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心流-讀書心得與筆記

心流讀書心得

心流是一本出版超過三十年仍然暢銷的心理學書籍
非常多介紹心理學的書籍都有提到心流
比方說這幾年最暢銷的書之一:刻意練習
最近終於有機會讀到這本經典書籍
也終於有機會釐清自己對於心流的一些錯誤觀念

之前總以為進入心流就等於有效率
因為心流的一大特徵就是會忘記時間流逝
而且做事的品質很高
只要進入心流就等於高效率
實際看了心流這本書才發現
追求效率這件事並不是作者最想傳達的理念
心流作者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們應該要重新詮釋幸福

因為對大部分人來說
人生最美好的時刻通常發生在我們
有意地將身體或心智能力發揮到極限
然後完成某件有難度或有價值的事
而這樣的最優體驗需要個人的努力與創造力
以及隨時隨地掌握意識的能力
當我們進入這樣的狀況就稱之為心流

通常這種情況下會忘記時間感
這也是前面提到心流最廣為人知的特徵
有效率且會忘記時間
但是效率這件事並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所展現的努力及創意
還有克服困難後所帶來的成就感跟幸福感
這些都比效率更重要
更進一步說
幸福感才是心流的主產品
高效率以及忘記時間流是比較像是副產品
所以心流的重點在於掌握內在生活,得到幸福
人生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當追求幸福這樣的觀念建立之後
作者又幫助我們把幸福定義得更清楚
比方說享樂和樂趣看起來都跟幸福有關
那麼享樂跟樂趣有何不同?
作者認為
享樂對生活品質有重要影響
但光是享樂沒辦法帶來幸福感
無法提供心靈上的成長,不會提升一個人的複雜性
享樂只能維持意識秩序
無法創造新的秩序
以我的理解
作者所定義的享樂這個詞指的是不需要努力以及創造力
比較像是單純的娛樂
也不需要解決困難
因此也就無法享受克服困難之後的成就感,幸福感

舉例來說
吃東西是享樂
但是如果像是美食家一樣投入注意力仔細品嘗食物帶來的各種感受
了解各種食材的運用以及烹飪的技術細節等等
那麼飲食就不僅僅是享樂,飲食會變成樂趣
而樂趣帶來的幸福感會更強烈

心流作者認為這種帶來幸福感的樂趣需要有八大要素
  • 這樣的經驗通常發生在從事一件艱難但有機會成功的事時
  • 我們必須全神貫注做這件事
  • 之所以可以全神貫注往往是因為有明確目標
  • 這件事可以有立即回饋
  • 因為全心投入,可以忘卻平時的擔憂與挫折
  • 帶來樂趣的經驗讓人覺得對自己的行動有掌控權
  • 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但心流體驗結束後,自我的感覺會再度出現
  • 對時間的感覺會受影響,幾小時感覺像幾分鐘,有時幾分鐘又像是幾小時
這一段其實已經把心流的條件說明得很清楚
必須是一件艱難但是有機會成功的事情
挑戰困難能帶來幸福感
心流體驗可以將我們的生命提升到另一個境界
從這種角度來看的話
一直學習自己不懂的東西很容易就會變得幸福
我想這應該就是閱讀或是學習能帶來的最大樂趣

心流


心流筆記


本書的重點

  • 心流是什麼
  • 產生心流的條件
  • 各種活動與心流的關聯
  • 翻轉混沌,創造意義


心流是什麼

心流(意識秩序)VS精神熵(意識失序)
目標明確全神貫注心無旁鶩,意識有序可稱之為心流
反之心煩意亂,無法專心則是意識失序,稱之為精神熵

解析意識
不管外在環境如何,只要能改變意識內容,就可以讓自己變得快樂或難過
這也是心流最重要的功能,帶來幸福感

意識與意圖
只要一個渴望某種東西或是想完成某件事
就會在意識中形成意圖
意圖可以將注意力導向特定事物

樂趣與生活品質
提高生活品質的兩個策略
  • 改變外在環境
  • 改變我們體驗外在環境的方式
心流著重在改變我們的心態
讓我們用不同的心態體驗與意識外在環境
進而得到幸福的體驗


產生心流的條件
  • 提供探索與創造的感受
  • 自得其樂的性格

提供探索與創造的感受
讓當事人進到新現實中的活動
該活動稍稍超過現在擁有的能力
但又不能超越太多
太簡單的活動沒有挑戰性,無聊,沒有創意
太難的活動帶來焦慮感
這些都是負面的體驗
要達成心流必須要是正面的體驗
必須是令人能夠探險與創造的活動
迫使人有更好的表現
讓人更複雜
才能得到克服困難之後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遊戲,文化與心流
遊戲和文化之間有著明顯的相似度
兩者都提供了明確的目標與規則
透過遵循明確的目標與規則並克服
會讓我們得到心流
遊戲與文化兩者最大的差別在規模
文化涵蓋範圍廣
從出生長大結婚生子死亡都屬於它的範疇


