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選讀這本書?
我從小被教導的觀念是盡量節省不要浪費
把錢存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此外因為興趣是運動跟看書
幾乎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這些不太花錢的嗜好上
對於要花錢的一些活動我是沒有什麼研究的
當然我還是會出國或是去旅遊
但大致上來說生活上沒有太多特別大筆的花費
對於一些食衣住行的各種品牌
大部分都不認識......
甚至大多數男生聚在一起會聊的車子
我在有小孩之前也完全不懂
後來是因為小孩喜歡車
某次買了一本專門介紹各種品牌車的書
慢慢在路上聽到小孩看到車的LOGO念出各種品牌
我才開開慢慢理解
隨著年紀的增長
慢慢會去嘗試增加不同的體驗
可能是吃比較貴的食物
或是住比較貴的飯店
試著去比較跟低價的產品有何差異
對我而言都是人生當中非常棒的體驗
在探索人生體驗過程當中
近幾年很流行的FIRE議題(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這類別的書也看過一些
FIRE基本上的概念
都是要我們算清楚每個月要花多少錢
才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每個人的喜好價值不同
因此得產生的花費當然也不同
這筆金額並沒有標準答案
但透過FIRE的概念
讓我們帶著目標去思考
想辦法創造被動收入
當每個月的被動收入大於每月支出
可以把時間放在工作以外的事
當然符合FIRE的條件後還是可以工作
但這時候工作是因為熱愛或是有使命感成就感等原因
不只是為了賺錢
FIRE當然是一種很理想的生活方式
但我倒是沒想過會有人主張要在死前把錢花光光!
我想單單提出這種很不同的想法
並且能寫成一本書出版
應該就很值得翻看看了!
印象深刻的三個點
- 年輕時的各種體驗創造記憶股息
- 年長時的身體健康導致種種限制
- 規劃健康,時間,金錢平衡的人生時段
年輕時的各種體驗創造記憶股息
這本書的主軸說得很清楚:
我們要幫你解決的是整體人生的滿足感!
所以全書都著重在怎樣過的很幸福更滿足
應該要怎麼做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
在計算怎樣才會更幸福的章節當中
作者(Bill Perkins)提出的一個很有趣的體驗分數算式
他認為我們可以針對每年的體驗算出一個分數
人生起伏不定
每年的人生體驗分數不一樣
到這個部份還是容易理解
但是作者認為在計算每一年的體驗分數時
除了當年獲得的分數
我們應該還要加上過去的體驗創造的記憶
作者把這種記憶分數稱之為記憶股息
也就是說過去的體驗是一種存款
可以透過自己回憶或跟其他人聊天討論
一再重複獲得快樂跟幸福
這種回憶也是一種很棒的體驗
應該也要加入當年度的體驗分數
換句話說
如果年輕時和更多不同的人去體驗不同的經歷
過個幾年之後不管是自己回想
或是跟當初一起行動的夥伴聊聊
都能透過回憶這份體驗得到快樂
而這樣的回憶是一種複利的概念
可以一直增加
我覺得這是一種很有趣的思考角度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認同這種說法
人生除了活著就是體驗
保持好奇心體驗不同的人事物非常重要
但是我們可能都沒想過用複利的概念去思考這件事
如果年輕時投入時間跟金錢體驗某件事
而這件事的記憶是一種可以產生複利的存款
當然要越早投資越好
這個想法也引伸到作者的第二個概念
很多事情老了之後再也做不了!
年長時的身體健康導致種種限制
作者認為人生要有最快樂最幸福的體驗
一定要考慮三個要素:金錢,時間,健康
而健康是影響滿足曲線最大因素
作者在書中舉了一些案例
比方說年紀大了可能已經無法整天滑雪
無法爬山或跑馬拉松等等
我看了也是心有戚戚焉
回想二十幾歲時去日本玩
最期待的就是和牛跟冰淇淋
吃到飽的和牛搭配一天好幾隻的冰淇淋
怎樣都吃得下
畢竟當時只有出國才能吃到這些東西
但到了這幾年日本和牛已經可以進口
再也不需要出國就能吃到
在合理的價格內買了一些和牛回來家裡自己料理
要吃多少都可以自己準備
竟然發現一塊300g的和牛肋眼牛排
一家子兩大兩小只能吃一半
當然去外面吃吃到飽就更不用說了
根本吃不了多少......
好幾年以前的狀況已經是與其吃吃到飽
不如用一半的價格吃量少但品質好的餐廳......
我20幾歲的時候應該很難理解這種情況
但到了現在這個年紀
作者提到健康,時間,金錢三要素
健康是最重要的
我確實是認同
年輕的時候沒有錢
要把時間拿來工作換錢
然後才有辦法花錢去體驗一些事情
但是等年紀大了
可能身體也沒辦法去體驗
這種延遲享受的成本
如果沒有過來人分享經驗
也很難想像的到
規劃健康,時間,金錢平衡的人生時段
如果我們已經認同作者提出的這些觀點
我們應該要怎樣調整讓自己過得更幸福呢?
作者在書中建議我們把人生清單重新排列
先列出人生必做清單
接著把這些事分散到人生當中的不同階段去實踐
但要特別注意一點
什麼事情可以年輕時做?但年紀大的時候做不了?
比方說運動體能相關的活動
什麼事情可以等到年紀大再去做?
比方說看展覽表演之類的
總之透過這樣的方法去微調
盡可能讓自己可以體驗更多的事情
作者也有在書中提出一個數據
說明我們大部分人太高估老年期要花費的金額了
根據美國勞工部勞動統計局
做過消費者支出調查
在2017年時
55-64歲的家戶戶長年平均支出為6萬5千美元
65-74歲的家戶戶長年平均支出為5萬5千美元
75歲以上下降到4萬2千美元
儘管年紀越大醫療費用會有增加的趨勢
但整體支出還是下降
因為衣服和休閒娛樂的費用下降更多
作者認為
一個人從金錢中獲得樂趣的能力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開始下降
我認為這其實也很合理
年紀越大接觸過的事情越多
要再有所謂的新奇感不容易
有一些人生體驗確實會受到年紀跟健康的影響
也要保握時間提早去執行
我可以如何應用這本書
作者在書中分享
他花了一大筆錢舉辦他的45歲的生日宴會
實際的執行他推動的概念
他在過程中當然也有很多掙扎
但後續回憶帶來的各種效應
不管是他自己的回憶
或是事後跟朋友聊起這件事
每次都帶給他很棒的體驗
完全符合他說的記憶股息
他也提到我們可以更早把錢給孩子
而不是等死掉之後才把遺產轉移
更早把錢給孩子
可以讓孩子用這筆錢去創造美好的體驗
你真正留下來的不是錢而是記憶
這記憶包含了你的記憶股息和孩子的記憶股息
隨著孩子年紀越來越大
我也很認同作者書中提到的概念
人生中會死亡很多次
很多事情時機過去了
我們就再也無法再去體驗
就像我們再也無法跟小孩一起成長第二次
怎樣別把錢留到死?
一個最簡單的概念就是
剩太多錢代表已經花太多時間賺錢
應該少賺一點錢
多花一點時間去體驗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