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2日 星期二

台北市健言社學習心得分享

最近在台北市健言社第148期12週的社長大選當週
上台分享擔任社長的成長與收穫
當社長已經是113期的事情了
台北市健言社社長任期是四個月
一轉眼已經過了十幾年前
真的是歲月如梭

這十幾年來我在社團學到
  • 不要把事情當成理所當然
  • 學會觀察細節,細節,還是細節
  • 人際互動褒貶褒
  • 不要自我設限
  • 各種角色扮演

不要把事情當成理所當然

當初在其他課程認識了社團某位社友
他說可以來台北市健言社學習與玩樂
並且認識許多新朋友
聽著他的介紹就進來了
一開始並沒有想要針對口語表達學習
畢竟工作上沒有公眾表達的需求
沒有需求就不會有動機
當時最主要想要進來社團看看大家下班後都在做什麼
大家又都在社團裡面做什麼
比較像是滿足自已的好奇心

除此之外
社團的位置在中山北路二段
是美食一級戰區
與其說每周四期待進社團學習
我覺得不如說是期待週四跟老婆的美食約會
每週四都很期待晚上可以吃什麼好料

社課是七點開始
但通常我們吃完晚餐已經七點初頭
一進教室白板椅子上課要用到的器材等都已經準備好
只要簽到學習聽課就好
也不一定要上台TM
所以常常就只是在台下聽其他社友演講
以及參加下半場的教育訓練
很少上台去演練
說真的跟去其他地方上課的差別不是很大

但是隨著加入社團的時間增加
慢慢擔任幹部甚至社長
才學會去觀察思考
場地不會自己就定位
都是有幹部提早抵達幫忙排椅子寫板書布置場地
上台的人員也要安排協調
想上台的人太多就要想辦法讓大家公平
想上台的人太少就要想辦法鼓勵社友上台
每周安排主席1人講評3人講員6人也是有很多聯繫工作
簡單講沒有什麼事情是理所當然的
都是有人在背後付出
那麼我能夠只享受不付出嗎
想想好像不能這樣
這也就開啟了我的社長之路

學會觀察細節,細節,還是細節

當社長之後才會去思考一整期的課程到底要如何安排
怎樣的課程才符合大部分社友需求
TM題目和課程難易度要如何設計
總評與講師要如何編排
邀請老師時要注意哪些禮貌
要多久前就提早約,時間快到了要提醒,事後要感謝
這幾件事情說來簡單
但能通通做到好也不是那麼常見
比方說題目設計太難
講員常常離題就會打擊自信
或是講師邀約過程中禮貌不周到
老師的感受就不是那麼好

上課的過程中要如何掌握時間
能夠準時開始準時結束
幹部何時能來協助布置場地
社務報告要如何進行才會吸睛

總之從每一週的兩小時四十分鐘的課程去觀察
再從一期16週宏觀的角度去看
甚至是年度的講師培訓及奧瑞岡辯論培訓來看
就會發現所有事情要做好都是滿滿的細節
有的人可以把事情做的很好
有的人可能需要一些提醒與協助
但是不管怎樣
在這個社團就是提供了這樣的環境
訓練我們的觀察力
也讓我們能夠實際執行測試自己的能力

更進一步來看
具備觀察細節的能力對於工作上及生活中有何幫助?
我想隨著年紀增長
理論上我們都有機會領導團隊
甚至挑選團隊成員
那麼我們要如何挑選自己的團隊成員
同樣處理一件事情
有的人會出錯然後解決不了
有的人會犯錯但是事後修正
有的人順順的把事情完成
還有的人可以把事情做到超乎預期
不同層次對應到不同能力
而能觀察出這些細節的觀察能力
也是需要透過訓練的
有時候未必要當社長
而是好好觀察每一位社長如何處理社務
我覺得單單這樣就能學習到很多東西
當然如果能實際操作就更好了
實際執行才知道很多事情取捨的兩難

人際互動褒貶褒

我的成長經歷算是比較順遂的
常常被稱讚鼓勵
累積小成功的人就會對自己比較有自信也願意試錯
敢問人家我哪裡做的不好(雖然有時人家為了我的面子未必會說真話)
錯了再調整修改就好
但是有一些人的自信比較不足也怕犯錯
那麼不接受任務自然就不會犯錯
我自己在擔任社長時才對這件事有真正的體會與了解
原來有一些人真的是很需要鼓勵
然後他們就會願意挑戰自我
針對不同個性還是有不同的溝通方式
這也是擔任社長後才確確實實領悟到這件事
大家都想要進步
有的人是可以把缺點直接拿出來討論
有的人要先鼓勵一下再給建議
學會更多的溝通模式
有機會跟更多人好好相處好好溝通

當然社團這麼多人來來去去
要怎樣交到朋友
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投入參與社團大大小小的活動
大家一起做事
透過做事互相溝通觀察
了解彼此的價值觀與差異
慢慢就有機會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不要自我設限

這幾年在談論學習這件事很著重4C,分別是
  • Communicaction:溝通
  • Colleberation:團隊合作
  • 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考
  • Creativity:創造力
而就我在社團這幾年的觀察發現
上台的TM訓練能學得到公眾口語溝通
擔任幹部能學到團隊合作,彼此包容,同理心,觀察力
社團有講師培訓課程
關於講師培訓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有辯論課程學邏輯思惟,學談判
訓練批判性思考能力
關於辯論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甚至安排會內會會外會的各種課程以及活動
或是設計上台演講的橋段等等
都是一種創造力的訓練
在台北市健言社社團能夠充分磨練各種能力
比較困難的在於大多時候我們都會先自我設限
就像我當初進來認為我只是來學口才的一樣......
如果只是上課而不擔任幹部
我想我也不會在這個社團待這麼久


各種角色扮演

進社團的第一步
個人的建議是先思考自己想學什麼
為什麼想學?有什麼目的?
學習的動機遠比學習的工具重要
再來就是社團有各種的角色
講員講評總評計時
理事長,理事,社長,組長等等
每一個角色都把他當成一種角色扮演
做什麼角色就盡全力把他做好
關於角色扮演這件事
在被討厭的勇氣書中有一句話我覺得講得很好
必須有人開始去做
就算其他人不配合也和你沒關係

台北市健言社是一個做中學的社團
不管是學溝通學團隊合作
想要學辯論學邏輯
都是要透過上台演練或是擔任幹部直接做中學
自己肯做肯學是最重要的
其他人是否配合真的不是那麼重要
甚至可以進一步思考
別人為什麼不配合我?
我有沒有什麼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所以其他人不配合我?
我還可以做什麼?

如果做事情的過程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能夠互相依靠互相幫助那很好
但假設我已經做到盡善盡美了
其他人還是不能跟我共事
那是不是因為我們價值觀跟理念不同
所以才沒辦法共識
這樣也沒關係
人與人之間就是需要透過共事才能有共識

再換個角度思考
當我有機會作為社團的領導者時
其他人願意follow我
是因為我的職稱呢
還是因為我真的提供了一個美好的願景與方案讓大家都能夠有收穫
等到我離開這個職稱跟這個角色後
其他人還願意聽聽我的意見跟想法嗎
還是會無視我因為我已經不是社長了?
這各種面向的思考其實可以幫助自我理解
我到底是怎樣的人
我是靠著我的本質跟能力跟其他人交往
還是只能靠外在的抬頭?

總之這是一個做中學錯中學學中覺的好地方
如果願意每周花個三小時待個兩三年
好好地扮演社團中的各種角色
肯定會收穫滿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