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為台北市健言社成立50週年
除了有一些慶祝的活動
也有一些訪談跟邀請社友投稿分享社團的點點滴滴
讓大家能夠共同回憶並記錄美好的一段學習時光
因為曾擔任理事長這個角色
所以有機會被訪談
在事前工作人員很認真的準備了訪問大綱
- 第幾期加入健言社?
- 擔任理事長期間想傳達的經營理念及遇到的挑戰
- 最印象深刻或感動的事
- 印象特別深刻的人物
- 參與社團之後最大的改變
- 家人在擔任理事長期間有什麼想法
- 用一句話代表理事長任期
- 給予新進社友的建議
我自己看完這些題目
也跟著回想當初擔任幹部的點點滴滴
腦海中真的是浮現了好多畫面
但因為是訪談
回答前我想到了一個在健言社長期受訓後養成的習慣
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 受眾到底期待聽到什麼?
- 大家不想聽到什麼?
- 什麼內容對聽眾才有意義?
題目的設計某種程度上就是要讓我們講當初做什麼事情
但如果是五年前十年前做的事情
除非是有延續性
否則對現在在社團的社友來說
也不過就是自我吹噓而已......
畢竟有過半數的社友都待不滿一年
連兩年前的事情現在大部分在社團的人都沒有參與
何況講到十年前......
應該大家都會不想聽才是正常的
在這個前提下
我一直在想這個訪談到底要講什麼?
才對目前在社團的人有意義?
最終的內容主軸希望傳達這三個重點
- 當初做了什麼並且延續到現在還在運用,這個是直接跟大家有關係的
- 在社團的各個階段到底能學到什麼
- 社團傳承的價值觀是什麼?當個人與團體利益衝突時,如何抉擇?
Q:
請問理事長是第幾期來到社團的?
A:
第109期
Q:
當時在做理事長這段時間
有沒有什麼特別想要傳給社友的經營理念?
A:
與其說經營理念
我覺得實際的情況比較類似這樣
那時候有一群社長從社長位置卸任
我們就想說我們還想在社團繼續學習
我們可以做什麼事情
可以個人也成長
然後社團也一起成長
所以那時候我們就討論說
如果只是停留在會內會的部分
其實上台的次數是有限的
我們不可能這些卸任社長一直去跟社友搶上台的機會
所以我們就想說那我們應該要做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說
我們怎麼樣一起把這個餅做大
然後第二個是我們怎麼樣把這個餅做公平的分配
所以在那兩三年的理事會的時間
我們大概做了一些事
比方說我們把上台的次數都要統計
就是所有人上台都必須經過統計
我們會知道說上台這件事至少是資訊是公開的
是公平的
當然還是會有人多
但是不管怎樣至少我們知道說誰多誰少
教育組就可以比較公平去分配這些事
然後我們把所有的幹部的權責都放到施行細則裡面
所以大家也能看到施行細則裡面
很多規定都是103年那一年去更改的
其他還有就是我們那兩年就做了社團的網站
所以協助招生
還有做講師認證
講師認證就是除了培養自己的講師
然後也輔導他們進到社團去做一些教育訓練的課程
然後一樣我們是希望說大家都公平去分享這個機會
所以所有人都會去統計這些次數
除了這個會內會
然後講師的認證講師班
也會有我們自己社團的老師去培訓
等於就是透過自己開課然後把餅整個做大
然後也透過統計的方式
讓大家可以去公平的去分配這些資源
然後那時候還有做奧瑞岡辯論
培訓我們自己好幾個辯論的講師
然後去比賽是讓所有人都一起去比賽
而不是說資深社友去
然後其他社友不能去
我們大家就做了這些事
就是希望說所有的人都可以公平的去分配到這些資源
而不是說我是資深的人
然後我就去把這些資源搶走
所以我會覺得說那時候我們大家就是一起做這些事
而不是說某個理事長或是某一年做了什麼事
而是說我們是有一段時間
然後有一群人持續的做了一些事
大概是這樣
Q:
那執行上有什麼困難嗎
A:
沒有(大家有相同的目標跟理念)
Q:
那在擔任理事長期間
有沒有什麼印象深刻或讓你感動的事情?
