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 星期三

五分鐘的信用加值

最近讀到一本書
內容主要在探討頂尖人士都在執行哪些的基本功?
作者戶塚隆將在書中一開始就定義基本功要符合這些條件
  • 大家都知道的基本能力
  • 看起來簡單卻難以長期執行
  • 對結果影響很大
當我看到這樣的定義
第一時間就在想這樣的定義下
作者肯定會談一下準時跟遲到吧
果然書中就提到了這一個主題

偶爾會看到一些書談準時
當下都會覺得滿浪費篇幅的
為什麼要談這個基本概念......

但就跟去年年底回顧聊到情緒勒索這個主題一樣
我沒遇到的狀況
不代表沒有......
有相關主題就代表就相關的需求
肯定有很多人因為遲到而影響自己的評價
但他們可能不自知
也因此需要這樣的書來提醒

在準時跟遲到之間
我自己是如何選擇?
與其說選擇不如說習慣
仔細回顧之後才發現
雖然我的父母從小都不要求功課
但他們花了很多心思幫我建立這個習慣

我記得當我可以自己獨自出門打球後
就被要求一定要講清楚幾點出門幾點回家
一開始當然是都準時
但幾次之後有時打得比較瘋
說六點回來有可能六點半才到家
從這時候開始就會被釘了
為什麼遲到不先打電話通知?爸媽會擔心
如果一開始就要打到六點半,為什麼不直接講?

我一開始還皮皮的
會扯說六點指的是六點從球場回來
不是六點到家
或是說反正都在球場
回家也沒什麼事情
晚個幾分鐘沒關係

起初爸媽也是口頭警告而已
但幾次之後就開始被處罰
不能看電視
不能出去打球
慢慢地準時的習慣也就建立起來
有時候處罰這種事情還是快速有效~~

但開始工作之後
才發現準時沒有想像中容易
要跟人家約時間
要能充分盤點清楚自己的時間
也要推算清楚自己到約會地點需要多少交通時間
除了自己可以控制的
還有不可控的突發重大事件
以及交通時間

同樣的邏輯再更進一步思考
準時也是相當程度了展現一個人評估自己時間的能力
心態上是否在乎這場約會願意多留一些緩衝時間
當然也不能排除外在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
比方說臨時有急事或遇到塞車等等

有趣的是
在遲到這件事情上也存在著心理偏誤
我自己遲到是因為運氣不好突然發生意外
突然有急事或是交通狀況
都是外在環境的錯

別人遲到的話
都是他自己的錯
為什麼不能提早準備提早出門
為什麼不能抓一些緩衝時間
是不是不尊重這場約會?
總之都是對方本身的能力跟態度有問題

事實上不管是我自己親身經歷的
或是聽過其他人抱怨
以上的情況是真實存在的
但是當看過心理學偏誤的書
了解到大腦傾向放過自己怪罪別人
所以會產生這種錯誤歸因
自己有錯就是外部歸因外在環境的錯
別人有錯就是內部歸因內在性格能力的錯

知道心理會有這種偏誤之後
雖然現在遇到其他人遲到一樣讓人不爽
但至少稍稍能理解遲到未必都是人的問題
每個人身處的環境會造就他的性格習慣
有時則是外部環境影響

就拿遲到來看
我是因為爸媽幫我養成這個習慣
別人可能是家裡或學校環境沒有幫忙養成這種習慣
或是身處在非常忙碌的環境
時間真的得抓得很緊
沒有什麼空檔或餘裕安排緩衝時間
導致偶爾會遲到等等

當然不管遲到的原因是什麼
就算能試著從外部歸因跟內部歸因
更全面的去理解遲到的人
但遲到還是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

那準時到底有什麼好處?
我很喜歡松浦彌太郎說的一句話:
越是微不足道的承諾越要努力遵守

松浦彌太郎的解釋也很簡單
大型的專案或重要的約會
大家當然都會重視跟認真努力去執行
每個人都能做到
但小的承諾正因為微不足道
才更容易顯示出我重視自己的承諾
當別人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在執行時
我一樣是努力遵守
那麼差異就出現了

松浦彌太郎在他的書中談到很多信用的概念
都是類似的想法
也因為他能做到那些小小的承諾
跟他合作的人都認為他是有信用的人

從這個角度看
與人相約提早五分鐘到
五分鐘的信用加值
便宜有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