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7日 星期四

辯論系列文(2)心態篇:建立學習心態

身兼麻醉醫師與建築工人的飛蝗泥蜂

昆蟲學家法布爾在昆蟲記當中
介紹了一種昆蟲名叫飛蝗泥蜂
其繁衍流程大致如下:
飛蝗泥蜂成蟲捕捉到獵物,比方說螽斯這類的昆蟲
利用大顎壓迫獵物的腦神經節,使獵物完全無法行動。
將麻痺的獵物帶回巢穴。
在巢穴旁,飛蝗泥蜂會先放下獵物
然後進入洞穴巡視,確保沒有其他昆蟲或危險。
確定安全後,飛蝗泥蜂會將蟲卵產在獵物的身上。
密封巢穴,以便幼蟲在安全的環境中孵化。
幼蟲孵化後會吃掉仍然被麻痺但活著的獵物。
最終,幼蟲蛹化為成蟲,從巢穴中出來
重複這個過程以繁衍下一代

法布爾對這種繁衍流程非常好奇
一隻昆蟲有能力麻痺獵物而非殺死獵物
還會巡視巢穴確認是否安全
最終才產卵並且封閉巢穴
同時具備麻醉醫生和建築工人能力的昆蟲
太神奇了

法布爾身在一百多年前的時代
假設這種昆蟲會思考也是很正常吧!
飛蝗泥蜂到底怎樣判斷要抓多少獵物?
如果繁衍過程當中被打斷他會如何反應?
充滿好奇心的法布爾為了解開這些謎題
書中記錄了好多相關實驗

其中一個實驗方法
是在飛蝗泥蜂產卵後開始封門時
在那個時機點把飛蝗泥蜂移開
但讓飛蝗泥蜂看到人類取走封門的材料
還有把已經被產卵的獵物從蜂房取出
接著放回飛蝗泥蜂
觀察它會如何反應?

結果
飛蝗泥蜂得到自由之後會進去洞穴巡視
然後把巢穴封閉
就跟他原本把獵物放進洞穴然後封閉的流程
完全一樣!

理論上
飛蝗泥蜂已經看到洞裡的獵物被取走
而且他還進去巡視過一次
應該也確認裡面沒有獵物也沒有卵了
不需要幫幼蟲準備一個安全的環境了
可是他還是把蜂房重新封了起來
封閉巢穴的舉動的意義是什麼?


是本能而非思考

有關昆蟲的相關研究在一百多年後
已經把這樣的現象定義為固定行為模式
是出於遺傳或本能
不需要透過經驗跟學習的行為

這種行為模式有固定的發生順序
一旦被引發
動物就必須持續動作
到完成所有流程

所以飛蝗泥蜂並不是因為思考過後才有那些行動
它所有的行動都不經思考
對它本身也沒有意義
是它的本能驅使他做那些事


本能的無知

昆蟲的一些行為看起來是經過思考
但實驗證明其行為只是被本能驅動
同理
人類的思考模式有沒有可能也只是因為本能驅使
導致我們看起來有在思考
但實際上並沒有?
所以才會一直在同樣的地方跌倒?

明明知道過胖對身體不好
明明知道適度運動對身體很好
但我們還是不會去執行?

明明知道大魚大肉過油過鹹
對身體的傷害跟負擔很大
但我們看到美食還是都會控制不住?

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像不像法布爾實驗當中的那隻飛蝗泥蜂?
明明獵物已經被移走也確認過了
但還是按著本能把門封起來?

如果先天上會因為遺傳或本能
限制我們理性思考
導致我們陷入固定行為模式
這種因為本能帶來的無知
我們人類是否有能力克服?
如果有辦法讓我們能理性思考的話
其方法為何?


粉紅波西

框架效應書中有提到一個西方童話故事
故事中敘述有一位大王名叫波西
波西非常喜歡粉紅色
所有他看到的東西他都要把它變成粉紅色

一開始是他使用跟他擁有的物品
他吃的食物也要是粉紅色

但粉紅大王還是不滿足
還是有太多不是粉紅色的東西了
因此他便制定了一條法律
規定百姓把所有物品換成粉紅色

就算是這樣
他還是不滿意
因為大自然的花花草草跟各種動物
還是有各種顏色
因此他也強制性的把這些東西染成粉紅色

終於他眼前所見之物都是粉紅色了
結果抬頭一看
天空竟然不是粉紅色的!