A:
我後來回想就那兩三年的時間
我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反而是說
從第二屆到第三屆的時候
通常都會說下一屆誰要出來接理事長
那時候一開始是沒有人要接
所以我就想說那我可以來嘗試看看
結果後來理事會就在討論說我符不符合資格
因為我們社團是有個內規說理事長是要當過一年的理事
可是我那時候資格不符合
所以理事會他們就有很多的討論
有人會覺得說其實法規是可以的
但是我們內規是覺得說你必須要有一定的經驗
才可以去做這件事
總之就是討論很多次之後
大家都決定說我們社團有社團想要傳承的價值
所以總之就是我不能
當時很多人問我說你為什麼不去爭取
我就想說其實如果我要去當這個社團的領導人的話
我去拿一些規則去破壞這個社團原本的價值觀
我會覺得有點搞笑啦
我會覺得說那不符合我個人的價值觀
所以我那時候就想說好那既然已經決定了
那我就先當一年理事
我會覺得這件事對我印象很深刻
我覺得很多時候大家會說這個社團是幫別人發光發熱的
可是當你在這個位置上的時候
比方說那時候我個人利益跟社團的利益
可能是有點衝突的時候
那我們的抉擇是什麼?
所以我後來回想
為什麼當時可以做很多事
那是因為我覺得我們那時候一群人
我們做的事就是希望幫別人發光發熱
那我相信當初下這個決定
應該也影響了很多人對我的觀點
因為大部分人對我的想法應該是
我是很會談判很會去爭取自己的東西的人
但是為什麼那時候沒有去爭取?
Q:
我記得你是第四屆的理事長
然後有提到關於講師班的事情
那因為上一次我們採訪第三屆理事長的時候
他有說講師班是從第三屆開始
所以是三然後後來是四延續
然後奧瑞岡是從第四屆開始?
A:
講師班第三屆是第一次做認證
然後後來就是認證之後
其實社團一直有一些就是外派的機會
所以我們就把這個制度整個把它做完整
比方說外派是派誰去嘛
它總是要有個規範
總不能說我是理事長然後全部派我去
這樣不公平嘛
所以我們怎麼樣去做一個相對公平公開的制度
就是我們那時候就設計
理事長,教育理事,奧瑞岡跟講師認證的理事
他們去協調說那今天有什麼課程
他們去討論然後去安排
然後他們安排的人選後
每次理事會都應該公開說
所以誰被派了幾次幾次幾次這樣
奧瑞岡其實也是大概的意思啦
就是我們希望說所有人都可以去分享這個機會
Q:
印象深刻或感動的事?
A:
印象最深刻就剛才我講過啦
就大家在討論說
你是要去為了自己的位置去爭取這些東西
還是說其實我是去follow社團的傳統價值
所以這件事對我來說印象是最深刻
Q:
這個好像是在擔任理事長之前
那擔任理事長期間
有沒有讓你比較就是印象深刻的事
A:
我說真的我覺得沒有什麼讓我印象深刻
Q:
那這過程中有什麼特別人會讓你特別記得嗎
或者這一大段時間從你第四屆到現在
任何人都可以
A:
我覺得與其講個人
我會想說去形容一種特質好了
我很喜歡社團裡面有一群人
他們有一種特質
他們是外和內剛
意思就是說他們對其他的社友的交流跟互動
他們都是很溫暖的
可是他們其實很有他們自己做事的原則
應該這樣講
言必信行必果
也就是說他們答應別人的事
他們一定會做到
然後他們的價值觀
其實很大一部分是跟社團的價值觀是相吻合的
他們願意做中學
他們也願意去幫助別人成長
社團裡面有很多這樣的人
他們默默去把事情完成
然後他們也不需要去做很多事情讓自己曝光
或者是想要去搶那個舞台
社團有很多這樣的人
那我很喜歡跟這樣的人相處
所以你說我對哪個人有特別印象
