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8日 星期一

變老的勇氣-讀書心得與筆記

讀這本書當然是因為這是岸見一郎寫的書
變老的勇氣跟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是同一個作者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想解決的問題其實不是被討厭
而是在討論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我們必須課題分離
分清楚什麼事情是我的事
什麼事情是其他人的功課
內容跟被討厭其實沒有很大關係
但我想這本書大賣肯定跟書名有很大關係
這也算是行銷的兩難
所有書都需要一個吸睛誘發閱讀的動機
但又不能偏離內容太遠

有趣的是變老的勇氣書中
岸見一郎也提到了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被誤解......
作者說書名脫離了原書
他想傳達的並不是被討厭也沒關係
也不是歡迎別人討厭自己
而是不要害怕被討厭
變老的勇氣


我覺得變老的勇氣也是有類似的概念
不是要有勇氣面對變老或是害怕變老
作者寫這本書比較像要傳達
我們要面對變老及接受變老的情況
然後找到對應方式

書裡面提到很多作者跟他失智父親的互動小故事
他必須要接受這種情況
而不是去要求父親做什麼
同樣的他也提到自己因為年老生病
如何接受已經不再年輕健康的自己
認清自己目前的能力
然後努力的做自己能力內的事情

甚至以更積極的角度來看
有很多事是因為年輕持續努力
到了這個年紀才有辦法完成
所以我們也應該享受很多因為年紀累積才有的能力

享受因為年紀帶來的能力這件事真的要有年紀才有感吧
我發現超過一定年紀之後
因為接觸的人事物慢慢多了
就更容易換位思考
也能夠理解每個人天賦喜好價值觀都不一樣
環境也不相同
不可能用同樣的標準要求所有人
比較可行的方案是要求自己
然後做好阿德勒說的課題分離
年輕的時候對這些事情是真的不懂
很多事情喜歡強出頭
想要證明自己
但年紀大了才知道有些時候
要慎選舞台

至於要怎樣才能享受變老這個過程呢
書中有提到成為大人的三大要件
我覺得也很適合拿來詮釋變老
  • 自己能夠肯定自己的價值
  • 自己的事必須由自己決定
  • 擺脫以自我為中心
其實只要能把這三件事情學好
就算慢慢變老也沒有關係~~


變老的勇氣筆記
這本書有幾段文字讓我覺得值得記錄下來
書中一直提到三木清對於幸福與成功的看法:
幸福是一種質而且很獨特
成功則是一種量而且很普遍
成功與過程有關
幸福則是存在的問題

完成的過程就等於完成

當父母一再重複相同的事時
不妨當作是第一次聽
不妨當作是有趣的故事

我們要持續活在心愛的人的心中
還要有建立人際關係的勇氣
成為讓人想要跟他聊一聊的人

關於人生的意義
能夠充分運用所有過去的經驗和學習的知識
並加以整合
是多麼令人感動
我每天都會思考這件事
每次思考
都會充滿深深的喜悅

書中的這幾個段落並不是特別難以理解
但每一個句子都能夠很清楚地提醒我如何去思考幸福與成功
還有怎樣把握當下的時間
以及因為變老而帶來的無形資產
值得紀錄
當未來的某一天再看這篇心得與筆記的時候
也能提醒自己

2023年8月22日 星期二

牧羊人讀書筆記-讀書心得

前幾年讀人類大歷史系列書時
讓我最有感觸的一件事情是大家年紀差不多
為什麼可以寫出這樣的系列書?
肯定是背後下了超級多苦工
當然天分家庭老師朋友各方面的條件可能也都是必須具備的
我覺得那不是一種羨慕的心情
比較像是一個恍然大悟的驚嘆號
阿!原來好好的努力
人是有機會在40歲左右有這樣的發展
還有這種可能性阿

在讀這本牧羊人讀書筆記的時候
我也有當時讀人類大歷史的感覺
書名雖說是牧羊人讀書筆記
但朱敬一先生對於原書作者提出的見解
都有自己的獨到看法
這當中有認同也有反對
但是這些論點一定都是有所依據
書中記錄下來的心得各種旁徵博引
也可以在這個筆記當中看到讀者與作者的深度對話

大家都是讀同樣的一本書
但是對於書的理解跟連結以及應用
我覺得差太多了~~
還好這並不妨礙我繼續讀書或寫心得
反而是跟當初讀人類大歷史一樣的心態
原來讀書心得還可以有這樣的可能性阿