自得其樂的性格
一個人是否擁有重組意識的能力?
能夠更正面樂觀的去看待一件事
經常感受心流的人比較有能力篩選他們要的刺激
那麼要如何建立這種自得其樂的性格?
有這種個性的孩子通常會受到家庭的影響
這些影響包含了這幾個層面
  • 明確:孩子清楚知道父母對他們的期待
  • 重心:他們認為父母對他們喜歡的事情感興趣,而不是只關心工作跟學業
  • 選擇:孩子覺得自己是有選擇的
  • 承諾:足夠的信任,讓他們能放下防備,全力投入自己喜歡的事情
  • 挑戰:父母是否提供複雜程度逐漸提高的行動機會

各種活動與心流的關聯

身體的心流
光用身體做動作並不會帶來心流
我們的心思也得跟著投入其中才行
真正的樂趣不在於你做了什麼而在於你怎麼做它

聽音樂就會讓生活品質提升?
音樂的品質變好就可以讓生活更加豐富?
這個說法犯了行為與體驗不分的錯誤
用心去體驗而得到心流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感受


思想的心流
關於閱讀,記憶,思考這些心理活動與身體的心留有何不同?
心理活動一樣需要有技能,有規定,要能得到回饋
要有方法讓我們專注與思考

記憶在古代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事情
但是在有文字紀錄之後
記憶的重要性已經大幅降低
但如果沒有東西可以記
生活會變得非常乏味
死背當然不是學習資訊或吸收資訊的最有效方式
但我們也不該誤以為創意與背誦是互相牴觸的
透過記憶並反芻思考有助於提升記憶的價值與內涵

談話的目的不是在把事情講完而已
而是在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

心流的重點在提升體驗的品質
樂趣比名利來得重要


工作中的心流
自得其樂的工作者
自成目標的工作
樂趣會隨著活動的複雜而漸增

外科手術給的回饋是立即而且持續不斷的

想要透過工作來提升生活品質
有兩個互補策略
一方面要調整工作,讓它盡可能接近心流活動的樣式
另一方面要調整個人,培養自得其樂的個性
學習尋找行動機會,重視自己的技能,設定可行的目標

工作與心流的悖論
對工作冷漠的問題出在現在人與工作之間的關係
以及它怎麼看待目標與工作間的關係
因為認為自己把注意力投注在與心意相違的事

真正決定工作是不是有變化的
不是實際的工作內容
而是個人看待事情的角度


獨處與他人相處的樂趣
為什麼獨處帶給人這麼負面的體驗
根本原因還是再由內在控制心裡並不容易
我們需要外在目標外在刺激與外在的回饋來讓注意力有個方向
一個人是否能掌握經驗品質,最大考驗是在獨處

看待孤獨的態度不同,結局就不一樣
如果一個人獨處的目的
是想完成他人在場時無法達成的任務
就不會覺得寂寞,反而會享受這種獨處

無條件的愛並不是說這樣的關係是毫無準則
犯錯時不必付出代價的
當違反規則不需要冒任何風險
這些規則就毫無意義
就不能帶來樂趣


翻轉混沌與創造意義

翻轉混沌
改造悲劇,適應壓力
分析一個人適應壓力的能力從何而來
外在的支持
個人的心裡資源,聰明才智,教育和相關的個性
當事人用來應付壓力的策略

第三個與心流的關係最為密切
心裡資源無法控制,無法辯聰明或外向
但是正面的反應是可以控制的

為何有人遇到壓力會變得軟弱,有人可以獲得力量
答案:知道如何將無助的狀況轉換成可以控制的心流活動
從中獲得樂趣的人
就可以在磨練中越挫越勇
有三個步驟
不自覺的自信:不把環境看成跟自己對立
把焦點放在外在世界:觀察
尋找新的解決之道

自得其樂的自我
1.設立目標
2.全心投入
3.注意當下發生的事


創造意義
結合所有經驗
打造有意義的模式

發展自我的順序
保護自我維持生理等自我基本需求
將意義擴大到團體
回到個人主義的省思,將焦點再次內轉
為權威與自我價值找到新依據,不盲目遵從群體規範
以前三個步驟為基礎,再次背離自己
回歸到他人和宇宙的價值整合
把自己的利益融入到大我的利益

內心衝突其實是注意力無法妥善分配的結果
想減少衝突要先找出重要向副
行動生活和沉思生活

發展出貫其一生的人生主題的人
往往記得小時候
爸媽講故事或讀故事給他們聽的情景
聽故事是孩子從過去經驗學習人生意義的初體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