其實我覺得沒有
而是社團有一群這樣子的人
然後我很喜歡這樣子的特質
Q:
特別像是誰讓你可以一個想到這樣子特質的嗎
A:
這個就不回答了
工作人員:
感覺剛剛那一段很適合剪預告XD
Q:
參與社團你覺得你有什麼比較大的改變嗎
A:
有一次有個社友問我
因為我要上台他當主席要訪談
然後他問我說你會怎麼樣形容你自己
我就說我其實我從來不去想這件事
但是我老婆會說我是一個很機車的人
後來我就把這段事PO在我的臉書上面
然後就引發熱烈的回響
那時候我就想說我到底是哪裡機車了
因為我在社團待了很久
有時候我都會找社友聊天
然後有社友他就給我一些回饋
他說為什麼我會覺得你機車呢
他說原則上大概就是
一方面邏輯不錯
一方面記憶力也不錯
所以當別人要跟我講話的時候
其實如果他講的話是矛盾的
或者是說他的行為跟他的言行舉止是搭不上的
那我都會用比較失禮的眼神看著人家
所以那些朋友就說其實你這樣子很不禮貌
他們有給這樣子的眼神一個關鍵字叫做嘲諷眼
就是說我看人之後有帶著嘲諷的意思
雖然我嘴巴不會去講
但是我是會嘲諷的
所以他們就說我很機車
可是慢慢的我覺得在社團待了很久
我會發現說其實每個人的個性能力都不一樣
我不應該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
我覺得這是我在社團裡面學到的一個蠻重要的事
那另外一個我覺得學得比較重要的事就是
開理事會或者是說社團說決定所有事情的時候
基本上一定會有不同的聲音
因為我自己本身算是工作的因素
我都是做PM
所以我會很多的時間去跟別人去協調事情
所以我算滿擅長這件事
有時候我就會忽略了少數的聲音
可是因為在社團
我會常常有機會就是會聽到不一樣的聲音
那我覺得這對我來說是很好
後來我有看到一本書叫做異見的力量
異就是差異的異
就是你透過聽到不一樣的聲音
然後會讓你再更進步
所以我就覺得後面讓我有成長是異見的力量
它說你怎麼樣面對這個異見力量?
你還可以怎樣把事情做好?
我很喜歡他後面的結論叫做真誠的溝通
怎麼樣去發自內心的去跟人家真心誠意的把這件事處理好
我覺得這有點呼應就是
我剛講有一些外和內剛的人
他們是很有原則的
我們怎麼樣去跟這些很有原則的人好好溝通
我覺得這是我學到的東西
Q:
因為您跟夫人都是社長
後來你擔任理事長
在擔任理事長的過程中
家裡有反對嗎?
還是其實都滿支持的?
A:
其實我非常佩服我老婆
我進社團16年
前面的8年
其實我們是幾乎每個禮拜都進來
後面8年就是只有我進來
我比較像是逃難
因為家裡兩個小孩很吵
所以他在家裡照顧兩個小孩
我逃難
他在家裡就是很辛苦
我去社團還滿開心的
前面就是其實我們剛剛講的
我們全部的人一起做了一些事
因為有些時候我會比較直接
比較理性
講事實跟邏輯
但是她是比較屬於我剛剛講的
那種外和內剛的人
我們算是滿互補的
所以雖然我很多事很直接講
但是事實上我會知道她在後面擦很多屁股
社團裡面有很多這樣的人
我覺得她算是代表之一
她就是一直支持
Q:
有沒有一句話可以代表你的任期
A:
我覺得我們那一段時間
做的是比較像是價值傳承跟制度建立
所以我們會focus在把怎麼樣
社團做中學怎麼樣讓別人發光
然後在這個原則下面
我們去做了很多的制度
制度是因為這個價值觀而建立的
所以我們不會說去
為了要符合某些利益
我們就去測試說
其實這個制度行不行
我記得很多人會問我
比方說社團有四不
如果是我自己去宣傳我的東西
當然是不行
那我老婆能幫我宣傳嗎?
