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問讀書心得
小學問這本書是辯論大神們出的書包含了馬薇薇,黃執中,周玄毅,邱晨,胡漸彪
都是這幾年在奇葩說非常受歡迎的老師
這也是我挑這本書來讀最大的原因
作者們為了幫助讀者解決知識焦慮的問題
定義了小學問並告訴我們要如何聰明思考
書中分了幾個部分
最重要的當然是思考邏輯
還有一些心理學以及不同觀察角度的探討
我想這個部份應該是辯論高手最擅長的
小學問全書我最喜歡的是這兩句話
- 未經你思考的知識是不屬於你的
- 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
其餘我認為書中比較值得紀錄的部分
- 小學問就是把知識積木化
- 心智防身術的小學問
- 理解自己工作的性質
- 向失敗者學習比向成功者學習更高效
小學問就是把知識積木化
每一塊積木都可以單獨學習自主拼接進而組合成知識使用者自己想要的形狀
小學問必須要:
碎片化:五分鐘能夠講清楚
實用性:操作過程簡單明瞭,能轉化成具體行為,看到成果
延伸性:不只適用於單項問題解決,也可以延伸到其他領域
心智防身術的小學問
邏輯上證有不證無
因為要證明一樣東西不存在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主要的舉證責任
是在說他存在的一方
常見的錯誤歸因
外部歸因:把原因推給外界
內部歸因:將事情的原因歸於個人內在的特質
滑坡謬誤
理解自己工作的性質
勞動分為
- 體力勞動
- 腦力勞動
- 風險勞動
- 情緒勞動
創業者承擔的風險並不下於體力活與腦力活
並不是要談優劣
而是要清楚知道工作的性質分類
向失敗者學習比向成功者學習更高效
失敗比成功更具有客觀意義
最可靠的成功之道其實正是避免失敗
成功沒有固定路徑
否則他就不可能那麼稀少
成功是複雜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而失敗則是一票否決制
談失敗學的書很少
所以這篇談失敗的文章或許是這本書最有價值的點
把成功簡單歸因於個人的努力或策略
是過於簡化所有成功的過程了
但人性上也不得不如此
因為人喜歡問為什麼
一定要給成功一個理由...
但成功所需要的條件實在太多
除了個人還有團隊還有時機以及各種不可控制因素
變因實在太多
而這當中能控制的
就是不要做錯事...
不做什麼跟做什麼一樣重要
總的來說
小學問這本書是由很多篇文章組合出來
而這些文章又是由一些有名的書中抽取概念出來完成的
從這個角度出發來看
讀完小學問若對某些概念特別有興趣
可以再針對某些主題去研究
若是單純追求效率
也可以參考看看辯論高手們是如何寫出不同的觀點
但看完小學問我覺得還是要回到這兩句話
1.未經你思考的知識是不屬於你的
2.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
讀小學問某方面來說是走捷徑,直接讀高手的讀書心得
但是如果沒有自己再深入思考吸收
就會像書中說的未經你思考的知識是不屬於你的
小學問:告別知識焦慮時代的聰明思考 |
小學問筆記
第一部:解決人生焦慮的小學問
每個作者對於小學問的定義- 碎片化:五分鐘能夠講清楚
- 實用性:操作過程簡單明瞭,能轉化成具體行為,看到成果
- 延伸性:不只適用於單項問題解決,也可以延伸到其他領域
小學問就是把知識積木化
每一塊積木都可以單獨學習自主拼接,進而組合成知識使用者自己想要的形狀
未經你思考的知識是不屬於你的
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
第二部:Be Smart
心智防身術
邏輯上證有不證無
因為要證明一樣東西不存在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主要的舉證責任
是在說他存在的一方
達克效應
高過平均幻想
一個人的能力越差
他高估自己的情況就會越嚴重
換句話說
越無能的人就越有自信
越是不行就越是自我感覺良好
外部歸因:把原因推給外界
內部歸因:將事情的原因歸於個人內在的特質
滑坡謬誤
因為人有秩序偏好
喜歡談趨勢談走向找規律
喜歡漸進的秩序感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如何避免滑坡謬誤
1.迴歸效應
2.集中議題
迷信真正的溫床不是無知
而是恐懼與焦慮
無能為力是最可怕的感受
偏見的本質並不是惡
而是懶
因為用類別去判斷個體
不管對方說什麼做什麼
先貼個標籤再說
這種作法雖然不夠精確
卻更有效率
為了效率
我們不得不犧牲一部份的正確性
譴責受害者
透過找出受害者與我們其他人之間的差異
讓自己能夠開開心心的回到日常生活去
畢竟如果沒做錯事卻發生這麼可怕的事情在自己身上
這個世界未免也太可怕了
第三部 Make a living
理解自己工作的性質
體力勞動
腦力勞動
風險勞動
情緒勞動
懶螞蟻效應
20%的懶螞蟻應付突發狀況
第四部 stay fit
如何擁有自律的人生
你真正遇到的問題
並不是缺乏自制力
而是內心深處缺乏動力
be-do-have
而非 do-have-be
羅森塔爾效應
如果一些對你重要的人對你抱有強烈期待
那麼這份期待就會奏效
而這正是所謂關鍵他人的意義
認清別人的自我設限
有利於解除自己的自我設限
不敢盡力爭取最好結果
唯恐發現自己如果努力了仍然會輸
如何激勵自己?
1.以正向驅動為主
2.增加回饋的強度和頻率
第五部 Effective
高效能人士是怎樣思考的
Smart原則
即時有效的回饋
是幸福感的來源
向失敗者學習比向成功者學習更高效
失敗比成功更具有客觀意義
最可靠的成功之道其實正是避免失敗
成功沒有固定路徑
否則他就不可能那麼稀少
成功是複雜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而失敗則是一票否決制
我們不可能透過節省時間過上我們想要的生活
正確的做法是先決定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先決定事情的優先順序
然後再讓時間來配合你
第六部 Attractive
情與愛的科學小祕密
女生是重疊型談話
男生是交替型談話
女生談話話題是共用的
但男生談話是專享的,你說你的我說我的
出門購物
男生是買
女生是逛
因為在古代
男性狩獵
女性採集
男性出門帶有目的,狩獵前要準備,狩獵結束只想回家
女性採集的技術著重在挑選,一方面擴大範圍依方面提升選擇技巧
第七部 Persuasive
不要當小透明
最高明的廣告
不是販賣產品
而是販賣問題
如何產生渴望
讓對方意識到自己有問題
影響力的核心
是感性而非理性
最大的困難不是把道理講明白
而是找到感覺上的共鳴
心理帳戶
人們在選擇消費時常常以場合作為消費的劃分
而不是實際金額
人們的心中有一個個隱形帳戶
買菜跟買保養品是不同的帳戶
要影響他人
最重要的不是提供資訊
而是提供解釋框架
一杯溫水要讓人覺得熱該怎麼辦?
先讓他喝冷水就好
要讓他覺得涼呢
先讓他喝熱水就好
溫水沒有改變
但解釋的框架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