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台北市健言社第十期的講師認證考試
想起第一期創辦時的風風雨雨
初生之犢不畏虎真的有些道理
放到今天叫我再弄個制度
我只會說對不起沒辦法喔
一件事能持續十年
真的是要靠集體共識及合作
許許多多人無私奉獻
這就是社團最可愛的地方吧
想起第一期創辦時的風風雨雨
初生之犢不畏虎真的有些道理
放到今天叫我再弄個制度
我只會說對不起沒辦法喔
一件事能持續十年
真的是要靠集體共識及合作
許許多多人無私奉獻
這就是社團最可愛的地方吧
今天認證考試之前
把過去幾年的心得拿出來看一看想一想
看到筆記當中寫的重點
溝通時如何傳接球
講師自己要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教課這件事
如何誘發學生上課的動機
要有什麼信念?
上課又可以運用什麼手法
比方說5S(story smile speed special simple)
授課架構是否符合峰終理論
是否容易記憶(搭配期初記憶期末記憶特殊記憶重複記憶)
單單回顧過去自己是怎樣思考就蠻有收穫
有些時候講師這個工作會這樣
別人有沒有收穫很難說
自己準備的過程倒是肯定有收穫
別人有沒有收穫很難說
自己準備的過程倒是肯定有收穫
講評分享的時間有限
當天的時間也只夠講述課程的架構跟流程
認證完把當天的心得在記錄下來
對我而言真的是一種很不錯的學習方法
也能時時提醒自己
今年度對這幾個主題比較有想法
關鍵在講師可以透過自身成功案例引發學習動機
並與學員建立關係產生影響力
並且能協助設定目標並提供步驟
讓學員知道原來只要按部就班
講師行,我也可以!
所以透過演練方式與學員互動
現場給予回饋讓學員真的有所感受並且行動
我認為這是講師跟上網查資料
所能做出的最大區隔
- 課程的架構及流程
- 自信且謙虛的站在講台上
- 如何面對課程中的意外
課程架構及流程
對我而言講師課程中一定要能呈現出
- 我會做
- 我會教
- 你會做
我會做
Why me?為何是我來教這堂課?
我有何成功案例證明我可以把這個主題做得非常好?
介紹自己的同時增加說服力並與學員連結
並且引發學習動機
我會教
可以概略分為教學的心態及技巧
其實講師認證班上課都是著重在這一塊
要如何建立講師應該有的心態
對自己授課的主題充滿自信
如何用心的備課並展現出專業態度
同樣的課程重複上之後還能持續有熱情分享嗎?
關於技巧面的課程如何架構:
開場-課程重點-演練-回饋-總結
道具的運用,包含簡報,輔具,講義......
你會做
- 學員有動機
- 願意設定目標
- 有步驟有順序的執行
- before after,講師要讓學員感受到上課前後的差異
今年度的準講師在課程架構這個項目
都有課程大綱,有重點提示,有案例,有演練,有結論回顧
其他如簡報的精美度
幫學員安排講義等等
各方面的細節表現都在這幾年的平均水準之上
在側面了解後
得知大家有過多次演練也有請教一些前輩
其實這就是一種很專業的心態了
用盡全力去準備
自然就能呈現出成果
整體來說
比較有進步空間的就是在演練的部分
如何透過演練確認學員在學習前後有何不同
透過演練得知學員吸收的程度
其實在換一個角度思考
講師上課跟上網找資料到底有何不同?
並與學員建立關係產生影響力
並且能協助設定目標並提供步驟
讓學員知道原來只要按部就班
講師行,我也可以!
所以透過演練方式與學員互動
現場給予回饋讓學員真的有所感受並且行動
我認為這是講師跟上網查資料
所能做出的最大區隔
另外今年比較特殊的是開場有特別安排主持人介紹講師上台
其實若能提早知道有這個橋段
是可以自己安排介紹稿請主持人幫忙介紹
透過其他人來pormote自己
說服力會比自己來得更強
也會讓台下學員更加期待
自信且謙虛的站在舞台上
曾經有個哲學家的學生問哲學家:老師您的知識比我多那麼多
回答我們的問題時又那麼正確
但卻為什麼常常對自已的解答有疑問?
哲學家在桌上畫了大小兩個圓圈後回答說:
大圈圈是我的知識量,小圈圈是你的知識量
圈圈外是我們無知的部分
當我的圈圈越大
我接觸到的未知部分也越大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懷疑的原因
前陣子看到這故事很有感
我常常覺得自己很懂
原來就是圈圈太小阿
但就像前面提到的
如果不是因為年輕有那種衝勁
抱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心態去執行
很多事情深思熟慮之後也不會做了
有時候一件事情的利弊得失
真的很難說
尤其是拉長到幾年去觀察的話就更難了
懂得謙虛且了解自己不足
是很好的一件事
能持續學習補足更好
但如果作為講師因為緊張造成不自信
是很好的一件事
能持續學習補足更好
但如果作為講師因為緊張造成不自信
或是謙虛到變成心虛
害怕站在台上怕被問倒的話
就變成一項缺失了
在講台上還是得充滿自信才會有說服力
害怕站在台上怕被問倒的話
就變成一項缺失了
在講台上還是得充滿自信才會有說服力
每一年或多或少都會看到這種狀況
影響了授課效果
那麼如何自信而謙虛的站在舞台上?
