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3日 星期一

從辯論的角度會怎樣看缺蛋的問題?

最近每天都有人在分享買得到蛋或買不到蛋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不會欺騙
所以真的有人可以買到
也真的有人買不到
但是除了簡單的分享文之外
網路上也還有一些刻意帶風向的文章⋯⋯
各種風向都有

那麼真相是什麼呢?
怎麼可以同時有人買到又有人沒買到?
我們看到各種資訊之後
要怎樣獨立思考並擁有自己的觀點?
不要輕易被各種風向帶走...
學辯論的人又會怎樣思考整件事?
我自己會用這樣的架構去想整件事

  • 事實與觀點
  • 文字定義
  • 更多不同思考角度
  • 其他各國案例
  • 凝聚共識解決問題

事實與觀點

思辨的第一步就是要先釐清事實與觀點
在不欺騙的情形下
買的到蛋是事實
買不到蛋也是事實
很多人分享在哪裡可以買到或怎樣買不到
這些都是事實
但是比較少人會去討論全台的供給跟需求
稍微宏觀一點去思考並找資料驗證
就可以發現
個人買得到買不到雖然是事實
但是卻是片面事實

如果從宏觀的全台角度來看
查了一下數據
台灣一天大概需要12萬箱(每箱200個蛋)
差不多就是2400萬,每人每天一個蛋的概念
最近全台每天的供給量平均大約是11萬箱
每天可能上下加減幾千箱
所以新聞有時候說缺幾十萬顆蛋
有時候說少一兩百萬顆蛋
都是合理的數字


文字定義

當我們在溝通時
我們彼此談的缺蛋是同一種缺蛋嗎
是缺多?缺少?
還是缺蛋其實是指根本完全買不到?

一般來說日常生活中溝通時
我們不會把很多詞彙定義到非常清楚
比方說有人跟你講我今天很開心
正常的情況下我們不會去詢問對方有多開心
100分開心還是80分開心50分開心?
甚至問你如何證明你很開心......
這樣講會應該很快就沒有朋友了

但是在辯論時就會希望把文字定義到一清二楚
盡量不要有模糊的空間
這樣才知道大家在談的是同一件事情
出發點應該是資訊及溝通同步化
而非要駁倒對方
所以從全台的供需角度來看
缺蛋應該是指每天缺少5-10%的蛋
而不是斷蛋(指大部分人完全買不到)
但是如果個人的角度來看
確實也存在買得到跟買不到的事實


釐清事實與觀點並且把文字定義清楚之後
我們就可以好好理解缺蛋代表什麼意思?
以數字來看一百萬顆蛋很多
若換成用比例來看
這些數字原本意味著
本來一百個人每天都能吃到一個蛋
但現在一百個人可能會有5-10個人吃不到(每天到貨量不同)
大約就是缺5-10%的蛋
用數字跟用比例給我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樣
當然其他人可能也會有不同的感受
但是至少大家都是基於同樣一個事實在討論自己的觀點
而且思考的面向更廣了

當然如果每天都缺5-10%
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不過至少我們能發現一件事
當我們把觀察事實的角度從個人放大到群體
把事實跟觀點釐清
把缺蛋這個詞定義清楚
就會發現有些事情好像跟原本想得不太一樣


更多不同思考角度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
因為缺所以會漲價
便宜的蛋很快就會賣完
因此有些人定義的缺蛋
比較像是在說缺少便宜的蛋
畢竟只要漲價大家購買意願就會降低
舉例來說
超商的茶葉蛋就還是相對容易買到
為什麼?因為貴!

從飼養的角度來看
是畜牧業人力不足?
是飼料大漲導致於蛋農不養雞?
雞蛋的零售價跟批發價太低?
禽流感的影響?
還是有其他可能導致這次供需平衡產生問題?

缺蛋還可以從行為心理學來看
稀有的東西大家就會想要搶
人又有從眾效應
別人搶我也要搶
當然蛋真的產量比較少
但可能因此部分人囤積
部分商家惜售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
蛋就是便宜的蛋白質來源
如果沒有蛋可以吃
有沒有其他便宜的蛋白質來源?
我想至少豆製品都有類似的效果


甚至從蛋農,批發商,早餐店的角度來看這問題
在缺蛋導致價格上漲的情況下
早餐店是寧願停售還是一定要賣?
我們是寧可不吃還是一定要吃?
大家能接受早餐店單點一顆蛋要加上20甚至是25嗎?
其實透過各種換位思考
有助於互相理解
而不是被各種帶風向
然後互相批評
大家都是居住在同一片土地上
應該要互相理解
試著一起解決問題

其他各國案例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其他國家的案例
一起來思考台灣的雞蛋產業問題
比方說其他國家也遇到禽流感的問題?
他們撲殺了多少雞隻?
影響多少雞蛋產量?
價格的變動比例等等

又或者國內的養殖方式平均生蛋率約70%
而國外的生蛋率約90%
我們如何提升我們的產值?
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等等

還有最重要的是
其他國家如何處理這些事情?
有沒有可供參考的方案
畢竟思考得這麼多
最終的目的一樣是要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與尋找共識

當然我不是什麼專家
但是學過辯論思考的方式
至少不要被輕易帶風向
如果只有陳述部分事實
當然只會看到某個面向
從而得到偏頗的觀點

在這種辯論當中吵贏但是問題並沒有解決
其實等於白辯論了
這也是很多人對於辯論的誤解
誤以為辯論就是吵架
吵架就是要吵贏......

辯論要訓練的是找資料用資料的方法
並且透過與對方的交互質詢
理解對方在意的點
雙方尋求共識並一起解決問題

當然眼前以查到的數據來看
短期間內這個問題並不能被解決
那為什麼政府要一直開支票然後跳票?
坐飛機的雞蛋真的是要解決缺蛋的問題嗎?
還是要解決與論的問題而已?
如果政府無法解決問題
我們個人能做什麼?
我能想到的就是找替代食物
也有很多人說可以找小農直接長期訂購等等
當然這些都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大家對於產量與需求有初步的認知
透過資訊交流達成一些基本共識
比方說至少大家都應該知道確實有缺蛋
可能短期也沒辦法解決
那麼至少要有一個替代方案
站在解決事情的角度
會比區分彼此陣營
互相攻擊好太多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