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選讀這本書?
選書跟讀書的過程中
總是會好奇別人會怎樣挑書看書?
厲害的人對於閱讀的想法是什麼?
他們有何訣竅?
換句話說會思考比我更好的學習方法是什麼?
更高的閱讀境界會是怎麼樣?
關於閱讀我還能什麼做什麼?
基本上就是帶著這麼多的問號
來看這本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
到底是什麼境界?
印象深刻的三個重點
- 網路文章與閱讀書籍的差別
- 深刻的人與淺薄的人的差別
- 2本,5本,與20本的差別
網路文章與閱讀書籍的差別
作者齋藤孝在書本的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
網路文章跟資料那麼多
還有必要看書嗎?
作者認為我們在看網路文章時
其實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看完一篇就會馬上再找下一篇
乍看之下能在短時間內看很多資料
但正因快速閱讀
導致沒辦法深刻地去思考跟分析讀到的內容
甚至這幾年很多資訊影像化
知識快速流過
代表可以不用腦
不用想像力不用思考
真的能讓我們理解吸收的內容就更少了......
讀書就不一樣了
如果是因為敬佩某個作者才看他寫的書
因為要解決問題而找書來看
自然會好好靜下心來閱讀
透過書跟作者好好對話
這種深刻的體驗才會變成感受和記憶
並且與自身的知識和經驗作連結
真正的把知識讀進大腦
而不是快速看過網路文章
但根本什麼都沒有吸收到
也唯有透過對話跟連結
好好體驗一本書
也去思考書對自己的影響
作者齋藤孝有提到
他會在面試時問對方一個問題
請對方介紹三本專業領域外
構成你本身素養的書
作者針對這個題目有個很有趣的回答
他說被面試的人應該要回答
三本太少了
請容我介紹十本!
對此我是完全認同!
深刻的人與淺薄的人的差別
作者認為深刻的人跟膚淺的人差別在素養
關鍵是抓住事物的本質,進而理解它
不管是溝通能力或認知能力
其實都是展現"我"是什麼樣的人
書中有個很容易理解的例子
當我們去便利超商買東西
跟超商店員交易後
沒有眼神交會的謝謝
就是一種淺薄的溝通
跟店員成為對話關係後
理解對方情況
關心對方的情況
說出真心誠意的話
這是一種較為深刻的交流
這時候雖然一樣是"謝謝"
但已經不只是表面上的謝謝
可能會是一個雙方深刻的交流
會讓雙方都有愉快的一天
除了溝通力之外
還有認知力的深淺之別
因為認知能力的不同
即使面對同樣的資訊
理解也會大不相同
關於這點我倒是有親身經歷
所以很有感受
曾經社團在安排課程的過程中
想要邀請我教某個主題
但是安排課程的團隊在討論的過程中
很明顯的分成兩派
一派是說沒看過我教類似主題
所以我不會教
另外一派則是說根據我其他課程的表現
可以推論我是可以教該主題的
其實我也不知道正確答案會是什麼XD
但這個案例剛好完美符合這本書中說的
即使面對同樣的資訊
理解也會大不相同
我跟這個團隊大部人認識的時間都是差不多的
交流的程度也是大同小異
但是為什麼面對同樣一個人
在評斷他的能力時
會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認知?
至於要如何提高認知力
當然也只有閱讀
閱讀擁有一流認知力的人所寫的書
我們的認知力也會愈磨愈光
書中其實也有提到
認知能力愈高的人
針對某種技能的細節描述就會越清楚
而這種深刻的認識一開始是在某個領域
但是隨著閱讀及經驗累積
會發現這種能力可以在所有領域相通
我很喜歡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書中說的這段話:
擁有一流認知力的人會認為自己在做的事離終點還很遙遠
即便普通人覺得到達這裡就好了吧
已經可以看見未來
但愈是具有認知力的人
愈會覺得還有值得挑戰的事
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如此深邃
所以才能持續不斷的享受人生。
2本,5本,與20本的差別
為了提高認知力
讓自己從淺薄的人變成深刻的人
作者也提供了具體的經驗讓我們參考
他認為針對一個特定主題
從全然陌生的C級
就算是只讀了2本該領域的書
也可以達到有點熟的B級
連續讀5本就能讓自己變成相當熟的A級
讀差不多20本的話就能達到超級熟的S級
要到專家研究級要2000本!
其實20這個數字已經是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了
5本真的算是一個門檻
有好好閱讀分析
針對一個主題找到5本經典的書
會很容易從0分到80分
5到20本比較像80分到90分的過程
2000本......研究真的不容易......
對於一個主題的理解
一開始的概念跟架構
只要多看幾本書
大部分人都能快速抓出重點
我認為這就是俗稱的80/20法則
但是要專精
真的就是必須投入大量時間研究細節
試著去挖去那一點點的差異
也就是所謂的追求完美
作者在分析要讀多少書才能對一個新的領域有所認識
也符合了這個原則
當然對大多數人來說要一個領域讀20本很難
但作者在這邊也提到了
知識增長是等比級數而非等差級數
也就是說讀越多書
越懂得去連結應用
融會貫通
就會達到作者前面說的
了解事物的本質
很多概念就算是跨領域
還是可以拿來運用的
我可以如何應用這本書
這本書除了上面記錄的三點之外
也有提供了很多讀書的方法跟技巧
對我來說可以做的可以分成兩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
讀完書可以試著寫推薦文
推薦給誰看?
為什麼?
看完有何改變?
對自己的價值?
作者齋藤孝提供的這個方法
聽起來像是更全面的讀書心得
第二步驟則是說書
要深化思考對話是最好的方法
連結自身經驗
讀完就講給別人聽
我自己辦的讀書會就是為了這件事
實際操作的結果我認為對我很有幫助
其他閱讀方法
設定作者月
對某個作者有興趣
就在某個月都閱讀該作者的書
可以透過書來理解這個作者到底是怎麼樣的人
我想這也連結到作者說的
要去碰觸偉大人物的傳記跟書
去了解他們的人格
透過這個方式把自己跟大人物連結
理解大人物跟我們有什麼差別
閱讀文學作品
可使人掌握感受複雜情感
將複雜情感轉換成語言的能力
並與自己的經驗連結
比方說小王子這本書我相信是影響了非常多人
書中的這句:真正重要的東西是眼睛看不到的
我覺得對我來說就影響很大
正因為投入情感閱讀
才更能將書與自己做連結
也才會深刻理解!
才會達到作者說的
閱讀文學自然會對幸福有不同認識!
理科閱讀
理解科技發展讓視野變開闊
對值得驚異的事感到吃驚
其實是因為有文化素養
閱讀暢銷書
暢銷書會暢銷都是有其時空背景
建議在暢銷的時候讀
搭配當下的環境跟社會現象
會更理解為什麼會暢銷
閱讀經典
經典有其道理
能流傳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書
必然有其價值
閱讀困難的書
因為困難
所以才能提高閱讀時的專注
更能提升能力及深刻度
其他還有遇上書就讀
把偶然變成必然
乖乖讀別人推薦的書等等
作者在本書後半段分享了各種不同的選書方法
讓我們可以從不同的道路進入閱讀的世界
我很喜歡做作者在書中分享的:
寫出一流的書需要有才華
但讀書不需要才華
總之
讀書就對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