自己走過的路才有辦法辨識方向跟距離
會知道自己大概在哪裡
但是學習更多時候像是在拓荒
還沒走過的路無法認知方向
而讀一本好書就可以為我指引方向
原來寫讀書心得是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書寫


牧羊人讀書筆記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兩篇
一篇是談吃
一篇談某政治人物

談吃的那篇
朱敬一先生分享了他對飲食料理的一些看法
他認為料理不只是科學
所謂科學的定義是可以由任何人依照同樣的條件
複製之後得到相同的結果
比方說煎牛排這件事
如果可以使用固定形狀跟重量的牛排
透過舒肥機設定好溫度跟時間
舒肥完成之後再透過固定溫度跟時間兩面煎出梅納反應
然後用固定的設計好的擺盤上桌
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把這件事情做好
那麼作為廚師跟工讀生的差別在哪裡?

前一段時間買了一大堆科學料理的書
想要試著了解料理到底是怎麼回事
所以看了這一段是滿有感觸的
當我按照書中說的方式用百分之一重量的鹽去醃五花肉
用設定好的時間溫度去烤肉搭配烤大蒜
搭配撒上一些黑胡椒跟白胡椒提升香氣
成果當然比不上特別厲害的餐廳
但作為家常菜烤出來的效果是很不錯的
那麼要怎樣更上一層樓?
其實我是不知道的......

所謂的科學是可以被複製
或著是說我們可以用科學數據找出80/20法則
找出關鍵的影響因素
透過達成關鍵因素快速的達到不錯的程度
但是要如何達到傑出呢
又要如何做到差異化呢
這篇雖然談的是吃
但是也讓我對學習的態度跟競爭力有一些想法

從學習的角度來看
這時代什麼都講究快講究效率
大家都要找80/20法則
快速達到一定的程度
這個部分我認為是正確的
但是我們學習一個新項目達到80分之後呢?
80分之前如果能找到正確的方法
是可以2分耕耘8分收獲
但80分之後更常見的是8分耕耘2分收獲
我們能堅持學習下去嗎?
三分鐘建立的能力
只有三分鐘的競爭力
其他人也能用三分鐘追上
這樣還算是一種競爭力嗎?

同樣的
在資訊這麼公開透明的時代
料理的科學基本功只要有心學習
每個料理人都能學到
其實不只是料理
大部分的東西只要想學
一定都找的到資料
到了一定程度之後
我能不能產生自己的見解
跟自己過去的能力連結然後創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競爭力

以料理來說
米其林餐廳為什麼是米其林
大家的基本功肯定都是頂尖了
他們做了什麼不一樣的事情才會變成米其林?
基本功做到頂尖
然後才是創意跟差異化
順序很重要

換個角度思考
我作為客人有識別的能力嗎
我是在吃科學料理還是創意料理?
如果對於食材或料理過程不理解
料理人需要經過多少基本功的磨練才能做出一道好菜
所有的事情都不清楚而只是追求CP值的話
不是不行
是可惜了
能透過吃看出料理人努力的軌跡
其實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談政治人物
這位政治人物當初在媒體上是被罵到不行的
朱敬一先生是跟這位政治人物有過互動的
他談了他們之間互動的一些故事
當然這樣的一篇文章不會是一面倒的褒或貶
書中是有褒有貶
但對我來說比較有意義的一段是
朱敬一先生談這位政治人物長期以來(可能以五年十年為單位)
他到底在做什麼?
那些事情是為了他自己個人的利益嗎?
這樣的故事未必能幫這位政治人物平反
但我覺得至少多提供了一些觀點

自媒體時代每個人可以透過網路經營自己品牌
成為公眾人物之後
媒體可能會因為特定原因
去攻擊或美化特定人物
我們並沒辦法真正接觸這麼多公眾人物
與其觀察這些人短期內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反而是觀察這些人長期做了什麼
做的跟他說的是不是一樣
甚至問問真的有跟這個人共事的朋友
想辦法拿到第一手資料
都會比透過媒體或自媒體的了解一個人來得好
這樣的方法雖然簡單但很有用











