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談什麼?
作者查理恩文(Charlie Unwin)本身就是優秀的運動員
加上他對應用心理學很有興趣
攻讀了運動心理學碩士
這樣的經歷讓他有機會與許多頂尖運動員合作
協助他們訓練,維持狀態
除此之外他也協助特種部訓練
我想這也是這本書中文名稱的由來
作者與這些運動菁英的合作方式主要著重在心智鍛鍊上
菁英運動員跟一般運動員在心理上有何差異?
這些差異點是能夠被一般人學會的嗎?
我們要如何鍛鍊自己的心智能力?
進而展現出更好的表現
這就是這本特種部隊專用的心智鍛練課主題
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幾點
- 由內而外的方法
- 建立心理藍圖
- 獎勵進展模式VS威脅迴避模式
由內而外的方法
本書作者提到的由內而外的方法
主要包含了三個部分
- 思考維度:清晰有效思考的能力,理性有邏輯有智慧
- 感受維度:訓練對壓力和高壓情緒的反應
- 直覺維度:提升洞察力,如何應用潛意識的力量
所謂的由內而外是什麼呢?
舉例來說
我們該如何去思考及定義成功這件事?
我們應該是什麼心態?
作者認為我們應該著重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
我能掌握什麼?
接著可以慢慢往外思考
衡量表現的標準是什麼?
最後才去觀察成果
作者建議不要以最終的成果來評判自己
畢竟外部有太多不可控制的部分
我的心態要由內而外
掌握->衡量標準->成果
具體執行時可以試著完全關注內在的事物
專注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
寫下你無法控制的外部事物
透過這樣的方式保持專注
建立心理藍圖
所謂的心理藍圖也可以說是一張心智圖
它將大的目標跟願望拆解成小的績效領域
然後再拆成更小的習慣技能和技巧
讓我們可以透過刻意練習慢慢進步積沙成塔
這樣的方式很類似與成功有約當中的以終為始的概念
我讀的過程中倒是在想
這個終點會是什麼?
比方說想像我的目標對象會如何行動?
想像最強的自己會是怎樣?
要透過怎樣的訓練才會具備那樣的能力?
獎勵進展模式VS威脅迴避模式
人類遇到危險或壓力時
會自動進入攻擊發呆逃跑機制
呼吸跟心跳加快
肌肉隨時可以運作讓我們行動
心理學的書很常會提到這個概念
這本書則是進一步提到
除了避免進入威脅迴避模式
我們可以讓自己進入獎勵進展模式
因為當我們緊張害怕的時候身體會呼吸心跳加快
當我們興奮時也會呼吸心跳加快
我們的身體無法區別到底是緊張還是興奮
所以心理上要怎樣解釋很重要
不同的心態其實會影響我們的表現
具體來說
當我們面對困難或壓力時
比方說參加奧運賽時面對這種大場面
除了要了解因為威脅跟害怕而造成的心理壓力
也可以試著思考
我們是因為什麼小成功才得到這個參賽機會?
要在這種大舞台都是經過各種競爭
一次一次累積勝利才有這種機會
我們要把這樣的機會視為獎勵而不是壓力
我們是帶著興奮來挑戰
而不是一種緊張跟威脅
透過這樣的獎勵思維模式
面對這一次的挑戰
然後再進步
未來如何應用書中的概念
維持每週打籃球的習慣超過20年了
本來都是半場三對三
球友也都是認識的
犯規什麼的自己喊
也沒什麼勝負壓力
畢竟現在打球的人好少......
不過前兩三年開始打全場
且是有裁判跟錄影的
雖說也是歡樂盃
主辦單位對遊戲規則上也有一些要求
比方說上場時間限制
讓每個人盡量平均上場
而不是強的人一直上
或者是裁判吹判相對嚴格
降低肢體碰撞等等
甚至技術犯規累積太多是會退賽的
不過不管怎樣
整體的競爭性還是比平常稍強一些
但對我來講最不習慣的是裁判
一開始的時候很容易被裁判影響心情
也會因為心情影響打法
作一些不合理的投籃或切入
當然也有時候裁判的尺度還會讓雙方都不滿XD
其實對我來說算是很好的經驗吧
以前看NBA
有時候會覺得裁判亂吹
但有的球隊會一直抱怨
有的球隊則是把吹判或誤判視為比賽的一環
我個人很喜歡馬刺隊的球風
以及POP教練跟三巨頭的態度
幾乎不會聽到他們抱怨裁判
看比賽講別人都很容易
當時很難理解這些球星為什麼愛抱怨
自己實際打才知道真的很難
但這也讓我學到滿多東西的
到底要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
這種比賽主要是讓大家有機會經歷稍有強度的比賽
也沒什麼勝負壓力
裁判更沒必要偏頗
那麼怎樣在這個過程中去觀察每個裁判的吹判尺度
吹的嚴格的怎麼透過更多切入去要犯規?
吹的寬鬆的怎樣透過加強防守強度要到優勢?
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透過這種循環賽慢慢觀察到
並且利用
而這些東西也是因為當初一開始打球遇到挫折
慢慢找一些運動心理學的書
才有行為上的調整
當然這樣的心態能不能用在別的事情上
比方說工作上生活中?
我認為背後的道理是一樣的
什麼是可控的?
什麼是不可控的?
這本心智鍛鍊課很大一部份就是在談
掌握->衡量標準->成果
由內而外
要求自己而不是其他人
就像球場上
配合裁判尺度改變打法
而不是要求裁判配合自己
另外
特種部隊專用的心智鍛鍊課這本書的英文叫做
Inside Out:Training Your Mind and Your Nerve Like a Champion
讀的過程中我腦海一直浮現為什麼贏家不思考這本書
贏家不思考的作者是記者出身
比較偏重在各運動領域的頂尖選手會用什麼心態去比賽
另外書中有很大部分是著重在意象訓練
而在這本特種部隊專用的心智鍛鍊課
則是把訓練分成思考維度,感受維度,直覺維度
從這三種面向去討論如何訓練
心態上怎麼由內到外
討論的面向又更廣
但也不能因此就說哪本書比較好
而是說記者的身分訪問大量優秀運動員總結後寫的書
跟優秀運動員加上心理學家身分寫的書
切入的角度肯定是不一樣
能從更多面向去了解一個專業
肯定是好的
這兩本書在意象訓練上面
還有直覺的解釋上
其實是很類似的
當成為最頂尖的運動員
其實不是不用思考
或是只靠直覺
而是說
已經透過大量的訓練了
心理跟身體已經訓練到一種直接反應
面對什麼情況就應該直覺怎樣反應
而不是還要思考
這讓我想起有一次陳金鋒被記者訪問在打擊時的心態
陳金鋒說:球來就打
我想就是這個意思吧
用這樣的觀念來思考自己
不管是有機會教課演講
甚至是參加歡樂盃的球賽
要怎樣訓練自己到直覺反應?
心理藍圖應該要長怎樣?
才可以達成自己想像中的目標
要怎樣由內到外
比方說在球場上專注於自已的表現
而不是去在意評審的吹判
甚至是比賽後的自我回饋
想想自己的表現
然後再去跟錄影帶比對
慢慢就會有所進步
我認為不管是運動,演講
或是其他的能力
都是可以用相同的方式鍛鍊自己的心智
讓自己變得更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