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7日 星期日

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讀書心得

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讀書心得

挑選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這本書主要是想看看暢銷書在寫什麼

這本書除了第一章談了一些要有內涵之外

其餘的篇章主要是在談說話的技巧

最後幾章則是談談面對工作上的同事,家人,愛人要怎樣說話



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

整本書跟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大同小異

一個小故事加上說明為什麼要這樣做

這種架構是簡單易懂的

很多小技巧確實非常實用


除此之外

我想更進一步了解及探討的是想要試著理解為什麼這類的書籍會大賣?

確實在這個自媒體時代

口語表達能力可能比過去任何時代都要來的更重要

但是人與人的溝通應該不僅止於口語表達才是


一般來說溝通交流的過程會是

講者思考->講者說話-->聽者傾聽-->聽者理解

聽者若不能理解

則可以提出問題詢問講者

雙方透過思考,說話,傾聽,理解的各種情境交流

以達到溝通的目的

也就是說在這個交流過程當中

並不只是聽跟說而已

思考與理解也是非常重要


這個溝通過程很像把水壺中的水倒入水杯

但倒水前得確定水壺當中有水(言之有物)

再來得確保倒水的技巧沒問題,不會倒出水杯外面(溝通技巧)

水杯要有開口(閉耳不聽,再會表達也沒用處)

最終還要確認水杯沒有漏洞(對方能理解且能記憶)

這本書是著重在倒水的技巧

但說到底還是得確認水壺裡面有沒有水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這本書的第一章才會提到要培養內涵

但話說回來

如果這本書的書名取為99%的人輸在沒有內涵

我想這應該就不會是一本暢銷書了

金句還是非常重要的



2020年9月10日 星期四

思辨是我們的義務-那些瑞典老師教我的事-讀書心得與筆記

思辨是我們的義務讀書心得

思辨是我們的義務這本書主要在分享瑞典學生上課的情況
上課的目標很明確:訓練學生思辨的能力
讓每個瑞典人都具有民主素養

至於民主素養的定義是什麼?
民主應該包含兩個部分
自由與制衡
為了得到自由:我們必須訓練批判思辨以及論述發聲
為了達到制衡:則必須學習負責自律以及同理尊重

書中同時也提到了民主的弱點
決策費時費力,而且妥協是常態
受左右的民意:投注巨大資源的宣傳。還有以博得支持為唯一目標,內容不夠嚴謹的宣傳
第一種讓資源較少的團體失去話語權
第二種讓民眾基於錯誤的信息做出抉擇

書中特別點出民主的弱點
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
每個制度都有其優缺點
在運用制度的過程中
必須要放大優點,縮小缺點
在民主制度下
要小心像希特勒說的:
一般大眾的理解力有限
而且非常健忘
所以政治宣傳的內容只要簡單
並且不斷重複
就能讓每個人都信服


思辨是我們的義務筆記

全書從三大科目來分享瑞典如何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

  • 語文科
  • 歷史科
  • 數學科

書中介紹訓練思辨能力最基本的就是必須檢驗資訊來源
檢驗資訊來源的四大原則:

  • 時間點原則
  • 第一手原則
  • 可信度原則
  • 傾向原則


語文科

關於非文學類閱讀寫作

學生學完這門課應該具備什麼能力?
要出什麼考題才能確實反映這些能力?


關於文學類閱讀寫作

文學類的文章與個人喜好有關連性
如何傾聽並理解每個人對文學作品不同的喜好?


台灣與瑞典老師的差異

在台灣的學生和家長相信準備考試是一種有別於學校老師的專業
只有補教名師懂得的密技
瑞典人比較相信學校老師就能協助孩子準備考試

歷史科

學歷史前,先問歷史是什麼

瑞典高中歷史課本的第一章是關於歷史的意義用途和風險
過去和歷史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歷史不單是對過去的紀錄
也是各代史家用他們的觀點和需求來為過去賦予意義

第二堂課

史料批判
檢視史料原則
檢驗資訊來源的四大原則
時間點原則
第一手原則
可信度原則
傾向原則


對瑞典教育者來說真正迫切的議題

是在中上階層家庭為孩子買書買電腦四處旅遊增廣見聞的同時
盡力守住經濟弱勢孩子的前半場人生
失業父母的補助金中
包含了帶孩子出門的旅遊費
還有能讓孩子接受資訊的網路費
盧梭
人之所以會迷路,並不是因為無知
而是因為自以為知


數學科

隨著全球脈動,景氣有好有壞
很難斷言說是哪個政黨做得比較好
景氣循環週期從幾年到十幾年都有
單從一個政府的任期內也很難看出所以然來
所以瑞典人民更在乎的是資源分配的問題
畢竟沒有一個政黨會故意讓經濟倒退
不管景氣如何
真正讓全民有感的經濟政策主要還是分配問題


2020年9月9日 星期三

你問的問題決定你是誰-讀書心得與筆記

你問的問題決定你是誰讀書心得

本書三大重點

  1. 人的行為其實受問題支配,而非答案。我們心中的問題,正是切換外在行動的按鈕
  2. 問題的分類及各自的功能
  3. 如何問出好問題


人的行為其實受問題支配,而非答案

你問的問題決定你是誰一開始就詢問讀者何謂好的提問?