2023年8月17日 星期四

不要幹蠢事

跟小孩的對話過程中常常試著引導他們思考
我:你們知道為什麼要讀書學習嗎
小猴子:為什麼
我:才不會幹蠢事
我:你們知道為什麼要思考嗎
小猴子:為什麼
我:才不會幹蠢事
我:你們知道為什麼要參加讀書會跟上課嗎
小猴子:我知道,才不會幹蠢事
我:那你知道什麼事是蠢事嗎?
小猴子:我不知道


什麼是蠢事?
大約三個月前開車南下要回南投娘家
行經木柵路段的時候
聽著小孩問著各種為什麼
天空為什麼這麼藍
為什麼雲會看起來像是棒棒糖
那一天的天空真的很藍很漂亮
是讓人可以舒服地開車的天氣


我穩穩地按照速限開在中間車道
突然間我的左側碰的一大聲
然後車子開始劇烈晃動
我抓緊方向盤放開油門
車子在車道上左右飄移了一段之後
終於平穩下來
這時稍微往左側一看
才知道原來是被快車道上的車子追撞......
他的車子也在晃!
還好我們兩台車很快都穩定下來


心情平復後慢慢把車開到路肩
對方的車子也跟著我們停下來
下車立好警告標示之後我們馬上報警
後面那一台追撞我們的LEXUS下來一對老夫妻
駕駛的阿北非常緊張
一直說拍謝
我問他人有沒有受傷
他說沒有事情
我說我們人也都沒事
人沒事情最重要
其他就等警察來在處理就好
然後阿北跟我說
他也不是故意的
他就剛好在幫手機充電就分心了
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撞上來了
他老婆也沒提醒他前面有車


聽到這個說法的當下我傻眼
你跟我講這個幹嘛
怪老婆又幹嘛?
到底誰開車?
雖然我覺得這些說法很搞笑
但也沒有多說什麼
就跟他說我們等警察來就好


其實當時心裡更多的感受是運氣很好~~
雙方人都沒受傷
車子沒有失控到撞上路邊或其他車
我有行車紀錄器證明我無過失
然後對方是LEXUS新車應該會有保險......


後來做完筆錄的時候
跟阿北互留聯絡資料
阿北說他們是跟某大賣場做生意的
那個大賣場的很多魚貨都是他們批發進去的
他已經77歲了
車子剛買一年多
我心裡頭又再次浮現同樣的念頭
你跟我講這幹嘛?
告訴我你很有錢
讓我跟你多要一點修車費用或車子維修期間的交通費嗎?


什麼是蠢事?
很多事情當事人在當下決策並執行的時候
並不會覺得這樣叫做蠢事
邏輯思考的順序上通常是
我這個決策很棒所以我去做
難道有任何人做完一件事情之後
很開心跟大家宣告說
我剛剛做了一件蠢事
太棒了~~心情真好~~


我們去做某件事都是因為認為這件事情很棒並不蠢
會發現是蠢事都是事後自己檢討或是朋友提醒
才知道原來自己幹了蠢事......
事後自我省察很重要
當然如果能在幹蠢事情之前好好學習思考事前避開是最好的
但這個真的就是不容易......


這也凸顯了朋友多樣化以及不同意見的重要性
好朋友間的價值觀跟理念通常會很接近
大家也會說待在同溫層裡面舒服過日子
但換句話說也會一起幹蠢事
要找到朋友要有能力又願意跟你講
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2023年8月15日 星期二

如何衡量自己的能力?

要評估自己很難
但如果有個簡單評量表
可以相對客觀衡量自己大約是什麼程度
還有什麼可以努力的目標
不以跟別人輸贏的角度考量
而是以自己還有什麼可以努力的空間思考
應該也是一種不錯的學習方式吧

其他人同樣在這件事情上
做到傑出是怎樣
做的普通是怎樣
做得不好又是怎樣

以業務能力來看
維持舊客戶的能力
開發新客戶的能力
以上兩種能力都具備
還是通通做不好

影響力
我是被影響的人
有能力影響其他人
還是有能力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以個人行銷能力來看
是停留在自己幫自己行銷
還是有其他人認同你幫忙宣傳
或是某產業的KOL都認同你的能力
甚至自己本身就是該產業的KOL

