了
課程中戰友們根本不會提出問題刁難講師
那麼在這種特化過的考試場景就真能應付實際的狀況嗎?
會不會考試看起來OK
但正式上場時因為學員不再可控
而產生無法控制授課的狀況?
總之這是沒有對錯且很困難的選擇......




那麼試教評審跟認證評審有何差異呢
以我看來試教的重點是幫助學員通過考試
而認證評審可能要花一點時間說明評分標準訂在哪裡

所以這次擔任試教評審
一開場就用考試的角度跟大家分享
我們只要說服三位評審
事實上以我自己授課的經驗也是如此
很難在一堂課程當中說服所有人
我們可以把這個當成長期目標
但是考試的目的是通過
想清楚要怎樣說服三位即可

在這個基礎上
考試的標準又是什麼?
試教講評時有分享當初設計這個30分鐘考試的制度
是基於以下的想法:
Google很發達
什麼事情都找得到答案
那麼講師的價值是什麼?
我認為是
  • 如何設定目標引發動機
  • 帶領學員按部就班達成的步驟方法
  • 提醒學習過程中常見的錯誤及如何避免踩雷
  • 透過演練跟回饋讓學員留下記憶與改變行動
why me 的自我介紹
為什麼要學這個課程
誘發動機之後又如何具體的提供方法步驟並給予回饋
想辦法與學員創造連結
以上幾點可以說是考試當中必做的事項
而這當中最關鍵的就是題目的設計
到底怎樣讓題目難易適中循序漸進?
甚至在課程當中根據學員的程度調整課程及題目難易度?

在這樣的架構下
這次試教我認為比較大的問題主要有兩個
  • 選擇的主題
  • 演練題目的設計跟回饋

選擇的主題

這次考生人數眾多
同時大家選擇的主題也很發散
有很多跟溝通表達無關的主題
當然各種主題都可以拿來授課
但評審畢竟不是萬能的
如果是溝通相關主題
那麼評審很容易給出相對客觀的評價
如果是各種平常比較少接觸到的主題
那麼只能用邏輯分析課程大綱跟架構是否合理
以及如何帶演練去評分

以教學來看通常要有幾個步驟
我說給你聽
做給你看
讓你做看看
再給予調整跟建議
如果評審對一個領域不熟
我們當然很難看出講師在該領域到底是強還是弱?
就很難正確的去評價

萬一又是一個相對冷門的課程主題
設定受眾的難度相對更高
還要花費更多時間誘發學習動機
就算是該領域的專家
也未必會更容易通過考試

另外一個問題是既然想考講師認證
應該也會期待有個展示的舞台
如果是這樣的話
考的主題如果跟口語表達相關
通過認證之後就會很有機會在健言社教課
那用口語表達相關的主題似乎會是一個更棒的選擇?
當然因為我不是當事人
也能理解大家想講自己熟悉擅長的
只是覺得如果考量到後面的社團舞台
可能選擇也會不一樣吧




演練題目的設計與回饋

剛好昨天社團邀請的外聘講師就完美演繹了如何帶演練
昨晚的教育訓練主題是徐繹喆老師分享:
解放你與生俱來的勇氣,即興創意表達,彩排未來,設定願景

一開場老師說今天會帶著大家發散然後收斂
整場教育訓練要
  • 玩真的
  • 真的玩
  • Yes and...
一開始透過幾個互動小遊戲(傳接球自介,我是一棵樹等等)
讓大家卸下心防也互相認識
接著用一個很有趣的"專家粉絲見面會"
讓學員倆倆互動
一位學員擔任某些特殊領域的專家
比方說:防外遇專家
另外一位學員擔任粉絲
粉絲要帶著好奇心訪問專家關於該領域的相關事物
而扮演專家的學員則要盡力瞎掰回答
五分鐘之後再角色交換

這個互動結束之後
講師詢問大家擔任專家時是用什麼心態去扮演
我們有沒有越講越有自信
到後面甚至弄假成真
以為自己真的是某個奇怪領域的專家了?

接著的演練題目是寫下自己到年底前的三個目標
然後找個夥伴跟他分享
夥伴必須扮演類似粉絲的角色
好奇的詢問所有目標的相關細節
當然作為設定目標的當事人
也必須要好好地弄假成真一下
把自己當成專家
兩個人一組一起好好的彩排未來

所以設定目標之後要擁有什麼樣的心態
具體要做到那些細節
當然要能夠描述得越具體越好
這邊是把兩個演練題目直接做一個連結了

兩個小時的課程
在這樣的設計下大家的互動都非常熱絡
其實拆解之後會發現
講師實際上說話的時間應該是不超過30分鐘
大部分都是在講解演練的規則
控制討論秩序
適時的給予回饋
講師本身並不是那種說學逗唱非常熱情外放的風格
但是相對的在課程的流程跟演練的設計上
可以看出邏輯性以及有用性
先發散在收斂
演練的題目是
一個套著一個
從輕鬆到嚴肅
從簡單到困難

站在學員的角度很多時候並不是講師說了多少
而是我們感受到什麼改變了什麼
而昨天的課程確實是有做到這件事

其他一些運課的細節
比方說為什麼要玩真的跟真的玩
因為先玩樂讓人心情放輕鬆才能讓大腦進入發散模式
可以提高創意跟傾聽能力

真的玩要設定目標讓我們進入專注模式
好好想想到底要有哪些步驟才能達成目標
其實這些概念都跟大腦的運作機制有關

課程當中還有強調一個概念:騎士精神
我們應該要PUSH我們的夥伴
讓我們的夥伴發光發熱
這也讓我聯想到這不就是社團一直以來的理念嗎?
也能理解這樣的概念下
為什麼這一套教課的流程
也能用來帶領團隊
可以預想的是
如果這是三小時課程
接下來的一小時可以提問團隊目標
然後將團隊目標跟個人目標做結合

這樣的運課流程背後都有科學研究支撐為什麼要這麼做
當然課程上講師是沒有時間去講解這個
但是如果對溝通跟大腦認知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就能知道要這樣運課其實難度是很高的

回到講師認證本身
當初的考試設定是希望15分鐘講解15分鐘演練
以此做為跟其他講師認證考試的區隔
但這次試教大部分考生在講解的部分都花太多時間了
既然要來考認證
相信口條都已經有到一定的程度
講解對大家來說並不困難
決定是否通過的點在於如何帶演練
怎麼在15分鐘左右的時間內
讓評審看出考生是如何設計題目
並引發大家思考跟行動的?
如果用昨晚的課程做個比較
相信今年度的考生會更清楚知道通過認證的標準在哪裡
也先預祝大家都通過認證心想事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