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公地悲劇-當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對資源分配有所衝突

有位老友最近擔任社區管委會的委員
由於他過去沒有接觸過開會,提案審查預算這些事情
常常會找我們幾個老朋友交流一下想法
最近他問了我們幾個問題
社區的監視系統有辦法換廠商嗎?
跟廠商交流的過程中感覺廠商就是吃定管委會,很難配合!
社區園藝維護費用那麼高,但看不出來在做什麼
可以去議價嗎?
為什麼看起來很多費用都有討論的空間
但感覺各委員不是那麼在乎?

作為一位PM
標準答案當然是可以換廠商,可以議價
但問題在於這種公共議題常常是有功沒賞,打破要賠
議價成功很棒,但並沒有實質獎勵
最多就是獲得一些個人成就感跟口頭讚美
但是當談判破裂,廠商萬一真的不幹了
那就慘了,得額外再花時間找新廠商
沒找到新廠商之前還得把社區的狀況維護好
不然鄰居們應該都會發飆!

在這種情況下,稍微損益分析一下就知道
談判成功,組織獲得利益,個人獲得極小利益
談判失敗,組織損失,個人則是極大損失
這個局面當然不要去談最好,反正就維持現狀
現況大家都沒說話,維持平衡就可以
大家的錢,何必省著花用?
沒錢再大家一起出就好!

有個詞叫做公地悲劇
就是專門形容這種狀況
最早這個詞是形容在公有草地上大家都可以去牧羊
因為是公有地,大家不需要付出成本,也不考慮未來
總之就是能養多少羊就盡量養,牧羊賺得錢都進自己口袋
至於別人家的羊有沒有草可以吃
甚至是當羊吃草的速度大於草生長的速度之後
公有地的草被吃光,大家的羊都沒得吃死光光
那就是後面再說的事情了

公地悲劇就是在形容這種情況
當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對資源分配有所衝突的時候
以人性的角度當然是個人利益優先
但是當人人都只考慮到自己
最終也會影響到組織,然後再轉嫁到自己身上
只是說這件事需要時間發酵
而出來叫大家不要只考慮自己利益的那個人
在第一時間就得承受許多壓力

小至管委會,大至政府
當需要討論資源分配的時候,就會有公地悲劇的問題
畢竟資源有限,要如何分配真的需要智慧

我自己12年來在台北市健言社也看到太多和管委會類似的案例
當個人掌握公有資源分配的權利時
個人與公共利益是否一致?是否會產生衝突?
我們會優先以公共利益思考嗎?

當經費有限,而我只能邀請一位講師來上課時
我是找以前來上過課且有很高評價的講師
還是我要找我想結識的知名講師
甚至我願意提供超過市場行情的講師費來建立關係?
當然新的講師也有機會講得很好
但是社團是否有足夠資源付出高額講師費?
會不會排擠到其他講師?
資源有限時,選項之間就會互相衝突
能夠全都要當然很棒
但是當個人與公共利益衝突時
真的每個人都可以以團體優先嗎?

值得慶幸的是這麼多年下來
看到過非常多以公共利益為優先的領導者
但是相對的,也會看到一些不同選擇
就像我們常常批評政府那樣,也會預算較為浮誇的狀況
高額的講師費啦,幹部聚餐費用啦,高額社長盃獎金等等

就像老友在管委會上遇到的問題一樣
當預算浮誇時,會有人出來說話嗎?
開口的那一瞬間,可能就馬上得罪人
不開口的話,反正社費夠用就好
公地悲劇之所以是悲劇
正是因為當人人以個人的角度思考時
眼前得利了,但長期來看卻是損害

更進一步來說
有錢的時候
可以用比較高的資金邀請知名的講師
可以用幹部聚餐直接鼓勵幹部
也可以用高額獎金激發大家參加社長盃比賽動機

但是當資源不足時,我們反而可以學習去思考
怎樣用較低的預算邀請到講師
怎樣用非物質的方式激勵幹部與幹部們合作執行社務
怎麼樣鼓勵社友參加社長盃演講比賽檢視自己學到什麼
是不是有可能因此學習到更多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不是只會用錢解決問題
說到底台北市健言社畢竟是一個學習性社團
學會不要用錢就能解決問題這件事
真的很有價值

從管委會到台北市健言社的種種案例
都告訴我們要當那隻烏鴉的代價是很高的
但是真的只能靜靜看著公地悲劇發生嗎?
說到底個人的利益最終還是會與團隊利益連結起來
有時候該做的事情,還是必須去做
讓我又想起被討厭的勇氣當中的那句話
必須有人開始去做,就算其他人不配合,也和你沒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