到底要怎樣把天空變成粉紅色?
他找來他的老師
希望老師可以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後來老師想了幾天
幫粉紅大王帶了一副粉紅色鏡片的眼鏡
全世界就都變成粉紅色了


換一副眼鏡看世界

粉紅波西的故事雖然荒謬
但其寓意也很清楚
我們都帶著不同的彩色眼片看世界
導致無法看清楚一件事物本來到底是什麼顏色

對充滿自信的人來說
一樣是約會遲到
我遲到就是因為運氣不好遇到塞車
其他人遲到就是沒有用心沒有提早出門

同樣一件事情
我做得好是因為我很努力很聰明
其他人就算做好了
也只是運氣好有人幫忙

當然對於自卑感比較重的人來說
也可能會因為自信不足
把以上的事件完全反過來看......

在辯論課堂上很常舉這些案例讓大家參考
大部分的學員聽了都心有戚戚焉
錯誤歸因!
雙標!
作為局外人很容易辨識
但是當自己也是當事者時
又會陷入原本的框架

但是學辯論時
會強迫我們把自己帶入不同角色
我是正方會怎麼看這個議題?
我是反方會怎麼看這個議題?
我是評審會怎麼看這個議題?
我是聽眾會怎麼看這個議題?

每個人因為天生的性格跟後天成長的環境
都會帶著不同的眼鏡看世界
可以把這種能力視為我們快速理解世界的方法
就像快思慢想當中的系統一:直覺思考
不可能所有事情都要慢下來理性思考之後才執行
但我們可以提醒自己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世界
而換一副眼鏡之後
世界也會變得不一樣
辯論可以幫助我們跳脫框架
換很多種不同顏色的眼鏡


除了難喝以外的可能性

當我有了框架的概念
並試著把辯論的思考方式帶入生活當中
我發現很容易就能理解人跟人之間真的不同
有些事情也不需要爭執

有一次我要去買咖啡
問朋友說要不要順便幫他買一杯
他回我:那間店的咖啡這麼難喝,他不要

如果是還沒學辯論之前的我
可能會跟他辯論說
咖啡明明很好喝
而且很便宜
我很喜歡這家的咖啡
你可以不要這樣批評嗎?

但學了辯論後
至少能理解每個人的框架不一樣
大家都有自己的價值喜好
帶著自己的有色眼鏡看世界
有時候並不需要去爭論什麼

更進一步說
除了飲食這種容易理解人與人之間差異的主題
我們在看別人做人處事
發現別人的想法跟做法跟我不同
或是看到對方出包之後
我們除了批評對方笨之外
有沒有試著去思考有其他的可能性?
導致對方做這些選擇?

比方說對方手上有的資訊量跟我就是不一樣
有些事情我知道而對方不知道
或對方知道我不知道的事情
導致對方做了這個選擇
也就是常常聽到的資訊不對稱

抑或是雙方的資訊量其實都大同小異
但是彼此的價值觀不一樣導致選擇不同?


沒有人是笨蛋

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術當中說:
邏輯思考是基於事實的
但大多數人是不忠於事實的

為什麼?
可能是本能的無知
可能是習慣陷入系統一的直覺思考
可能是帶著情緒去判斷而非靜下來想一想
也可能是框架帶來的有色眼鏡看世界
導致於我們無法相對客觀的去觀察這個世界

所以我認為學習辯論的第一個步驟
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心態
要知道思考有很多盲點
人天生有很多思考的框架
有框架很正常
先理解有這些限制
然後用辯論架構來換位思考突破這些限制
而不是像我一開始學辯論一樣
心裡總想著不服來辯......
以為辯論只是學吵架
而且是教我吵贏的技巧......

或許講起來很多很複雜
但簡單來說
就是要認知到所有選擇都是有理由的
只是有時候我們不知道其他人決定的原因
沒有人是笨蛋
也不要輕易把其他人當笨蛋



參考書籍
昆蟲記-第一冊第12章-本能的無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