遇到挫折
是回頭檢討是自己的問題
還是怪罪其他人

面對問題跟困難的時候
我是被問題解決
還是有能力解決問題
甚至一開始就避免問題產生

犯錯之後
是同一個地方會一直跌倒
還是以後懂得避開
甚至是一開始就從其他人跌倒的經驗記取教訓根本不犯錯

關於判斷力
能否分辨什麼事情是自己可控制的
什麼事情不可控?
可以理性的思考事情
還是在乎的是自己的情緒

決策時
追求的是長期利益或短期利益
追求的是個人利益或團隊利益
只考慮有形的利益還是也會參考無形的利益

溝通時
面對不同的意見爭的是對錯輸贏
還是找共識差異讓有共識的部分可以先執行
是靠行動產生力量
還是只靠說
甚至是言行不一樣

面對規則時
我會違反規則
還是遵守規則
發現規則漏洞我是鑽漏洞求個人利益
還是創造一個對團體來說更好的規則

待在團體裏面的時候
吃餅的時候享受資源懂得感恩還是覺得理所當然?
分餅的時候決策公開公平還是帶有私心?
做餅的時候能不能創造更多資源讓更多人一起享受吃餅的樂趣
雖然餅就僅僅是餅
角色不同的時候權利義務也不同
但我是付出還是掠奪的角色?

學習時
找到動機設定目標及步驟並且應用
還是漫無目的的學習也不知道如何應用?

不同的能力對應到不同表現
能觀察思維分辨
也是一種能力
而且是最重要的能力

2023年8月6日 星期日

清楚的規則與模糊的潛規則

暑假期間小猴子跟阿肥兩兄弟有更多時間可以互動(吵架)
白天在地墊上玩玩具時
要分配好一人擁有兩片地墊
人跟玩具都不能超線
一開始各自玩各自的狀況很好
一個堆積木一個玩戰鬥陀螺
但不到五分鐘
小猴子:你的戰鬥陀螺佔到我的墊子
阿肥:你的樂高積木跑到我這邊啦
開始互相推擠丟對方的玩具
互不相讓然後一起被爸爸痛罵一頓再一起去罰站

罰站完之後回到位置上
兩個人會稍微安分一下子
但很快又會開始偷偷地移動自己的玩具
想要佔領對方的地盤
總覺得對方沒發現自己就佔了便宜
超級爽~~
當然對手都不是省油的燈
總是會發現然後開始大叫推擠
然後再一起手牽手去罰站
無限循環~~


到了晚上
也是大同小異的情境
兩兄弟目前還共用房間
床鋪也是並列
但是既然有各自的床
卻又有一部份連接在一起
當然跟地墊一樣可以吵
小猴子:這邊是我的床!你的枕頭超線了
阿肥:這邊是我的床!你的腳超線了
互不相讓然後一起被爸爸痛罵一頓再一起去罰站

看著這種情景每天上演
讓我回想起我跟我妹小時候也是這樣
我們以前的書桌是並排在一起
對方的書跟筆都不能越界~~
這種事情一定要嚴格執行
不能讓對方佔了便宜

當然隨著年紀的增長
慢慢也懂得把界線踩死自己會很痛苦
畢竟東西只會越來越多
只能使用自己的空間真的很不舒服
就開始會試著去協調
你先讓我放本書
我可以讓你鉛筆超線
線雖然還是在那邊
但大家在不影響對方的情況下
可以協調一下
但畢竟我是哥哥
還是得佔點便宜


小時候爭的是物理上的界線要很清楚
開始進入職場跟社會後才發現
職場上的責任與權利的界線很模糊

以我過去當PM時的其中一項工作來看
找廠商報價做新產品要找3家還是5?10家?
有些公司為了方便管理
可能會制式規定至少3
萬一找3家之後結果不好呢?
按照規定做完直接下決定?
雖然結果不好但我符合規定公司不能指責我吧?
真的是這樣嗎?
還是說應該要花更多時間找廠商
但會影響到我處理其他事情
而且有可能多找廠商結果還是一樣……
不管有沒有遵守規則有沒有越線
可能最終都要面臨結果不好
到底要如何抉擇?

最近倒是聽到一種選擇方式:安靜離職
安靜離職指的是:只完成工作的最低需求,不多也不少
當然這詞也強調了工作與職場上的平衡
比起升遷他們更著重在工作以外的人生
一個詞代表了兩個意義滿好的~~
我是很同意要著重工作以外的人生這件事
工作就是為了生活
因為工作影響生活就本末倒置

對於只完成工作最低需求,不多也不少的說法
我是充滿疑惑的……
要怎樣才能長期做到這件事?
用安靜離職的方法就是按照規定找3家廠商就好
但從上面找廠商報價的案例應該就能知道
工作雖然會有基本規定
但實際執行上一定很彈性很模糊
有些事情公司會規定
有些是主管裁量
有些則是長期下來的潛規則
那麼所謂的最低需求要符合以上三者的哪一個?