作者認為好問題會讓被詢問的人會在無意間想要回答這個問題

且該問題能帶給對方新的思考觀點

改變問題就能改變所見到的事物

書中舉了一個注意力測試的例子


一開始的提問是問穿白衣者傳了幾次球?

第二個問題是大家有看到黑猩猩嗎?

這個實驗的目的是在測試注意力是如何被影響

在這個案例中

正因為題目是白衣人傳球次數

所以注意力已經被轉移到白衣人

很多人都沒注意到黑猩猩走過去!

更進一步說

根本不會有人在這個影片中去算黑衣人傳球幾次!

這個影片也說明了提問可以帶來全新觀點


另外

在提問並回答的過程中

正因為答案是自己的思維與觀點

才能有更深刻的體認與理解

當我們被反覆問及相同的問題時

海馬迴就會認為該問題相當重要

並在下意識中敦促我們注意相關資訊

觀察到更多的資訊再加以判斷

自然有機會做出更好的決策及行動

問題的分類及各自的功能

作者認為問題分為四種

主要是利用是否容易回答以及是否具有啟發性來做分類



小問題:容易回答但不具有啟發性

好問題:容易回答且具有啟發性

大問題:不容易回答但具有啟發性

壞問題:不容易回答也不具有啟發性



問問題具有強制思考效果,各種問題具備各自的功能

想拉近交情要多問小問題,小問題的三項特徵

  • 對方容易回答
  • 樂於談論
  • 習慣分享

萬能小問題:對方的成功經驗


壞問題

為了彰顯自己有多優秀而提出的問題

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


讓大小問題都成為好問題

小問題更具有啟發效果

大問題更容易回答


你問的問題決定你是誰筆記

提問八要領

  1. 真正想做的事的提問
  2. 工作的意義
  3. 對於對方某個用詞的定義提出問題
  4. 對於相反概念的提問:為了找出真正想做的工作,先問絕對不想做的工作
  5. 對方認為理所當然的觀念,你提出疑問
  6. 對於調換立場的提問
  7. 對於現在與未來的提問
  8. 好問題即是開放式的問題


誰都想問好問題,這麼問

  1. 觀察
  2. 先條列提問清單
  3. 問未來
  4. 不問這次為什麼做不好,問未來怎樣才能做好
  5. 注意時間地點場合


好問題,平常就要這樣刻意練習

你平常都對自己提出哪些問題來增進你的表現?

提出二十個問題問自己!


根據對方慣用字彙,推斷他的價值觀與目標

目標Vision

價值觀Value

慣用詞語Vocabulary

越常談論自己的目標

越會記得目標

並為了實現而採取行動








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

學辯論的好處-訓練換位思考與大局觀

昨天學校開學
又是一個新學年的開始
到了學校教室後不是往常聽到的小孩吵鬧聲
而是幼幼班跟小班新生兒對著爸媽生離死別的哭聲
還有阿公阿嬤爸爸媽媽不捨的安慰聲
我們家不一樣
一直期待要去學校上課的極限運動弟兄非常興奮
一到學校兩兄弟就迫不及待的衝往教室
兄弟笑得非常開心!
爸爸也笑得非常開心!
媽媽說爸爸開心她就開心!
今天除了開心還有一件事有些感觸
因為疫情關係目前學校不太讓家長進入幼兒園
但又怕新生進入新環境不適應
所以開學前幾天開放一位家長陪同新生進入教室
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可以充分理解
我們家情況特殊小孩愛玩
媽媽進去陪一下就可以了
其他小孩比較黏家長的
確實會有這種需求
但是爸媽阿公阿媽都進去也太誇張了吧?
雖然疫情看起來是有控制住
大家也有帶口罩
但是規定就是規定?
家長和老師是否應該遵守規定?
否則像我這麼乖遵守規定的人
看起來不就跟傻子一樣嗎(老婆內心OS:你根本不想進去好嗎?)
其實我也沒特別想要跟老師反應這種狀況
小孩第一次離開家人的緊張害怕
爸媽阿公阿媽擔心小孩
老師體諒放寬規定
一切都情有可原
每個角色都有他的難處
我個人是放棄去要求一定要遵守規定什麼的
但萬一有人要求一定要按照規定
也能理解他是基於小孩健康才去要求
那麼其他人也能理解他嗎?
更進一步說
萬一真的有一些狀況
要追蹤管理進出人員
甚至追究為何不按照規定走
最終又有誰能負責?

以上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就是巧合
因為學過辯論的關係
很自然就會把自己套入各種角色
小孩進入新環境會害怕
爸媽會擔心小孩放不下
老師在疫情不那麼嚴重的狀況通融通融
當然也有可能遇到希望嚴格執行規定的家長
那到底要不要遵守規定?

在換位思考的過程中
試著去模擬出每個角色心中的價值觀以及喜好
還有這樣的價值觀會帶出什麼樣的外在行為
外在行為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利弊得失
對各角色的影響又會是什麼
自然就能產生所謂的大局觀
而這整個思辨過程所需要的能力
正是透過學習辯論所能帶給我們最大的好處

當我們用辯論的方式換位思考以及用大局觀把整個故事仔仔細細思量過
自然會了解規定有他的不近人情之處
但遵守規定也是一種保護模式
至於取捨
就要看每個人心中的價值觀與喜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