制度上是可以啦
可是大家知道這樣是不行的
所以我會覺得說我們那時候在講的
更多的其實是我們希望傳達的是理念
而不是制度
雖然我們也做了很多制度的事
可是我會覺得說重點還是在價值
Q:
所以聽起來那句話是
A:
價值傳承跟制度建立
Q:
最後也算是一直都有在參與社團
整個健言社的一直變化
那你有什麼想要對現在
或者是後來的這些後輩鼓勵或建議的地方
A:
我剛進社團的時候
因為社團在中山北路
外面有很多好吃的
我跟我老婆都是從基隆來台北
吃完好吃的再進去
進去之後就發現所有場地都佈置好了
後來自己當社長的時候發現
其實是有人去搬椅子
我老婆當社長
我自己當社長
後來又當理事長
然後她當教育理事
後來我們搬了很多椅子
我會覺得說那社團其實有這麼好的環境
其實不是理所當然
我覺得如果大家進來
要知道說我們至少可以做一個搬椅子的人
所以有一次有某個社長跟我說
謝謝志羽老師幫我搬椅子
我就覺得其實不用謝
那是理所當然應該做的事
然後如果對新社友進來的話
我覺得分三個階段吧
第一個階段是你要做一個勇於上台認真去吃餅的人
也就是說你就是積極去爭取那些訓練就對了
你不用去管說能不能安排
因為能不能安排其實是幹部會去處理的
你就是積極報名
我覺得第二個階段是
你可以去做一個分餅的人
你怎麼樣把這些資源公平的分配給所有的人
你就會發現說
你是吃餅的人跟分餅的人的角度是不一樣
你就會發現這中間會有很多的衝突
會有很多的交流
這些東西我覺得都會變成成長的養分
你會知道說有些人他是言行合一
有些人是說一套說一套
但不管
我覺得這個對於我們來社團就是訓練你
除了口語表達能力
大家都想說我來這邊是建立我的人際關係
甚至有人會覺得說
我可以訓練一些職場上的溝通的能力
那其實在這個社團都會看得到
我怎麼樣去訓練我去觀察別人怎麼做事
分餅的人到底是能不能公平分
那我怎麼去跟這些人去做溝通
好那這是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我們覺得可以做的就是
我怎麼樣可以把這個餅做得更大
那其實從16年前到現在
我們會發現說其實有些東西是
一開始只有會內會
然後後來就是有講師班跟奧瑞剛培訓
其實這過程中也有很多其他的課程
但是他並沒有變成一個常態化每年開課
比方說以前有講評班有總評班
然後有假日的職場素養的課程
有兒童口才班
然後有這個議事規範
就是有很多不一樣的課程
很多人都去嘗試過把社團上台的機會
或是各種學習的機會把它做大
那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說
這些東西後來並沒有被常態化
就是像講師班跟辯論課常態化
如果有人可以把這件事就是把它做常態化
我覺得那很不錯
那就代表說你在社團其實不同的階段
你可以做不一樣的事
那就回到我前面開始跟大家分享
就是我們這些卸任社長
我們可以怎麼樣把餅做大
然後把他做公平的分配
在把訪談從影音轉文字的過程中
測試了一些工具
科技真的很進步
再也不用邊聽邊打字了
18分鐘的訪談約5000字
如果沒有工具幫忙轉檔
無法想像到底要花多少時間
現在用相關的程式轉檔後
在把文字看過編輯即可
在這個時代懂不懂找好用的工具
真的是大大影響生產力
整理資料過程中讓我很有感的另外一件事
50年真的很長
不管過去做過什麼
對現在的人來說真的意義不大
那些經歷跟感動只有對當事人才有意義
我很喜歡最近看到的一段話:
不思善不思惡
我想以歷史的角度拉長看任何一個小節點
好壞真的意義都不大
也不需要給太多評價
重點在當下這些事情對自己產生什麼意義
這才是最重要的
安住當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