最低需求的那條線有這麼明確?
還是說我有能力見機行事彈性調整?

所以當我看到安靜離職這個詞當下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
我很同意工作跟生活平衡
第二件事則是如果我有能力可以看懂什麼叫做最低需求
而且也不會被資遣
那具備這樣的能力的人其實超級厲害
能充分理解規則與潛規則
又能把事情做好不會被老闆噹
肯定是超級優秀人才~~

除了安靜離職這種完成責任線上的最低需求的一種決策方式
在職場上責任跟權力這麼模糊的一條線上還有其他方法嗎
在責任跟權力的線上我們要如何爭與讓?

大部分公司針對權力義務都會有所規範
也會透過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這類指標衡量工作績效
這些規則本身就是一種篩選機制以及傳達價值觀的方法
透過這種方式來把模糊的線盡量劃清楚
業務的KPI是希望業務盡量開發新客戶呢?
還是希望業務盡量跟舊客戶維持好關係讓舊客戶盡量下單?
客人是有下單就算業績呢
還是要收到錢才算?
公司都可以透過KPI去強化某些行為

當然社團經營也類似公司
我們希望透過機制獎勵什麼行為?
舉例來說
人人憧憬的社長盃冠軍
希望傳達什麼價值觀?
如果是定題比賽
比的是賽前準備,有無破題,金句,前後呼應,有無道具

越認真準備可以有越多細節呈現
如果是即席演講
比的是過去累積的經驗在當場呈現
過去下越多苦工越有機會出線

但抽題靠運氣,題目難易程度不同,賽果很難說
同時
兩種不同的比賽
對評審的考驗也不相同
同樣的題目下去評比優劣
還是不同的題目要比出勝負
對評審來說是不同的功課……


定題鼓勵的是事前用心準備
即席看重的是過去努力的累積還有一些運氣
不同的比賽機制傳遞不同的價值觀
沒有什麼對錯之分
重點在於設定KPI的時候要想清楚目的是什麼
我們要用這條線篩選出什麼樣的人?

透過規則可以篩選行為改變行為
那麼潛規則呢
有一次看到一本書談職場潛規則
他說為什麼長官要我們喝酒應酬呢
因為可以透過喝酒這個行為測試你的服從度
當然我是不鼓勵喝酒的
但這樣的解釋似乎也有點道理
我怎麼知道規則沒寫的事情你會不會遵守?
工作上模糊的地方太多了
萬一你陽奉陰違怎麼辦?
假如我知道下屬很討厭喝酒

但是主管叫你喝你就喝
那麼好像就是有點服從度
如果不喝那我至少也透過這個行為對你有一些初步認識
大家可能會減少一些溝通成本


喝酒應酬這樣的潛規則及解讀比較負面
但職場上很多其他的潛規則
後面代表的意義其實也很容易猜想
比方請假提早說
病假當然無法提早講
但請假去做其他事情
理論上都能提早知道讓公司提早安排
彼此尊重

能不能帶早餐進公司吃?
有一些公司會規定不能
因為進公司就是要工作了
帶早餐進去吃當然影響工作
肚子餓也影響工作......
有一些公司也就不明確規定了
何況要偷懶也未必只能靠吃早餐
也可以一直去上廁所阿XD
但留著這樣模糊的空間
一方面方便大家彈性做事
一方面也可以透過這些面對潛規則的態度去互相了解


當然只要有規則跟潛規則
我們都可以遵守或打破
就像我們家兩個孩子一樣
一開始是寸步不讓
但是我想再過幾年他們應該也會懂得要協調吧
人與人透過合作總是能得到比原本更大的利益
界線與規則在那邊
可以爭也可以讓
安靜離職只達成成工作最低需求是一種選擇
但如果想要能夠往上爬帶團隊
也可以思考看看在上位的人都是怎樣看責任跟權力這條界線?
以我觀察到的大多數爬得越高的人
他們爭的是我有責任負責更多的事情
關於權力及光芒則是盡量讓出來
前面看起來吃虧
最後反而是佔便宜

如果他們的目標是安靜離職那OK
但如果他們想要往上爬
也希望他們慢慢會懂得這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