我想也唯有靠持續學習,自我覺察
以及課後針對學員回饋調整
才能知道自己的圈圈實際大小
但是要得到學員的真實回饋
有時比想像中困難
真話未必傷人
但真話也未必要講
講講客套話稱讚一下皆大歡喜
容易多了
而正確的自我覺察
甚至是比得到學員真實回饋更困難的一件事
正因為如此也凸顯了社團的可貴之處
在這個地方會有很多真心建議
真的希望你好!
很多事情是在這個環境才會發生的
我想也唯有靠持續學習,自我覺察
以及課後針對學員回饋調整
才能知道自己的圈圈實際大小
但是要得到學員的真實回饋
有時比想像中困難
真話未必傷人
但真話也未必要講
講講客套話稱讚一下皆大歡喜
容易多了
而正確的自我覺察
甚至是比得到學員真實回饋更困難的一件事
正因為如此也凸顯了社團的可貴之處
在這個地方會有很多真心建議
真的希望你好!
很多事情是在這個環境才會發生的
以今年的認證來說
又再次聽到73855法則
就這麼剛好我當天早上才又翻了一次TED TALKS(說話的力量)
TED的CEO Chris Anderson
在書中花了一點篇幅講解這個法則的誤用
溝通時肢體跟聲調有其重要性
但麥拉賓教授的研究是有限制在某種情境下
不能隨隨便便就說言辭文字不重要,只佔溝通的7%
並強調演講還是得靠言辭去塑造思想解釋複雜度並改變行為
其實進社團十多年
這個法則我聽很多老師講過
甚至很多書也講過
正確使用錯誤使用的都有
但我想也唯有在社團講師認證這個場合
才有機會被提出來好好討論一下吧
當然也不僅僅是我
每一位評審都竭盡全力給予建議
好的或該加強的都如實說出
這種機會真的極少.....
這個法則我聽很多老師講過
甚至很多書也講過
正確使用錯誤使用的都有
但我想也唯有在社團講師認證這個場合
才有機會被提出來好好討論一下吧
當然也不僅僅是我
每一位評審都竭盡全力給予建議
好的或該加強的都如實說出
這種機會真的極少.....
如何面對課程中的意外
在授課的前中後
永遠都會有各種問題
課前突然生病
當天課前塞車
課程中麥克風電腦投影片各種問題都會有機會發生
這次的認證就有學員在課程中因為撥放投影片不順
加上電腦可能有點問題導致流程不流暢
表現有些開高走低
其實教課的過程中
永遠會有意外
這件事需要靠經驗的累積去克服
但是也可以透過跟其他講師交流得到一些參考資訊
最終如何處理還是要看每個人選擇
比方說常見的麥克風問題麥克風沒電,太大聲太小聲
比方說常見的麥克風問題麥克風沒電,太大聲太小聲
音響效果不好等等
很影響上課氣氛及流程
所以久而久之下來
我就養成小場地不使用麥克風的習慣
很影響上課氣氛及流程
所以久而久之下來
我就養成小場地不使用麥克風的習慣
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投影機
舉凡太暗太亮或角度問題會有一些人看不到
或是電腦問題檔案相容問題
電腦接到投影機輸出線路問題
總之就是投影片不能看
或是怕學員分心只看投影片
這樣也不是很好⋯⋯
所以後來為了避免這類問題
我就不用投影片了(誤)
果然再也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隨著經驗累積課程中會出什麼問題
慢慢大概會有一個方向
也就能儘量事先預防
但有時候真的會發生匪夷所思的事情
比方說認證當天我剛買不到一個月的皮鞋開口笑..
這就是人生啊
慢慢大概會有一個方向
也就能儘量事先預防
但有時候真的會發生匪夷所思的事情
比方說認證當天我剛買不到一個月的皮鞋開口笑..
這就是人生啊
但不管如何還是要積極面對這些問題
正面思考想好替代方案
就算發生了也要適度的自嘲化解尷尬的場面......
今年台北市健言社講師認證班課程已經告一段落
但是對講師或是學習有興趣的人
明年有機會一定要參加一下相關課程
肯定有很不一樣的收穫
但是對講師或是學習有興趣的人
明年有機會一定要參加一下相關課程
肯定有很不一樣的收穫
*參考資料:TED TALKS 說話的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