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9日 星期六

台北市健言社教育訓練學習心得-簡報設計力

原本在今年七月底的時候
會在台北市健言社分享一堂課
主題是架構簡報的邏輯力 
後來因為颱風的關係
這堂課就停掉了

剛開始會覺得很可惜
但仔細想想我已經認真準備過了
過程中也很有收穫
重點放在事前的準備能得到什麼會更有意義
上台其實是一種驗收
驗收的部分有發生很好
可以從其他人那邊得到回饋進而調整
沒有也沒辦法
颱風也不是我能控制的
對於不能控制的事情別花太多心思




這一期的社長對於簡報這個主題很有興趣
所以新的課表又安排了類似的題目:簡報設計力
邀請余建翰老師來授課

雖然都是簡報
但兩個題目方向不太一樣
余建翰老師說明得很清楚
一場簡報通常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
  • 邏輯架構
  • 簡報設計
  • 口語表達

他覺得邏輯架構是最重要的
邏輯架構是頭
口語表達是尾
先有頭才有尾
簡報設計則是為了提升表達力而存在
所以在三項裡面是最不重要的
不過昨天因為主題是簡報設計力
就會把上課重點放在這個部分

對比社團七月底開給我的那個題目
很明顯的就是放在邏輯架構
我覺得很湊巧的是
當初在設計那一堂課時
其中一個課程目標是希望大家要建立品味
要能判斷什麼是好的簡報?什麼是不好的簡報?
昨晚余建翰老師也問了同樣的問題
什麼是好的簡報?需要什麼條件?

很多時候其實我們都知道答案
只是不知道怎樣問問題
只要問對問題
自然就知道怎樣提升自己的能力

看到好的簡報時
好好的紀錄一下
講者的內容是如何架構
怎樣讓演講流程順暢又有記憶點
中間怎麼安排故事跟數據的比例
結論時如何呼籲行動
簡報檔案如何設計等等

當然也可以反過來說
看到一場不好的演講
犯了什麼錯誤?
我要如何避免?

上課有助於加快學習的流程
但最終能不能真正的自我覺察及改變
還是自己決定




其他收穫及重點整理

為什麼要有簡報?簡報的功能?

要以終為始
PPT就是一種幫助聽眾更容易理解的工具
所以設計簡報要以此為目標

我們在接受資訊時
會因為資訊的種類影響我們的認同感跟接受度
這也是為什麼需要簡報圖檔的原因
我們對於口說的內容接受程度是最低的
往上是文字,表格,圖檔,影音
當然最好能看到實體

當天老師用砂輪機舉例
我們要怎樣正確有效率介紹砂輪機的外觀與功能?
在口說,文字,表格,圖檔,影音,跟實體之間有何差異?
我想這個案例很清楚的解釋了為什麼需要簡報檔

當下我還有延伸聯想到社團的訓練為什麼要強調準備道具?
其實道理都是相通




Before after

當天有做一些示範
如何把一大段簡報文字檔
快速調整成幾個簡單的關鍵字跟圖檔
很直接的呈現效果




講到哪秀到哪

關於條列式重點
如果有五點
不應該一次五點全部秀出來
全秀會讓聽眾一直看檔案
注意力會走到講者前面
自然就不會注意聽
所以應該講到哪秀到哪

這部分算是我當天比較有感覺的部分
可能我長期以來做的簡報都是大圖大字
極少有一大串文字
所以我也比較不會在意講到哪秀到哪這件事
這樣的心態延伸到我上次準備的簡報課
我就不會把這個內容放在課程裡面
典型的思考盲點......




關於字型與圖片優化

不要使用預設的字型:新細明體
這樣沒有設計感
一般專業講師至少會用微軟正黑體
字體比較方正好閱讀

關於圖片可以用遮罩或糊化的效果
提升照片跟文字的質感




假如是我還會增加什麼內容?

一開始來聽這堂課時
我是有設定目標的
七月的課我是講邏輯架構
這次的課主軸是設計感
那麼在不同的主題下
會有什麼共同性或差異呢?

我覺得這堂課的定位是很清楚的
就是講怎樣設計排版
用文字或圖案讓簡報是加分的工具
幫助大家理解而不是出戲

關於設計的東西我覺得一小時的時間
能夠講到這麼這麼多又這麼細
還讓學員能記得
真的是很厲害
我的感覺這內容應該是三小時的課程濃縮成一小時版本
如果用這些內容搭配演練
基本上就是三小時完整簡報設計課程

如果還要增加什麼
我自己會想增加一些時間談風格一致性
還有顏色搭配
這兩個項目也是影響簡報設計很大的因素
這次課程有稍微提到
但我個人的感受是比重略少
不過這本來就是每個人自己的取捨
一小時要講到上面那麼多東西真的很難
要再增減什麼也只是我自己自問自答的一種學習方式
一樣是透過提問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

上次在準備簡報課時一直在想要用什麼句子當結語
後來忘記是在哪邊看到這句話
覺得很實在也很好記
必須確保簡報與聽眾有關
說著簡單
但要做到真的滿難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